咱邢台人的皮影戏

  • 2024-04-08 16:47:00
  • 邢台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2021年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沙河皮影戏

沙河皮影是分布在冀南并融合晋东南等地皮影和唱腔艺术特色的具有浓郁民间色彩的皮影艺术,深得河北南部、山西、山东及太行山地区广大群众喜爱。

沙河皮影历史悠久,自元代起,几百年来十五代传承人传承有序,从未间断。至今老艺人还在,众多年轻人加入其间。目前正在打造沙河皮影小镇,采用文旅结合,形成以非遗为中心的产业带。沙河皮影特色鲜明,文化价值独特,有广阔的前景和发展空间。

明代,随着顺德府南关皮毛快速发展,山西、河南及上党商人在邢台南关、晋祠道开设店铺、会馆观演戏剧,沙河皮影戏逐渐兴盛。民间艺术和班社的流动演出使老怀调、平调、西调等皮影班社发展起来。顺德府南关皮影吸收了山西、河南等地传统戏剧的精华。据《沙河县志》记载:“以戏娱神”。明清至近现代时期沙河一直有几十个皮影社演出,在冀南一带非常兴盛。现保留了邢台老皮影艺人执杆演唱和皮影器具制作的独特技艺,有大量工尺谱、口传剧本流传于世。沙河皮影雕绘工艺独特,“熟皮”为顺德南关特有工艺,用阳刻、阴刻手法经过度稿、剪刻、彩绘、组装等道工序。在皮影造型上,借鉴了传统戏剧、寺庙雕塑壁画及民间传统民俗文化造型,体制简练,线条流畅,是古代中原影戏的嫡脉流传。在表演手法上,唱腔源于五府怀调(彰德府、卫辉府、顺德府、广平府、大名府)融汇冀南民间音乐、方言和山西梆子腔,而独具特色,唱腔包括老怀调、西调、平调、梆子腔等,高亢粗犷豪放,并保留俚俗语,念白清晰,朗朗上口,尾音上扬,别具韵味。2013年被公布为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21年被公布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戏剧类项目。

明代南关老戏(老西)皮影传入沙河任家班,父子吃饭营生相传至今已14代。唱腔种类多样,口传剧目丰富,表演技艺高超。地域特色鲜明。唱腔源于秦腔,高亢豪放,兼有西调、老怀调、平调、乱弹、丝弦、秧歌戏等戏曲唱腔。念白清晰,朗朗上口,尾音上扬,民间特征鲜明。有大量工尺谱、口传剧本传世。演出形式为执杆边演边唱。乐器有马号、梆子、鼓、锣、胡弦等,伴奏乐多用[慢板][ 流水板][ 平板][散板]等。

沙河皮影戏的影人雕绘结合,造型古朴,借鉴传统戏剧、寺庙雕塑壁画及民间艺术造型风格。造形上借鉴戏曲的装饰,构成了沙河皮影独特的美学特征。影人制作流程为:先将熟制的牛皮、小驴皮泡制、刮薄、撑平;然后再度稿、剪刻、彩绘、组装。

目前沙河有几十个班社,下解村皮影戏最突出,有新老两代演员20人。节目以小戏为主,现有剧本《流沙河》《芭蕉洞》等30余本,新编剧20本。

  • 编辑:赵幸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