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迹宣南 古貌新颜

  • 2024-05-11 14:22:00
  • 中国文化报

连晓芳  文/图

最近,上小学的孩子正在读《城南旧事》,书里描绘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北京城,无论是游艺园里看电影、听戏,还是在胡同里踢球、听“买卖吆喝”,对今天的孩子来说都是陌生的。在作者林海音笔下,虎坊桥是当时通往最繁华区的一条街道。“那些繁华现在变成了什么样子呢?”为了解开孩子心中的好奇,趁“五一”假期,我们以一场城市漫游的方式去城南寻找百年前老北京的往事。

从地理意义上讲,北京宣武门以南地区被称作“宣南”,大体上是原宣武区的辖区范围。在清代,人们在天桥一带表演、观看杂耍等,进京赶考的学子也到这里的会馆住宿,于是形成了南城特有的天桥民俗文化、大栅栏商业文化和琉璃厂士人文化的风貌,并逐渐演变为一个具有独特意蕴的地域文化概念,那便是“宣南”文化。

地铁七号线虎坊桥站出口正对着始建于1807年的北京湖广会馆,作为北京现存拥有戏楼的重要会馆之一,这里集会馆文化、戏曲文化、士人文化于一体,既保存了城市记忆、见证了时代风云,也留下了众多梨园名家、名票的足迹。今年初,历经一年半时间修缮的湖广会馆正式“回归”,从国粹艺术发扬光大之地华丽转身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示空间。

湖光梦转屹百年,广唱千曲绕梨园。步入会馆,漫步“菊海鸿濛”京剧发祥地展展厅,跟随珍贵的戏曲文献、文物、图片和音像资料,近距离感受发祥于此的京剧文化。展厅内的“数剧京韵”多媒体互动项目吸引了我们的目光,轻点“京剧发祥”按钮,即可纵览《乾隆帝八旬万寿图卷》精美绝伦的工笔艺术,通过三维导览功能穿梭至3D立体还原场景,开启对“京剧发祥”历史场景原貌的无穷想象。再到“京剧兴盛”界面,轻触屏幕,曾经的经典行当角色跃然登场,一招一式、一颦一笑间生动呈现出京剧艺术之精妙和传统文化之魅力。

走出会馆,来到位于骡马市大街51号的福州新馆,透过展览我们了解到从1813年到1820年,林则徐在京主要居住在宣南一带,福州新馆正是其重要活动场所,这段时间也是他“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的爱国情怀形成的重要时期。恰逢五四青年节,这里正在举办“传承五四精神,争做有为青年”主题活动,为游客讲述禁烟英雄林则徐少年读书、入仕为官、虎门销烟的生平事迹,在青少年心中种下“珍惜和平,报效祖国”的种子。院中伫立的林则徐铜像遥望东南方,那是他福建家乡的方向,身后的枣树已有百年历史,如今枝繁叶茂犹如伞盖。

沿着骡马市大街继续向西,第二个胡同口便是魏染胡同,也被誉为北京报业的“发祥地”,胡同内的京报馆旧址(邵飘萍故居)亦是一座红色报业博物馆,2020年被列为“北大红楼与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旧址”之一,内设“京报与京报馆专题展”“百年红色报刊专题展”“邵飘萍生平事迹专题展”三个展厅。今年恰逢五四运动105周年,以邵飘萍为故事原型、重现《京报》创办历史的话剧《京报》也将在下个月亮相京城舞台。

继续向西来到棉花头条,一座二进院落的仿古建筑便是林白水故居。100年前,林白水在这里居住时,前院为《社会日报》办公场所,后院为其住宅。如今的林白水故居“古貌换新颜”,有了另一个好听的名字——椿树书苑,成为集展览宣传、图书阅览、棋艺活动、手工制作活动、书法讲座等功能于一体的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场所。

说来也巧,林白水与林则徐同为福建人,作为一位近代爱国知识分子,他与邵飘萍遇害时间距离不过百日。从福州新馆到京报馆旧址、林白水故居,恰好是一条名为“萍水之路”的研学路线,透过革命先驱的办报历程和新闻救国史,与民族英雄、革命先辈来一场跨越时空“对话”,在“行走的课堂”中感受一番精神洗礼。

步行半日仅仅走了宣南一隅,还有天桥的演艺文化、法源寺的丁香诗会、杨梅竹斜街的咖啡时光、琉璃厂的古玩书集……宣南文化就像一块璞玉,留待我们慢慢挖掘。

  • 编辑: 邢爽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