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1985年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缔约国以来,已有57处遗产纳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文化遗产39项、自然遗产14项、自然与文化双遗产4项。我国拥有数量巨大、类型多样、内涵丰富的文化遗产。北京是世界上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数目最多的城市,总计七处,游玩北京,一定不能错过!
1987年,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周口店遗址是世界范围内更新世古人类遗址中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和最有科研价值的遗址之一,是当之无愧的人类远古文化的宝库。一起踏上北京地区的世界文化遗产之旅,领略遗址中沉淀的历史文化之美吧!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周口店遗址,又称“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位于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镇龙骨山,诞生于约三至七十万年前,是世界上材料最丰富、最系统、最有价值的旧石器时代早期人类遗址之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的发掘或研究工作是世界人类考古史上的重大事件,在世界科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自1927年进行大规模发掘以来,周口店遗址共发现不同时期的各类化石和文化遗物地点27处,发掘出土代表40多个“北京人”的化石遗骸,10多万件石器,上百种动物化石及大量的用火遗迹等,成为举世闻名的人类化石宝库和古人类学、考古学、古生物学、地层学、年代学、环境学及岩溶学等多学科综合研究基地。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景区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遗址公园,一部分是博物馆,人文与自然相结合。遗址公园主要展示了原始的化石挖掘地点,还有一些地层的实地展示。博物馆的展览内容丰富详实,在这里,游客可以了解到“最早穿鞋的人”等许多饶有趣味的考古知识。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位于北京西南48公里处,遗址的科学考察工作仍然在进行中。到目前为止,科学家已经发现了中国猿人属“北京人”的遗迹,他们大约生活在中更新世时代,同时发现的还有各种各样的生活物品,以及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8000年到11000年的新人类的遗迹。周口店遗址不仅是有关远古时期亚洲大陆人类社会的一个罕见的历史证据,而且也阐明了人类进化的进程。
北京还有这些遗址公园不容错过
北京明城墙遗址公园
北京明城墙遗址公园位于崇文门东大街至东便门,东起城东南角楼,西至崇文门,始建于明永乐17年,距今已有600余年历史。总面积约15.5公顷,其中城墙遗址及城东南角楼占地3.3公顷,绿地面积12.2公顷。
历史上明城墙全长24公里,始建于明永乐17年(公元1419年),距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现存的崇文门至城东南角楼一线的城墙遗址全长1.5公里,是原北京内城城垣的组成部分,是仅存的一段,也是北京城的标志。
其城东南角楼是全国仅存的规模最大的城垣转角角楼,始建于明代正统元年(公元1436年),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京明城墙遗址公园先后被评为全国AAAA级旅游景区、精品公园、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多项荣誉称号。
坚固的城墙,见证了古代战争的硝烟与烽火,也见证了东城区从荒凉到繁华的变迁。每一块砖、每一粒土,都承载着历史的记忆,让人感受到那份沉甸甸的历史厚重感。
皇城根遗址公园
皇城根遗址公园全长2.4公里,栽种灌木4.4万余株、各种树木植物78种,从空中看去,宛如一条连接故宫和王府井商业区的彩色飘带。
皇城根遗址公园不仅环境优美,还拥有丰富的历史遗迹。从北至南,公园串联起中法大学旧址、老舍故居、欧美同学会等历史建筑,南端还有明皇城东安门遗址。为了突出这些关键地段,皇城根遗址公园打造了“五四丰碑”“文苑清幽”“茶室遣兴”“红墙新韵”“金石漱玉”“皇城遗迹”和“庭院情趣”7个景观节点。
作为串联起红色文化、玉河文化等多元文化的绿色长廊,皇城根遗址公园将被打造成老城文化遗址公园,系统串联和生动展示公园周边的历史文化资源,以有绿荫、有鸟鸣声、有老北京味的特色风貌吸引公众探寻历史。
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
北京三环附近,横贯海淀区和朝阳区的有一公园,隐藏着有关元代古都的秘密,公园精心的设计向世人展示北京城700年发展的历史脉络。这便是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
现保留的城墙遗迹是原来元大都城墙的西段和北段中的一部分,遗迹约12公里,城墙外围有护城河遗迹,遗迹堆土距城下地面2.7~7米左右,基宽20余米,俗称“土城”。附近的西土城和北土城因此而得名。
遗址公园按照三条主线:元土城遗址、土城沟水系和沿线绿化带设计,海淀段有十个景区:铁骑雄风、城垣怀古、蓟门烟树、蓟草芬菲、水关新意、银波得月、紫薇入画、大都建典、鞍缰盛世、燕云牧歌。
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朝阳段)包含大都鼎盛、元城新象、龙泽鱼跃三个一级景区,双都巡幸、四海宾朋、海棠花溪、安定生辉、水街华灯、角楼古韵六个二级景区。
每年春天的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海棠花溪节,是一场独属于春日海棠的城市派对,广大市民游客可以尽情赏海棠花溪,品海棠美食,绘海棠画作,购海棠盆景。
圆明园遗址公园
圆明园是中国清代大型皇家园林,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始建于1707年(清康熙四十六年),由圆明园及其附园长春园和绮春园(后改名万春园)组成,也叫圆明三园,有“万园之园”之称。
清帝每到盛夏就来此避暑、听政,故圆明园又称“夏宫”。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圆明园遭英法联军洗劫并烧毁,故址现为圆明园遗址公园。
圆明园始占地350公顷,其中水面面积约140公顷,有园林风景百余处,建筑面积逾16万平方米,是清朝帝王在150余年间创建和经营的一座大型皇家宫苑。它继承了中国三千多年的优秀造园传统观,被誉为“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和“万园之园”。
如今的圆明园遗址公园,以遗址为主题,已经形成了凝固的历史与充满蓬勃生机的园林气氛相结合的独特的旅游景观。
繁花似锦的五月,圆明园迎来了月季花的绚烂盛放。色彩斑斓的月季花海,在阳光的照耀下,绽放着生命的色彩。一起漫步园中,与月季花海来一场浪漫邂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