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打卡了个冷门博物馆——北京税务博物馆,它藏在太阳宫体育休闲公园南边,可能连太阳都很少光顾它那儿!知道的人少,来逛的人更是寥寥无几,虽冷门却说不定能挖到啥宝藏知识呢!咱们这就去探险,看看这博物馆里有没有啥“隐藏版”的好东西!
博物馆大厅内陈列着一副大型铜版壁画,细看会发现上面有不少反应赋税的历史元素。博物馆由二部分展厅组成,一层:中国税收历史陈列、地下一层:中国当代税收历史陈列。展出文件3000余件(套),很多都是受社会各界捐赠取得。
“皇粮国税,自古有之”中国的税收自虞夏以来,经历了四千余年的岁月,不断演变。透过博物馆珍藏的这些文物,对过去的一些社会生活可窥得一二。
门牌,展板上说它不同于今日的地址号牌,它是明清时期广泛采用的一种下行公文。由于烟户是清代各类人户的统称,所以“烟户门牌”是当时最主要的门牌名称。
左下角是一张清朝同治十二年(1873年)的门牌。在该张门牌上,正中央印有“禁止栽种罂粟如违严办”字样的红章,看来当时清政府对毒品也算是严格控制。
右侧写有户主一家人情况:“郑耀辉,年十八,妻吴氏,年二十。”中间则为邻院一家人的信息,户主名为长锁,妻名为郭氏。对邻里情况的详细标注反映了保甲制度的目的,即各户之间联名作保,若一家犯罪,其余的各户人家要依法连坐,从而使各户之间相互监督,防患于未然。
这张保甲制度的门牌具有身份证、户口簿等多项功能,是地方政府统计人口、维护社会秩序的最好依据。而征收徭役和人头税的基础就是掌握人口信息,而门牌就是征收赋役的一项重要依据。纸质门牌具有易损毁的特点,保留至今寥寥无几,这份文件因此十分珍贵。
保甲制度是宋朝时期开始的,带有军事管理的户籍管理制度。保甲制度是中国封建王朝时代长期延续的一种社会统治手段,直至民国时期才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民国时期订婚证书、喜帖、结婚证书及离婚判决书、护照、行医证等,均贴有印花税票。
秦权是秦朝政府检验市场上流通的秦半两钱币真伪的专用砝码,相当于我们现在的验钞机,是秦统一度量衡的证物。“咸阳亭”为秦代机构建制,为秦朝首都咸阳专门管理工商和市场的机构。一斤以下小型秦权很少发现,而一两和半两铜权更加少见。
这里还有一些关于货币的展示,更全面一些的可以去钱币博物馆看看。
第一套人民币的超大面额,可见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中国曾面临着国民政府遗留下的通货膨胀这样严重的经济问题。
地下一层的当代税收陈列就更贴近我们的生活了,从1950年开始直到现在,税种一直在发展演变。了解我们每个人当前应该在何时缴纳何种税,这绝对是热知识了。
归纳一下当前执行的税种可分为以下五大类,基本上后两类税种我们每个人都在缴纳。
博物馆的最后还有个税务知识小问答,达标的话可以拍下奖状照片去前台领一个税务博物馆的首日封留作纪念,这算是一个隐藏彩蛋不?
如果对中国的税收历史和文化感兴趣,来北京税务博物馆可一探究竟,能够收获到一些意想不到的知识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