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强年画历千载,东方圣经留画卷

  • 2024-06-20 13:22:00
  • 河北文化旅游

木版年画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秦汉时期就有了年画中门神的雏形。唐代以来佛经版画和雕版技术的成熟,促进了木版年画的繁荣。到了北宋时期,河北地区很多重要城镇,都出现了专门售卖年画的“画市”,当时把年画称为“画纸儿”。

明、清时期木版年画盛行大江南北,民间俗话说:“南桃北柳论画庄,农家年画数武强。”武强木版年画,带有燕赵人民粗犷豪放的风格特征,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武强木版年画题材丰富多彩,从天到地,从古至今,农事耕作、历史典故、山水、人物、动物、花卉,都可以入画。武强木版年画在人物造型上都有很有讲究,“武将要威风煞气,文官要舒展大气,美女要窈窕秀气,童子要活泼稚气”。

动物造型更是大胆夸张头部的刻绘,还留下了“十斤狮子九斤头”的说法。另外,武强年画选定老百姓认同的吉祥物为代表,体现老百姓祈福求祥的美好愿望。比方说莲花、鲤鱼寓意“连年有余”,牡丹、花瓶寓意“平安富贵”等等。

说到武强木板年画的传承,不得不提郭书荣(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他1947年出生在武强,从小挚爱故乡的传统年画,长期担任武强年画博物馆馆长,现名誉馆长。他改进创新二十多种年画,对武强旧城村年画秘藏古版进行了挖掘抢救工作,被冯骥才誉为“全国年画行业的干将”。

武强年画中有一种叫做“张搭”的古老工艺,类似于川剧“变脸”,不靠磁力、不靠机械,只依靠原生态的传统方法,变换画面,用六块版可以展示二十二个画面,妙趣横生。只可惜在上个世纪40年代失传。

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贵技术可不能丢!怀揣着这样的信念,郭书荣不辞辛苦,四处走访民间艺人,挖掘整理,最终找回这种古老工艺,进行了加工改造,让它变成更贴近现实的一种“实用新型”的年画工艺品,被誉为“武强一绝”。

他还致力于年画技艺的发展,改革创新了20多种年画,研发出丝网印刷新工艺,并组织开发了年画磁盘、苏绣武强年画、木版挂历等。

郭书荣的作品多次在全国展览会中获奖。对开形式的《门票》获中国首届文物仿制品暨民间工艺品展银奖,丝网印刷《武强年画》获全国金网奖铜奖。由他主持创新的武强年画产品获河北省工艺美术百花奖。主要作品还有《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五福十娃》、《盛世雄风》均藏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博物馆等。

  • 编辑:王思源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