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这些犄角旮旯儿您都去吃过吗?

  • 2024-06-22 21:55:00
  • 北京旅游网综合

北京既是一座拥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城,又是一个活力四射的现代都市。这里总会有一些令人惊奇的新发现。

不过,如果您来北京有一阵子了,还徘徊在上顿“全聚德”、下顿“大董”,这并不能说明您懂“吃”。只能证明三点:第一,您不差钱;第二,您可能不太懂北京;第三,您不太懂生活。

一个城市真正的人间烟火味,是在那些犄角旮旯儿、火到让你怀疑人生的“小门脸儿”里。 今儿个,跟着小画君打卡 8 个“小门脸儿”吧。

去尹三豆汁儿,拿塑料袋排队打一升“老北京的命根儿”。

地址:东城区东晓市街 176 号

“北京的豆汁儿,旗人的命根儿。”您要是路过天坛附近的东晓市街,看到零下十几度的寒风里一群大爷大妈抱着胳膊根儿排大队买早点,那都不用再往前走看招牌了,肯定是尹三豆汁店——生生把一碗豆汁儿做成上榜米其林“必比登推荐”的小吃店。他家的豆汁儿是重发酵——要的就是这又稠又酸的味儿。

在尹三豆汁店,如何判断一个真正的“老北京”?您看那一碗豆汁儿有95%都给手机“喝了”的、龇牙咧嘴的,肯定是网红观光客,真正附近的老北京都是自带塑料袋买生豆汁儿、生麻豆腐——生的价格实惠,可以论斤约(yāo,北京话,论斤称量的意思)。北京大爷嘴里还得扯着嗓门嘱咐一句:“把那豆汁儿给我搅和搅和,别净给我盛那稀汤寡水儿的。再给我来三袋儿!”

去白记年糕,体验一回牛街排队最长的“驴打滚儿”。

地址:西城区牛街街道牛街 5 号

牛街清真超市 1 楼(近输入胡同)

在牛街,有两条“神奇”的队——不论刮风下雨,永远“乌泱乌泱”地人挤人,跟不要钱似的。一条是排队等号吃聚宝源火锅的,另一条就是排队等白记年糕买小吃的:豌豆黄儿、艾窝窝、盆儿糕、糖火烧,还有必买的招牌“驴打滚儿”——北京人童年记忆里最甜最糯的点心之一。之所以得了一个这么不登大雅之堂的名儿,据传是因为“驴打滚儿”最后一道工序,是要在黏豆面糕的表面裹一层黄豆面儿,像北京郊外的野驴蹶蹄子扬的黄土。

如果您是头一回来,友情提醒您千万别“贪多”——因为这些甜食都是黏米面儿做的,小时候家大人(北京话:家长的意思) 都不许多吃,怕不消化积食。而且黏米面儿最好不隔夜,吃的就是一个趁热的软糯劲儿,一放冰箱就干了,味道差一半,买多了肯定糟践了。当然了,我说这些也肯定没用——来这儿排队的都是每样点心半斤起步,不然对不住自己排了俩小时队啊!

去西海子西园烧饼夹肉,感受一次“味道好到不开外卖”的霸气。

地址:通州区云景东路 339 号

来,先跟着我念一个发音:西海子(zi,轻声)。老北京方言受到蒙元文化影响,管“大湖”叫“海子(zi,轻声)”。您要是到了副中心,问“西海子(zǐ) 怎么走”,老通州可能一愣,在热心给你指路的同时,不忘上一堂生动的“方言课”。西海子的烧饼夹肉,也是一家有几十年历史的低调“老国营”——就卖烧饼夹肉。

味道好到什么程度呢?人家根本不开“外卖”,更不会像“网红店”一样整一堆花里胡哨的餐具求好评。您想吃这口儿,对不起,劳驾自己来排队,或者加钱雇网络“跑腿儿”。2020年之前,人家连微信支付都不用——只收现金。既使这样,每天依然是乌泱乌泱的人,来晚了肘子肉就没了。这也公平——无论您祖上是三公九卿,还是平头百姓,在等待一锅热烧饼出锅的刹那,平等了。

去“老回回”小吃,咬一口北京“天花板级”的糖花卷儿。

地址:西城区百万庄北街9号1层

“北京小吃的半壁江山,都是清真小吃。原本是附近居民口碑相传的小吃店,因为“天花板级”的麻酱红糖花卷儿,征服了四海八方年轻人的味蕾,一举成为“网红小吃打卡地”。其实老北京的早点没那么多甜的,咸豆腐脑才是正确的打开方式。豆腐要老嫩适中,卤要用牛肉汤打底,黄花、木耳、香菇一应齐备。早晨来碗“老回回”的豆腐脑,配点儿什么呢?要不来个糖油饼儿?又是甜的。——碳水让人快乐,糖油饼儿双倍碳水,双倍快乐。

去门框胡同百年卤煮(新街口店),建议开车的朋友“腿儿着来吧”。

地址:西城区赵登禹路甲2号

(新街口地铁 B 口正对面)

在四九城生活几年,您可能会添一个“坏毛病”——爱上吃“下水(shui 轻声)”了。老北京管动物内脏叫“下水”。卤煮里最重要的两味材料,就是猪肠和猪肺。吃卤煮这件事,有点儿像蔬菜界的“香菜”、小吃界的“臭豆腐”、饮料界的“豆汁儿”——总之就是能吃惯的人嗜此如命、无此不欢,吃不惯的人骂骂咧咧、避之大吉。吃卤煮的习惯见仁见智,有人会跟老板说“不要肺头”,也有“老饕”觉得“肺头”才是一碗卤煮的“完整尊严”。

不过要提醒您的是,新街口店虽然“味儿正”,但真的不好停车,带朋友来的话,一定慎重选择出行方式。这里完全符合您对一个网红小店的期待:店里找不到座儿,店外没地儿停车。建议开车的朋友找个远点儿的停车场“弃车前行”——“腿儿着来吧”。

去沣元春饼馆,数数巴掌大的地方有多少张大腕儿合影。

地址:东城区幸福巷幸福北里20号楼

一家藏在居民楼里的春饼馆子,居然火得很“邪性”。如果您按照“商学院高端授课”的思路,这应该属于“基本歇菜”的反面教材——选址不临街,得靠导航才能找来;菜也不是什么稀罕菜系,就是最平常不过、老北京家家户户都能做的春饼。嘿,但人家老板就是扎扎实实把春饼做火了。一个巴掌大的馆子,墙上一大堆“明星合照”,就为了这一口老北京春饼。

来这儿吃老北京春饼,必点的一道菜就是“炒合菜”。其实合菜可荤可素,过去老北京家家户户的配料表都不尽相同,但大致都不出老北京春天的几样常见时令菜:豆芽儿、韭菜、鸡蛋、木耳、粉丝。过去“反季节蔬菜”很少,北京的春天“青黄不接”,这一筷子炒合菜卷上春饼,就算是北京人“咬春”了。要是嫌干,可以来一碗棒渣粥“溜缝儿”。

去宫门口馒头铺,咬一口“贝勒红豆卷”,当不了贝勒……。

地址:西城区香厂路1号

“宫门口”是一家卖馒头起家的主食小店,火到排队能排出二里地去。它家最火的全是减肥和控糖界的天敌“碳水炸弹”——贝勒红豆卷、八宝黏豆包、抹茶馒头……翻译过来吧,全是“主食”。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的时候,老北京家家户户别说“空气炸锅”,连有“烤箱”的人家都是屈指可数,大部分的妈妈们能给孩子在饭桌上变点花样儿的“甜点心”,就是一口蒸锅蒸出来的“糖花卷儿”——一定要多放红糖、多放麻酱,出蒸锅恨不得能从花卷周边溢出来,溜边儿溜沿儿的糖酱配着花卷的层层叠叠,冬天一口咬下去,眼镜片起了白色的雾气,朦朦胧胧像是回到了小时候,那时候的妈妈浓密乌黑的头发,能梳两个握不住的麻花辫,我还是乳牙未退的“豁牙子”,碗里多一个糖花卷儿就是世界上最快乐的事。不行,再写下去眼镜片儿要花了,“老板,两个糖花卷儿,打包”。

去小肠陈,来个让人涕泗横流的“芥末墩儿”解腻。

地址:西城区南横东街194号

小肠陈本是1886 年创办的老字号,排队的食客都是慕名吃卤煮的。吃完卤煮火烧别一抹嘴儿走了,讲究的“老北京”都得来份儿芥末墩儿解腻。

芥末墩儿也是北京小吃中的一朵“奇葩”,杀伤力不亚于豆汁儿和臭豆腐。很多外省或外国朋友来北京吃饭,芥末墩儿基本上“这辈子尝过一筷子就够了”,辣得鼻涕眼泪直流,但“老北京”却对芥末墩儿乐此不疲。到底什么是芥末墩儿呢?其实材料便宜得要命,就是大白菜、黄芥末和一点儿糖、醋,凉凉的白菜帮加上芥末蹿鼻的味道,吃后真如醍醐灌顶一般,彻头彻尾地通气清凉。这道菜在过年或者肉菜多的时候,是老北京餐桌上最常见的配菜——就靠它醒脾解腻。小肠陈的卤煮讲究汤底醇厚,肠子里要稍微带点油才有味儿,不能太寡淡。这时候您稍微配一口芥末墩儿,会觉得从心里到胃里都爽亮好多,像是京剧里的西皮流水,要的就是这个爽利劲儿。

  • 编辑:玄贞伟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