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成多展品为首次展出,来国家自然博物馆看脊椎动物

  • 2025-01-20 11:25:00
  • 新京报

经过四个多月改造,1月14日,国家自然博物馆“脊椎动物的崛起”展厅正式开展,这也成为2025年国家自然博物馆的开年巨献。“灵蛇献瑞 ——2025 乙巳蛇年生肖文物大联展” 也于当日开展,营造过年氛围。

7成多展品首次展出

据了解,“脊椎动物的崛起”展厅位于国家自然博物馆一层中央展厅,改陈升级前为“古爬行动物”厅,自2003年开展以来,一直是自然博物馆的明星展厅,尤其是其中展示的井研马门溪龙、许氏禄丰龙骨架标本等,它们不仅是自然科学的宝贵财富,更是无数人童年记忆中的珍贵片段。

然而,随着时光流逝,展厅中的展品内容、展出形式都略显老旧,重新布展便被提上了日程。随着2024年国家自然博物馆新馆建设的启动,“脊椎动物的崛起”展厅的改陈升级将成为老馆中最后一个常设展厅的改造。

此次“脊椎动物的崛起”展厅总展品数量达197件,其中7成多展品为首次展出。展览精心策划为七个主题单元,分别为海洋中来、征服陆地、重返海洋、龙行大陆、飞龙在天、展翅翱翔和哺乳初现。

引入裸眼3D展项

其中,“海洋中来”单元阐释最早起源于海洋的脊椎动物,其中展示了已知最早的脊椎动物之一——海口鱼,以及泥盆纪海洋中的霸主邓氏鱼。最早登陆的鱼石螈、被魏格纳作为大陆漂移证据的中龙,出现在“征服陆地”单元中。

在“重返海洋”单元,讲述爬行动物重返海洋的演化奇迹,除了众多精美的标本模型,最值得关注的是一具沧龙头骨化石,沧龙在当时是体长可达15米的海洋凶残猎手。长达26米的马门溪龙则是“龙行大陆”单元中“复出”的明星展品,位于整个展厅中的中心恐龙池中。

“展翅翱翔”单元介绍演化史上“从龙到鸟”的重要过程,除了原始热河鸟的化石标本,还同时陈列了一件具有羽毛的复原模型,可以看到这种原始鸟类长着骨质长尾。“哺乳初现”讲述的是哺乳动物的祖先类群以及爬行动物向哺乳动物演化的过渡类群,如二叠纪拥有双犬齿的食肉动物狼鳄兽,它的化石标本是首次展出。

在此次升级中,国家自然博物馆还引入了裸眼3D展项,配合精心制作的侏罗纪晚期上游永川龙与多棘沱江龙的打斗场景、白垩纪晚期霸王龙与三角龙的打斗场景进行滚动播放,这四种在古生物学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恐龙及它们的生活环境、植物特点、恐龙的科普知识得以生动展现,为观众带来身临其境的紧张与刺激。

精选近50件蛇类标本展示

此外,“灵蛇献瑞 ——2025 乙巳蛇年生肖文物大联展” 也于当日开展。国家自然博物馆精选蛇类标本近50件,全面展示蛇的独特魅力。

展览分为 “生肖文化的源与流”“腾蛇乘雾”“幽幽蛇影”“蛇舞丰年” 四个单元。第一单元“生肖文化的源与流”,通过北魏十二生肖铜镜、唐彩绘十二生肖俑等图片,呈现生肖信仰起源与传承,展现早期人类动物崇拜及生肖文化演变。第二单元“腾蛇乘雾”,以商蛇首铜勺形器、战国透雕龙凤纹铜铺首等图片,揭示蛇在传统文化中的多元形象与寓意,体现其在艺术、宗教、民俗领域的影响。第三单元“幽幽蛇影”,通过眼镜王蛇骨骼标本、原矛头蝮标本等藏品,解读蛇的分类、特征与习性,凸显其生态意义。第四单元“蛇舞丰年”,通过唐“灵蛇献珠”屏风画、现代十二生肖巳蛇剪纸等图片,讲述蛇在民间文化中的吉祥寓意,彰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

展览设计上,以中国传统配色中的红、蓝、绿三色划分不同单元主题,同时融入大量蛇相关设计元素,与蛇类标本相呼应。

  • 编辑:邢爽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