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开启“机器人总动员”

  • 2025-04-18 21:37:00
  • 北京晚报

会上天、能入地、可下海……在京津冀,有着一支特殊的海陆空一体化“作战军团”,能够代替人工在特殊场景完成工作,他们就是“特种机器人小队”。

机器人被誉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机器人产业链是当前京津冀重点打造的六条产业链之一。眼下,京津冀三地重点发展机器人产业本体和核心部件制造,依托北京海淀中关村科学城、天津宝坻中关村科技城、唐山高新区、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等载体,构建涵盖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等领域的产业体系,打造机器人技术创新策源地、生产制造基地和应用示范高地。

宝坻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巡检机器人展身手

研发团队在机器人应用领域开疆拓土

今年初,位于宝坻京津中关村科技城的新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新款机器人正式下线。

这款新研发的矿井巡检机器人,采用激光导航与视觉识别技术,在没有光源的情况下,能够在地下500米的矿井中,实时对矿井内的瓦斯、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浓度进行监测。目前,随着产品下线,新松公司也陆续接到了5000多万元的意向订单。

新松机器人是第一批从北京转移来的企业。2019年,公司的研发总监曾健波随公司一起从北京来到天津。曾健波介绍,过去在北京时,上下班通勤时间就有1个多小时,来到天津后,通勤时间缩短到10分钟,“相对而言,这边的节奏会慢一些,让我们更加松弛”。同时,曾健波的爱人也随他到了天津公司,现在他们的孩子马上就要上小学了,“我们在天津找到家的感觉,也能更踏实地工作。”

也正因此,在天津的这几年,曾健波和同事们更加聚焦机器人产业的研发,公司开发出了机器人核心组件和轨道交通智能传感器等两个重要的业务板块,“我们从8个人发展到近百人”。据了解,自落户京津中关村科技城以来,新松公司先后被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天津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机器人制造与应用领域开疆拓土。该公司研发的电力巡检机器人,可以替代人工对高压线路进行巡检,可替代98%以上的人工巡检,主要应用在国家电网、各类型电站等场景。

“保持创新是我们安身立命之本,今年我们将加大研发投入,从去年的600多万元增加至2100万元。”天津新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话间,公司生产的一辆电力智能巡检机器人在参观者面前灵敏穿梭而过,为京津中关村科技城的创新元素做了生动注释。该负责人介绍,公司看中的是宝坻这里的交通便捷,周边配套齐全,场地费用较低,整体算下来企业的运营成本降低了40%,在降本的同时,生产效率得到了提升,一批产品的生产周期缩短了近一个月。

亮点

创新创业

科技企业优势集成

不是简单复制、简单延伸,而是优势叠加、优势集成。京津中关村科技城为众多科技型企业提供了创新创业之地,企业的创新发展也将带动京津中关村科技城的持续发展。

在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像新松这样的创新主体还有1500余个,已初步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与新材料、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四大产业集群。

“继续做好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平台建设;加快推动科技城二期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类中关村产业生态;优化营商环境和配套环境,让年轻创业者和科学家安居乐业……”在宝坻区副区长、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党工委书记王浩的工作本上,列满了京津中关村科技城今年的工作规划。“京津冀协同发展已经开启新的十年,我们要抓住历史机遇,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迈向更高水平。”王浩说。

唐山高新区——特种机器人显神通

未来这里机器人产业将“百花齐放”

消防灭火机器人,每秒可喷射40升至200升水或泡沫;煤矿作业机器人,能够完成井下巡检、异物分拣等多项任务;水下机器人,下潜深度可达300米,可定深、定向、定速巡航……在唐山高新区的一处展厅内,特种机器人小队尽显“十八般武艺”。

在位于唐山高新区的河北第六镜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在为一家钢铁企业产品视觉检测项目进行定制化方案设计。“这里就像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着机器人企业不断汇聚。”公司总经理杨胜为介绍,第六镜公司总部位于北京市丰台区,主要为客户提供智慧城市和智能制造的人机协作解决方案,几年前开始抢占AI赋能智能制造领域新赛道。选择唐山高新区,就是看中了这里完善的产业配套体系和良好的营商环境。

近期,该公司工作人员正在为唐山一家钢铁企业研发生产“2D+3D”双模态智能质检仪。杨胜为介绍,钢铁企业的中型钢产线,温度高达1000摄氏度,钢材表面检测不及时,人工检测需要轮岗倒班,人力成本高。基于这些“痛点”,这款智能质检仪可以实现自动化检测,“此系统热态测量精度为0.1毫米,缺陷检出率达99%,实现了核心部件100%国产化,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可大大提高企业生产效率,降低企业成本,深受市场认可。”

面对唐山工业产业生产线自动化及智能化改造升级需求,第六镜公司还引入总部“2D+3D”视觉检测系统、机械臂协作执行等先进技术,为当地高质量发展带来新动能。截至目前,该公司已与当地近30家企业开展深入合作,涵盖钢铁、水泥、港口、化工、陶瓷等多个领域。

第六镜公司位于京唐城际铁路唐山西站附近。杨胜为提到,员工往来、客户参观都可以从北京坐高铁到唐山西站,“下车10分钟就到唐山公司了。”同时,这里还临近唐山机场和多条高速公路,接待客商、货物运输都很方便,“高新区能给企业提供巨大的成长空间,未来这里将成为机器人产业‘百花齐放’的地方。”

亮点

牵手京津

工厂共享“赠人玫瑰”

与京津“牵手”,协同创新,联合攻关,在唐山高新区并不罕见。

唐山高新区从2024年开始打造全国首个面向机器人非标产品设计研发和生产制造共享平台。机器人共享工厂占地15万平方米,包含两个共享制造中心、一个共享中试基地,是全国首家机器人非标产品定制共享场景。

什么是“非标产品”?百川智能共享工厂负责人王孟昭解释说,这是“非标准化产品”的简称,主要适用于高校科研成果、初创企业,“这些产品都处在创新阶段,零部件用量小,精度高,参数经常调整。大企业不愿意做,小企业又不具备制造能力。”该共享工厂为北京邮电大学的一款变胞机器人生产了相关零部件,解决了这款机器人在技术验证上的问题。

王孟昭介绍,共享工厂有软硬件设备800台套,研发及生产专业人员达1000余人,具备年产机器人产品3000台套的生产能力。同时,共享工厂还开展从创意到产品落地的全链条全流程服务,实现技术、场地、设备、人才、仓储、物流、售后等资源的共享,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解决方案。王孟昭还将这个过程称为“赠人玫瑰手留余香”,“这个过程,我们也接触到了很多前沿技术,接触到了很多知名高校和科创资源,大大开阔了视野,有利于企业自身发展。”

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智能机器人亮绝活

独角兽企业深耕“AI+”服务全球

“小德,小德,请将桌子上的水果放到黄色的盒子里。”

“好的。我将牛油果放到黄色的盒子里,我将香蕉放到黄色的盒子里,我将猕猴桃放到黄色的盒子里。任务完成。”

在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梅卡曼德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梅卡曼德”)展厅里的多模态大模型前,随着语音指令下达,机器人秒回以后开始运行,从操作台上无规律放置的物体模型之中,自动识别出水果种类并进行抓取,放置到指定颜色的盒子里。机器人灵活操作,整个过程“丝滑”、精准、高效。参观者们直呼“好神奇”。

将总部搬到雄安新区后,梅卡曼德成为落户雄安的第一家独角兽企业。这家公司与雄安集团、科大讯飞等多家企业共同发起成立雄安新区中关村机器人产业联盟,加强产业链上下游交流合作。“目前,公司业务覆盖中美日韩德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我们将持续深耕前沿技术,推动‘AI+机器人’等产业发展,服务全球客户。”梅卡曼德总裁办负责人张丹说。

梅卡曼德是雄安新区集聚高端高新产业的一个案例。机器人和人工智能产业正在雄安新区快速发展,一个个具体应用场景正在加速聚集科创要素资源,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亮点

集聚资源

成果转化搭建平台

位于雄安新区科创中心中试基地的北京普龙科技有限公司,深耕机器人领域多年,随着公司从北京疏解至雄安新区,尽快建立全新的机器人研发中心成为摆在公司负责人田洪伟面前的头等大事。“2023年,我们正式入驻雄安新区科创中心中试基地,相关部门给予企业众多优惠和扶持政策,特别是在项目资金扶持、产品推广和技术对接等方面提供支持。”田洪伟称,雄安新区科创中心中试基地为他们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如今,他们已将研发中心和测试中心全部转移到这里。

为了给企业提供肥沃的科研土壤,雄安新区打造了一系列高标准的科研平台与创新载体。如今,随着雄安国创中心、雄安科技成果展示交易和转化中心、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等一批科创产业载体平台建成运营,科技成果供需两端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越来越多的资源要素向这里集聚,雄安新区日益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策源地。本报记者 李如意

  • 编辑: 邢爽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