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展讯 | 文艺盛宴,“京”彩不断!

  • 2025-05-07 09:00:00
  • 北京旅游网综合

暮春时节,文艺热潮和气温一样悄然上升。一起走进展厅,和艺术撞个满怀吧!

故宫博物院

1.《万物和生——故宫博物院藏动物题材绘画特展》

地点:文华殿(书画馆)

展期:4月30日-6月29日

本次展览,是故宫博物院首次集中展示动物题材绘画领域的丰富收藏。展览精心遴选63套、共计117件自五代至清代的珍贵作品,涵盖了禽鸟、走兽、草虫、鳞介等多个门类,名家汇聚、流派众多、技法多样。

历代画家们借描绘动物,来抒发情感、表达心境、体现民族特性、象征时代精神。

2.《代达罗斯:希腊克里特岛的神话》

地点:神武门展厅

展期:4月15日-7月27日

此次特展以古希腊神话流传的绝世巧匠“代达罗斯”为叙事线索,将神话故事与考古实证穿插结合,生动讲述古希腊文明的重要源头——克里特岛青铜时代米诺斯文化。

伊拉克利翁考古博物馆是世界上重要的米诺斯文物收藏机构之一,本次展览为中国首个米诺斯文化专题特展,汇集该馆珍藏的172件(套)珍贵文物及1件现代复原展品,分设“神话”“迷宫”“青铜”“巧匠”“雕像”“远航”六个单元,系统呈现米诺斯文化在大约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前1100年间的辉煌成就。

3.《乐林泉——中外园林文化展》

地点:午门正楼及东西雁翅楼展厅

展期:4月1日-6月29日

4月1日起,由故宫博物院和芝加哥艺术博物馆联合主办的“乐林泉——中外园林文化展”在午门展厅正式对外开放,邀你赴一场欣赏中外园林艺术之美、感受诗意栖居的春日之约!

本次展览共展出200余件/套中外展品,其中包括来自美国芝加哥艺术博物馆、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耶鲁大学英国艺术中心、法国凡尔赛宫等4家国外文博机构共68件/套藏品的支持。中国国家博物馆、天津博物馆亦有展品参展。展览得到香港赛马会全力支持,公益慈善研究院独家捐助。

本次展览以“园林雅事”为叙事焦点,立足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放眼全球园林文化,通过雅集、鉴藏、游山、静修、观花、畅音六大园事,展开一场跨越时空的园林艺术对话。

4.《玉出昆冈——清代宫廷和田玉文化特展》

地点:斋宫展厅

展期:2025年1月7日-2026年1月4日

在故宫博物院百年华诞到来之际,本展览从故宫珍藏的清代宫廷和田玉文物中,遴选出258件具有代表性的精品,包括汉代和田子料玉辟邪、乾隆皇帝钦定为二十五宝之首的“大清受命之宝”、镌刻乾隆皇帝御题诗的采玉图山子、反映清朝与域外地区交往的痕都斯坦玉器等重要展品,其中130件珍贵文物为首次展出。

国家博物馆

1.《青春之歌——全国大学生创新成果展》

地点:北1、2、3展厅

展期:4月29日开展

此次展览作为中国国家博物馆“国家展览”2025年度首个展览,聚焦国家战略与青年发展,通过“科技新星”“青春奉献”“家国情怀”三大篇章共118个创新项目,构建起一场跨越学科、融合实践、传递梦想的对话,全面展示新时代大学生的优秀实践成果。

2.《清风万里——中国古代廉洁文化》

地点:南8、南9展厅

展期:4月29日开展

展览分“历史镜鉴”“廉洁风范”“崇廉风尚”三个单元,精选中国国家博物馆藏300余件珍贵文物,同时特别呈现故宫博物院、甘肃省博物馆、宝鸡青铜器博物院、邯郸市博物馆、磁州窑博物馆五家博物馆10余件代表性文物。从思想溯源、典范传扬、文化浸润三个维度,系统梳理先秦至明清时期廉洁思想演进脉络,生动诠释古代清官廉吏的峻洁风骨,深刻解读廉洁文化对社会风尚的陶染化育,立体呈现中华民族“廉为政本、持廉守正”的价值理念。

中国国家画院

1.《春和景明——中国当代艺术家邀请展》

地点:首钢水上秀湖美术馆

展期:4月30日-5月31日

中国当代文化艺术的发展,与中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展览分为“春·万物生长”“和·瑞风舒畅”“景·物与神游”“明·照见本心”四个单元,展出的140余件作品涵盖国画、油画、书法、版画、雕塑等艺术门类,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当代艺术家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这些作品中,有的汲取了传统绘画的笔墨意趣,以现代的艺术语言诠释对自然与生命的感悟;有的融合了传统哲学思想,探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共生。通过艺术传递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也是展览的主旨所在。

2.《既要笔墨 又要现代——姜宝林作品捐赠与艺术研究展》

地点:中国国家画院东楼展区一层

展期:展至5月12日

姜宝林是当代中国画坛的杰出代表人物。本次展览系统呈现了姜宝林六十余载艺术实践轨迹,分为“白描”“新抽象”“积墨”“大写”四大板块,展现其从传统笔墨到现代形式的多维探索。其中包括“白描”风格的典型作品《畲乡秋兴》《云山》等,以及《白云游乐园》《冬》《暮色》《溪山行旅新图》等经典作品。

中国美术馆

《美在劳动——中国美术馆劳动题材雕塑展》

地点:开渠厅

展期:4月12日-6月29日

展览作品风格百花齐放。既有写实主义的作品,以细腻的塑造手法和逼真的造型,让观众感受到劳动的真实场景;也有写意语言的主题创作,通过简洁的线条和意象的形体,传达出劳动的内在力量与精神内涵。不同的艺术风格相互碰撞、相互交融,既丰富了展览内容,也为观众提供了多元的审美视角,让人们在欣赏劳动之美的同时,得以领略雕塑艺术的独特魅力。

在第135个国际劳动节即将到来之际,中国美术馆主办的此次劳动题材雕塑作品展,是一次艺术与劳动的对话,表达对劳动者的崇高敬意,让我们走进展览,在雕塑的世界里感受劳动的力量、汲取奋进的动力,共同书写属于我们的劳动篇章。

中国工艺美术馆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

1.《云衣霓裳——2025敦煌服饰文化研究暨创新设计展》

地点:六层南侧12展厅

展期:3月18日-5月18日

本次展览共分为“华服宝相”“翩如兰翠”“人间万象”“随色象类”“守正创新”和“似锦繁花”六个单元,展出了敦煌服饰文化研究暨创新设计中心团队七年的研究和创作成果,共计369件作品,是以敦煌石窟实地考察为基础,结合文献资料查证,根据敦煌壁画或彩塑图像整理绘制的人物服饰效果图和重点图案细节图,以及具有代表性的服饰艺术再现作品和创新设计作品。

同时,本展览也是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敦煌历代服饰文化研究”的成果展示和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丝绸之路服饰传承与创新设计人才培训”项目的成果展示。希望通过此次展览,让敦煌服饰文化能够被更多的艺术家、设计师及广大敦煌艺术爱好者所喜爱和了解。从而引发关于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结合的思考,使敦煌艺术焕发出新时代的生机与活力。

2.《时代匠心 第七届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双年展》

地点:中国工艺美术馆四层展厅(南侧3、4展厅及北侧5、6展厅)、西侧序厅及中庭环廊

展期:3月11日-5月11日

“第七届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双年展”由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艺术研究院联合主办,以“时代匠心”为主题,共征集了2307件(套)作品,经专家评审,最后有809位作者的720余件(套)作品成功入选,涉及雕塑工艺、织绣工艺、金属工艺、陶瓷、编织工艺、漆器、玻璃等十余种工艺美术门类。这些作品不仅代表了近年来中国工艺美术创作所达到的新水平,也反映出工艺美术创作新的发展趋势:既有对传统的致敬与回归,也有突破陈规,对新材料、新工艺、新形式的不断探索,共同构成了中国当代工艺美术的多维图景。期望通过这些高水平作品,传承、传播好工艺美术的深厚底蕴,反映美好生活,演绎时代华彩。

北京工艺美术博物馆

《第四届中国好手艺展》

展期:4.月19日-5月18日

“中国好手艺展”秉持“材美、工巧、器韵、时宜”的学术标准,自2017年首届以来已连续举办四届,被国内学界和业界誉为当前具有方向标意义的高水准展览。此次展览汇集来自全国的110件(套)匠心之作,涵盖琢玉、雕镌、金工、髹饰、陶埏、织绣、编结、画绘等工艺美术门类,生动诠释了中国好手艺的内涵与价值,展现出新时代中国手工艺传承创新的新风貌。

炎黄艺术馆

地点:2层展厅

展期:4月23日-6月18日

本次展览以“百年黄胄:笔不离手”为题,至少从两个层面揭示了黄胄的艺术理念:其一为勤勉不辍的创作态度。他自少年时代便醉心绘画,一生未曾懈怠,即便生病住院期间也坚持作画,颇有白石老人“不教一日闲过”的韧性与对绘画的痴迷;其二是即时捕捉的创作方式。他常讲,“生活里头想画的就赶紧把它画下来……不要非等到半年一年。”即使一次画不好,也可以在反复锤炼中不断深化完善。展览即以此为核心,通过六个单元勾勒出画家广博的艺术世界:“任重道远”以具有象征意味的行路意象和主题性作品作为展览开篇;“讨海的人”聚焦普通劳动者的动人身影;“快乐巴扎”展现平凡生活中的百姓喜乐;“一纸生趣”定格动物灵韵;“诗随雨雾”呈现山水奇观;“学而为用”解析其对传统的研习与化用。本次展览作为百年纪念特展,与炎黄艺术馆的常设展互为补充,共同构建起立体鲜活的黄胄形象。漫步场馆的各个空间,观众可以饱览黄胄先生不同时期和面貌的绘画创作,亦可品鉴其品类丰富的珍贵收藏,更可沉浸于复原的画室和起居室,在笔墨丹青与生活痕迹的交织中,触摸艺术家完整的生命轨迹。

  • 编辑:吴丽文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