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各庄镇坐落在密云城东南部,东邻大城子镇,南连东邵渠镇,西接河南寨镇,北隔潮河与穆家峪镇为邻。域内吕祖山、前焦家坞南山、四顶山三山并立,红门川河、潮河夹流东西,是三山夹两河的风水宝地。在这片沃土之上,孕育了丰富的红色历史内容。建党百年之际,重温这段历史,将进一步激发我们爱国爱乡的热情,为建设美丽巨各庄贡献我们的力量。
冀东狂飙
早在抗日战争时期,巨各庄镇属我冀东抗日根据地,这里连接墙子路川、塘子川与密云县城之间的连接地带,战略地位十分重要。1938年6月8日,为策应冀东大暴动四纵分两路由平西斋堂出发,开始向冀东挺进。6月下旬,四纵在密云县镇罗营建起密平蓟联合县政府,又建立起抗日游击队,这支游击队活动在密云县墙子路以西、大城子以南、东白岩以东地区和东西邵渠、平谷、顺义一带,协助抗日政府维持地方治安,开展游击活动,打击敌伪汉奸。巨各庄镇东白岩村,由于距离密云县城近,于是成为冀东抗日根据地的桥头堡。
八路军四纵挺进冀东,极大地振奋了冀东人民,一场抗日大暴动随之到来了。从7月6日开始,在党领导下滦县港北村和迁安岩口村人民首先举起武装暴动大旗,暴动浪涛迅疾席卷冀东。密云也是暴动县份之一。密云人民,特别巨各庄镇人民人民蜂拥而起,活动在四顶山区由东康各庄牛角峪村人果玉春率领的游杂武装,也树起了“抗日救国队”大旗。这支队伍是由不满日伪统治、不堪忍受压迫剥削而啸聚山林的农民组成的。他们既劫富济贫,又反抗日伪统治。冀东大暴动开始后,他们立即响应并参加到暴动队伍中来。虽然果玉春后来由于破坏八路军纪律被处决,但这支队伍整体是好的,是他们最早掀起了巨各庄地区抗日的风潮。
抗日锄奸
从1941年夏季开始,日伪在巨各庄地区,先后增设了东白岩、达峪、塘子、沙厂等多个敌伪军据点,严密控制了巨各庄地区所有的重要村镇和交通要道,还经常对我活动地区进行军事“扫荡”和“清乡”。巨各庄地区抗日斗争进入最艰苦时期。1943年,遵照平三密县委县委关于开展农村反蚕食斗争的指示,巨各庄镇所在的七区干部经研究决定,深夜分头进入敌人统治的村庄开展工作,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参与抗日斗争,组织和恢复村政权。首先,在敌人严密控制下的豆各庄村依亲友关系发展了齐庆兰、宋××(山东人)为我方地下村干部。久远庄的曹宗安为我方秘密情报员。接着,就在敌人驻守的达峪村发展了由平谷搬到该村的吴国忠为我方秘密办事员。还在达峪、沙厂敌人据点之间的龙塘子村发展了齐殿祥为我方村干部。他工作出色,经其努力策反了其妹夫王广号投向我方,动员其弟齐殿儒参加我区公安队。同时,恢复和重建了辛安庄、水峪、荆子峪等村我方政权组织。为了使敌人的交通通讯梗阻,鼓舞人民的抗日士气,七区公安队于1943年秋天在县支队的配合下,发动群众,在一夜之问把密云县城通往本区的路段全部挖沟破坏,把县城通往沙厂钨矿的火电线路及各据点之问的通讯线路全部捣毁。此次行动破交30华里,收缴电话线和动力线六千多斤。由于路断灯灭,巨各庄的敌方谍报员齐振义手持红缨枪向敌人据点逃跑,途中被我方活捉。经审讯,其供出敌人在本区农村的谍报员50余人。随后,公安队又在金山子村捕捉了既是一贯道首又是敌方谍报员的刑玉书。接着在水峪村捕捉谍报员张云瑞,这些行动,极大震慑了敌人,鼓舞了人民大众。
1945年初,七区公安战士4人乔装打扮,在夜幕下,闪电般来到日寇据点脚下的豆各庄,捉捕了资敌保长朱文林。由于在敌人的据点近处捕捉了汉奸伪警,预料敌人会出巢报复,为此,公安队约集县支队,于某日在本区火狼峪设伏,不出所料,谍报队张紫阳带领伪警进入我方的口袋阵。经过一阵冲杀,全歼了来犯之敌,活捉了张紫阳。甘心为日寇效劳的张紫阳系本区水峪村人,在日寇豢养下,当上了谍报队队长,他经常夜黑出洞,潜伏各村,刺探我方情报,搜捕抗日的仁人志士,几经较量,在人民大众的支援下将其活捉。经审讯,其供认了残害人民,诱降村干部等滔天罪行。此时,这个铁杆汉奸已瘫软如泥,随着清脆的枪声,魂落阴沟,落个可耻下场。
八路之眼
1939年,八路军干部张少徽(龚捷三)来蔡家洼村发动群众,建立抗日组织,经过动员,村里李家富户主动上交护院联庄会20多条枪支持八路军,并在五亩地村建立了县城周边第一个抗日联络点(不久发展成为情报站、交通站),余来宾任站长,余来关、余来昆、李进富任联络员,他们专事搜集敌人情报,送往东邵渠老爷庙的八路军联络点。成为共产党安插在密云县城附近的“一双眼睛”,被称之为“八路之眼”。这一情报站点一直保持到密云解放,为打击敌人做出了贡献。
蔡家洼村李云松曾任密云日军宪兵司令部文书,颇有正义感,曾成功营救丰滦密县大队交通员后栗园人刘青德同志。被八路军发展为情报员之后大量情报、物资源源不断传递到蔡家洼转运到根据地,使八路军每次都能精准打击日本鬼子。1940年11月,由李云松和李茂林提供情报,八路军在前焦家坞西岗设伏,炸毁日军运输队,毙伤日伪军20多人,缴获5大车军用物资,取得“焦家坞大捷”。
日伪统治时期,蔡家洼村党组织借本村花会进密云城表演之机,为八路军购置布匹,他们将布匹缠在身上,以戏服做掩护,躲过敌人监视检查,经五亩地交通站送往冀东根据地。平时还不断运送火柴、食盐等生活用品支援八路军。
沙厂钨矿雪耻
沙厂钨矿,是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在密云地区建立最早,规模最大的一家矿山工业。沙厂钨矿建于1937年。主要管理人员大多是日本人,也有个别被征服后带来的朝鲜人协助管理。他们雇佣大批廉价当地农民为劳工,从阴暗潮湿的矿井下背出矿石,就地破碎,碾扎冲洗,选出精矿粉。最后用汽车将精矿粉运到密云沙河火车站,再转天津港掠往日本提炼。该矿年产钨精矿约500余吨。1937年至1944年七年间就掠走钨精粉42000余吨。1945年,日军投降后,从业人员才被赶走。从表面上看,沙厂钨矿是日本疯狂掠夺中国钨矿资源的企业,实际上它也是日寇的一个统治军事据点。
在沙厂,驻有日军中队,他们就住在南山兵营之中。在龙门山、马家坡矿区场建有十几座日军的炮楼据点,这些遗址至今尚存。各矿区办公场地有在侵华战争前线退位下来的伤残人员当职员,严密监视工人。这是他们收集情报,破坏抗日,杀害抗日战士的大本营。
1944年12月26日,县公安助理刘存生同志带领四名公安战士到达岩村与村民商讨除奸任务时,驻沙厂矿山日军头目接到达岩伪保长杨玉文派齐生伦送的情报,出动80多名日伪军把达岩村包围。公安战士齐殿儒、赵玉忠、赵玉堂三同志在突围战斗中牺牲,赵士起被俘。后来杨、齐二人被我逮捕,为达到威慑动摇敌特,达到杀一做百之效,遵照领导指示,在县大队配合下,在达峪村召开群众大会,向群众宣布了杨、齐二人的罪恶,由张连长行刑枪决了民族败类杨玉文、重判了齐生伦入狱关押。
消灭“伙会”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反动派纠集反动地主组织武装队伍——义勇壮丁队,即群众称为“伙会”的反动组织。东邵渠伙会、提辖庄伙会、荆栗园伙会、东白岩伙会,四股伙会狼狈为奸,迫害革命干部,气焰嚣张。其中伙会第二乡(驻东白岩)、塘子乡(第五乡驻焦家坞)。1946年6月,东白岩伙会到荆子峪、上下庄头峪,大肆抢劫粮食,伙会所到之处,当地群众往往倾家荡产,甚至家破人亡。面对反动还乡团,革命军民加大打击力度。1946年10月23日,东白岩伙会据点被攻克,蔡家洼等30余村回到人民手中。1947年7月,伪政府搞所谓“合乡并队”,将东白岩乡与塘子乡合并为焦家坞乡,这一乡的伙会编为伪县政府直属队,伙会的反动气焰又嚣张一时,我军民又展开一场新的攻势。经过我军民一系列沉重打击,伙会队伍明显减少,焦家坞伙会由78人减少到40人。1948年3月,我冀东地方部队再次向密云城郊伙会展开扫荡战,焦家坞伙会据点被攻克。1948年7月,焦家坞伙会被彻底消灭。
土改模范村
抗战胜利后,密云解放区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土改运动,经历两次土改的蔡家洼村被誉为“土改模范村”。抗日战争胜利后,蔡家洼及密云潮河以南原属密云县16个村划归顺义县第八区,1947年10月,军分区及顺义县工作团来蔡家洼领导农民向地主斗争,由于蔡家洼距离密云县城较近,有很多伙会和国民党残余势力活动,当时只分浮财没分土地,这是并不彻底的第一次土改。
1948年3月,我方攻克石峨及塘子等国民党据点后,蔡家洼地区解放,开始第二次土改。村里成立贫农团,主要成员有贾文满、刘叔田和余来宾等,他们配合工作队划分成分、丈量土地、核实人口,将原属县城宁家和本村李家的4000多亩土地,以及5户地主和8户富农的300多间瓦房、50多头大牲畜及农具平分给102户900多口农民。人均分地3.8亩。
土改后出现一些问题,有的家庭分得土地30多亩,劳力少、大牲畜少,土地根本种不过来,全村当年竟泡荒了100多亩好地,造成了土地资源浪费,当时就有群众主动要求退地。针对这种特殊情况,村党组织及时发现问题,了解情况,支部书记和贫农团主席作自我批评。当年秋后村支部和党员主动抽肥补瘦,给地主富农家庭补充了一些近地好地,从原来扫地出门到有所居所并且分给人均2.5亩土地。
地主富农纷纷感谢支部,感谢共产党,在外逃亡的地主富农分子主动回村,并劝说在国民党军中的家属放弃抵抗,回到人民队伍中,客观上缓解了社会矛盾,使土地改革平稳推进,没有出现过激行为。上级肯定了蔡家洼村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的好做法,并将经验在顺义县推广,蔡家洼村被评为顺义县“土改模范村”。以蔡家洼村为代表的巨各庄地区土改,标志着穷苦农民翻身解放,几千年的封建土地所有制被彻底推翻。
实现耕者有其田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巨各庄地区的红色历史充分证明,巨各庄人民是英雄的人民,是忠于使命、勇于斗争、甘于奉献的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巨各庄人民继承发扬抗战精神,团结一心,艰苦奋斗,将全部力量汇聚成无坚不摧的滚滚洪流,彻底推翻了日伪和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赢得最终胜利,为巨各庄地区的红色历史写下了不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