涿州的双塔在国内知名度极高,是涿州地标性建筑,但其实在涿州城的东部,还有一座神秘的辽代古塔——永安寺塔。当地人俗称“塔儿照塔”,建在原永安寺内,据传,此地原有永安寺,寺院坐北向南,包括山门、前殿、门楼、后殿、东西配殿等建筑,1952年,永安寺建筑被拆除,仅存佛塔,遂定名为永安寺塔。永安寺塔为八角密檐式实心砖塔,由塔基、塔身及7层密檐三部分组成。它是一座八角七级的密檐式砖塔,塔刹已经损毁。永安寺佛塔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它是时代建筑特色的见证,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其雕工精细、比例协调,是辽代密檐式佛塔的代表作之一。2013年3月5日,永安寺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永安寺塔的整体造形循规仪矩,不越法度。其塔座、身、檐三段比例适宜,塔檐卷杀明显轮廓和缓,形制优美庄严。塔身上有八座小塔,象征着佛祖的八段生平经历。装饰构件的运用,显示了密檐式佛塔的建造特点。整座塔的装饰均置于举目可视的第一层檐以下,即塔座、塔身两部分,与塔身以上的诸层塔檐无任何装饰的作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现出了繁而衬简、纹而补素、华而不奢、形而见意的佛教建筑理念。目前塔顶已经消失,塔身上的文字和图案也模糊不清。永安寺塔与那些修复如新的古塔显著不同,塔刹早年缺失,塔檐及雕刻因风化与人为破坏严重,现在看起来已经非常破败,但它的古朴和历史的厚重感依然存在,塔的残缺之美也更能吸引古建爱好者。
永安寺塔为八角密檐式实心砖塔,由塔座、塔身、密檐三部分组成,残高18.82米。塔基的须弥座和2008年修缮的青砖基底,现在永安寺塔只是塔基进行了修复,塔身基本保持原始状态,新旧反差明显。永安寺塔的莲台具有佛教文化特征,位于塔基座的顶部,以砖雕三层硕大莲瓣承托塔身。永安寺塔的装饰性构件,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为砖仿木的建筑构件;一类为表现佛教文化特征的砖、石雕刻装饰物。再有四隅面窗上镶嵌的四块梵文刻石、有着唐代遗风的券楣卷草雕刻、以及阑额外如意云头的雕刻装饰等,整个塔砖雕工精细,比例匀称,堪称辽代密檐式佛塔的瑰宝,表现出佛塔特有的建造风格和文化属性。
辽代统治者推崇佛教,涿州作为辽宋边境重要区域,佛教寺院建设尤为繁荣。据《涿州志》载,当时涿州“几乎村村有庙”,永安寺即建于此时,永安寺塔便是这一时期的典型建筑。永安寺塔未见各种文献记载,但其建造工艺和艺术风格均与涿州古城区内的智度寺塔、云居寺塔相同,尤其是砖制斗栱形制做法完全一致,无疑为辽代建筑风格。永安寺佛塔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它是时代建筑特色的见证,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其雕工精细、比例协调,是辽代密檐式佛塔的代表作之一。作为辽代密檐式佛塔代表作,其砖雕工艺、比例协调性具有重要历史与艺术价值,与涿州智度寺塔、云居寺塔并称“涿州三塔”。
永安寺塔,位于涿州城东10公里刁窝乡塔照村北。导航涿州永安寺塔即可,导航到附近时注意观察左侧位置,四周设有围栏保护,夏天由于没有茂密的树林、枝叶容易遮住古塔,现在只能在塔底下近距离参观,不能入内。古塔附近可以停车。可以与涿州双塔、涿州博物馆永济桥、下胡良桥等景点一并游览参观。在古塔附近还有一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金门闸(清朝永定河分洪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