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3.8公里的“文化街”,700年历史!被称世界上最美路...

  • 2025-07-03 16:07:00
  • 北京旅游网综合

这条3.8公里的街,串起了北京城700多年的历史文化,堪称贯穿北京的“文脉”。

阜景文化旅游街(简称:阜景街)是西城区的重要街区之一。

阜景历史文化街西起阜成门,东至景山西街,全长3.8公里,其中规划区西至阜内大街,东至西四十字路口,南至羊肉胡同,北至西四北二条,面积约0.7平方公里,院落2319个,总建筑面积103.9万平方米。阜景街是重要的历史文化街区,是北京市25片文化保护区之一,拥有历代帝王庙、白塔寺、广济寺、鲁迅博物馆、中国地质博物馆、北海团城等重要文物资源,是贯穿首都功能核心区东西的传统文脉。,沿途有全国重点文保单位12处,北京文保单位14处。

01北京鲁迅博物馆

感受近代文人的风骨脊梁

鲁迅博物馆分为两部分,一是鲁迅生平及相关文物陈列,另一个则是故居。

千万别小看它,这里有7万余件藏品,其中国家一级文物759件,包括鲁迅的手稿、信札、藏书、藏画及拓片等。

这里还有大量近代历史人物的遗存,包括许广平、周作人、周建人、章太炎、钱玄同、胡适等。看似私人往来,背后都是极为宏大的历史。

鲁迅博物馆的另一部分,就是鲁迅故居。这里是一座小型四合院,保存着两棵鲁迅亲手种下的丁香花。

02白塔寺

元大都的沧桑遗存,向东走,不到十分钟就是白塔寺。

白塔寺建于辽寿昌二年(1096年),后毁于战火。

元至元八年(1271年),朝廷在原址上建造白塔与寺庙,更名为万安寺,作为元世祖忽必烈的家庙。元朝末年,万安寺毁于雷火,仅白塔幸存。

明天顺元年(1457年)万安寺重建,改称妙应寺,俗称白塔寺。

白塔高50.9米,上覆40块放射形铜板瓦的华盖,周边悬挂36个铜质透雕的流苏和风铃。

马可·波罗曾在行纪中记录,蒙古民族尚白,他在万安寺参加“白色节”,寺内外聚集了数以万计的蒙古族、色目人及汉族官员,还有骆驼队、象队参与其中,场面恢弘。

忽必烈去世后,元朝在白塔两侧建造神御殿,悬挂元世祖画像进行祭祀。根据历史记载,元朝皇帝的亲祭活动,光是僧人就有七万,如此盛况一直持续至元末。

这座白塔,是元大都为数不多的遗存,也是中国现存较早较大的藏式佛塔。

03历代帝王庙

祭谁不祭谁,真是个问题。

历代帝王庙建于明嘉靖十年(1531年),清雍正七年(1729年)重修,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先朝皇帝的庙宇。它的创建始于明太祖朱元璋,因有感于“历代帝王开基创业有功德于民者来之不易”,遂在南京修建历代帝王庙。到了明嘉靖时期,则在北京建立新的历代帝王庙。

有趣的是,因朱元璋认为秦始皇嬴政、晋武帝司马炎、隋文帝杨坚三人“视其功德,不能无愧,故斥而不与”,不予祭祀这三位历史影响力很大的皇帝。

此后,因各帝王的喜好及需求,历代帝王庙的祭祀名单不断更迭。

例如清康熙帝认为,明朝灭亡非崇祯之过,祸根在万历、泰昌、天启三朝,故祭祀崇祯而不祀万历、泰昌、天启三帝。也有些帝王被视为亡国之君,如汉献帝、唐昭宗、宋徽宗、宋钦宗等,也没有进祭祀名单。

最后,历代帝王庙在清乾隆时期,稳定为祭祀188位帝王。民国以后,这座庙不再进行祭祀活动。

整个帝王庙殿内地面铺的是和故宫一样产自苏州的“金砖”,殿内的柱子是60根金丝楠木。

景德崇圣殿东西两侧,各有碑亭两座,均为黄琉璃简瓦重檐歇山顶。历代帝王庙是中国唯一现存的祭祀历代帝王的庙。在历代帝王庙,也能见到妙应寺的白塔。

04寺庙、书店、教堂、图书馆

在春天,漫步老城市井街区隔着马路就到了广济寺。

广济寺明宪宗下诏命名为“弘慈广济寺”。在古刹众多的北京城中,广济寺有着非一般的气质。听到梵音,更是令人心旷神怡。

这家新华书店的所在地是西四街楼,又称皇城警卫楼,建于清朝光绪二十年(1894年),为庆祝慈禧六十大寿而建。

西四街楼原有两座,其中一座已不复存在,现存街楼地下还有元大都下水道的遗存。

万松老人塔。

万松老人塔,是元代著名僧人万松老人的灵骨塔。

万松老人塔座基主壁龛内,以及各层回廊的砖壁上,嵌有许多碑刻和名人题咏,颇具文物价值。

院落内,也是正阳书局所在地。歇一会儿,我们继续上路。下一站就是历史感与浪漫感并存的西什库教堂。它于1703年开堂,清光绪十三年迁移至现址,是北京较大、较古老的教堂之一。

哥特式建筑,顶端共有11座尖塔。

中式碑亭,分别矗立着光绪十四年(1889年)天主教堂迁建谕旨碑和满汉文天主堂碑。

天主教入华、促进宗教与文化融合的历史。

极具中国特色的圣母圣子像。

接下来,我们去看北平图书馆旧址。它于民国二十年(1931年)竣工开放,新中国建立后改称北京图书馆,后为国家图书馆古籍馆所在地。

北平图书馆旧址主楼又称文津楼,因收藏了原在承德文津阁里的《四库全书》而得名。主楼前广场相当宽阔,有一对华表。

这对华表来自圆明园安佑宫。其中一对安放在北京大学,另一对就在北平图书馆旧址。

05北海团城、故宫角楼、景山

体验皇城北沿的庄重气派,北海团城,从文津街一路向东。

北海公园曾是皇家园林,内建大量亭台殿阁。除了有皇家园林之风,更有江南园林的精华,包括团城、静心斋、画舫斋等“园中之园”。

北海团城曾是金代宫殿的一部分,清乾隆年间进行大量整修,是一座颇具层次感的堡垒。在它身后,就是北海公园的标志——白塔。

最后,就是我们今天city walk的终点:景山公园。

它与故宫神武门隔街相望,是明、清两代的皇家园林。公园中心的景山,是明成祖朱棣在北京建造紫禁城时,挖掘护城河与其他水道的土方堆积而成,曾是北京城内的制高点。现在,也是一览故宫全景的好地方。

这里也是北京中轴线上的重要地标。

再往东走一点还有北大红楼、中国美术馆和嘉德艺术中心~好!

1997年以“打开山门、亮出白塔”为龙头,开始了对这条古街的战略性开发。2000年经区委、区政府批准成立了阜景文化旅游街管委会,在街区建设规划、白塔寺和历代帝王庙等重要文物保护、修缮方面已经取得重大进展。 (一)文物抢险修缮工程取得历史性突破 1、白塔寺西路腾退与修缮。继1997年白塔寺东侧腾退修缮后,于2001年10月完成了白塔寺西侧的单位与居民搬迁(居民133户、单位2个、工商户4个),实现了白塔寺文物古建的全面腾退,并于2003年9月完成了白塔寺西侧修缮工程,实现了白塔寺的全面对外开放,谱写了市、区人民政府政府重视与开展文物保护的新篇章。 2、历代帝王庙腾退、修缮工程和开放准备。自2000年下半年起,开展修缮、复建工程以及开放筹备的实施。2003年初已全面完成了159中的腾退迁址,结束了帝王庙数十年未能合理保护的历史。已基本完成一、二、三期修缮、复建工程和综合配套工程,正在进行展览筹办、祭祀乐舞编排、电视片制作等开放筹备工作。并于2003年4月成立了“历代帝王庙开放利用促进会”。 3、大高玄殿南侧牌楼复建工程。已完成开工前各项准备,于2003年10月实现复建开工,计划在2004年4月实现复建竣工,以确保如期完成北京市文物建筑抢险任务目标,增加和提高阜景街“人文奥运”的环境氛围。

  • 编辑:田建萍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