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北京市文物局联合中国文物报社开展2025年度“寻找北京最美文物守护人”宣传推介活动,面向北京市各区文化和旅游局(文物局)、北京地区世界文化遗产管理使用单位、北京地区各博物馆,征集北京文物守护人先进事迹,旨在引导广大文物工作者爱岗敬业,鼓励社会组织、志愿者和其他行业人员参与和支持文物工作,提高人民群众对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全社会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助力推进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在此,让我们共同了解2025年度“北京最美文物守护人”——故宫博物院高级工程师吴伟的事迹吧!
吴伟,2013年入职故宫博物院。在工作的十多年里,他投身北京中轴线遗产点修缮保护与考古研究第一线,先后参与宝蕴楼修缮工程,并主持大高玄殿修缮工程;配合修缮项目负责宝蕴楼、大高玄殿、南薰殿、造办处、东长房后院等地点考古工作,取得重要发现。他推动故宫修缮保护与考古发掘形成良性协作机制,更在大高玄殿修缮中开创“屋顶上的考古”,将考古理念方法深入融入古建修缮各环节,取得重要突破,革新了保护理念方法,使之成为故宫研究性修缮样板。此多学科协作经验也被借鉴于北京其他文物修缮保护工作,促进了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建设协调发展。
考古专业出身的吴伟,虽学习过建筑遗产保护知识并参与过古建测绘调查,但入职前从未参与修缮项目。“入宫”之后的吴伟被“调剂”到了故宫博物院工程管理处。开始吴伟有点失落,以为就此要远离考古和学术研究了。但最终他在行政管理部门找准了自己的定位和方向,对故宫的遗产保护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吴伟一入职便参与了宝蕴楼修缮保护工程项目。刚走出校园的他很快发现,所学保护理念和形制研究难以解决修缮实际问题,对北方官式建筑工艺细节不了解,更听不懂工匠“行话”,管理研究无从下手。但吴伟并没有气馁,对于考古人来说,下工地不算事儿,只不过从原来的“入地”,变成了“上天”。
于是,吴伟每天背着相机和记录本爬脚手架、上房顶,向同事、工匠们讨教,把修缮的每个过程和做法都用相机拍下来,对古建筑隐蔽部位的发现进行测绘记录。此外,他还经常串门到其他同事的项目中去讨教经验。就这样慢慢地,吴伟才踏进了古建修缮圈的门。
在接触了数个故宫古建修缮工作后,吴伟深刻体会到,古建筑隐蔽部位蕴藏大量重要信息,修缮时才重见天日,有的还可能颠覆以往的认知。但他也发现,古建筑修缮时,会有大量的原始痕迹信息暴露且不可逆,这更需要全面仔细地记录。但传统修缮记录偏重施工工序,对历史信息细节记录薄弱。而考古的强项正是系统记录。他由此找到契合点:用考古理念方法加强修缮中的历史信息记录与研究。
吴伟把这一想法告诉了部门领导,并得到了领导的支持。2015年起,吴伟开始全面负责故宫大高玄殿修缮项目,同时吴伟还加入了故宫考古研究所,领导也有意支持吴伟扩展故宫考古范围,于是他大胆的想把考古的理念方法运用到古建筑修缮保护过程中。
在大高玄殿的修缮过程中,吴伟将古建筑的屋顶视为层层叠压的“考古地层”,对上面所有的信息按照营建层次和不同时期修缮所产生的叠压打破关系,进行全面细致的提取记录,最大限度保存“真实性”和“完整性”。
他带领故宫考古研究所的考古队员们走上屋顶,布置“探沟”、进行“考古解剖”记录研究,属全国首创。这一方法使得建筑修缮中的记录和研究有了科学的方法,并取得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重要发现。拆下的重要遗物如废灰、残瓦、漆皮彩画,均按考古学方法编号、记录与保存,弥补了施工中信息丢失,为后期修缮提供科学依据。后来,这被大家形象地称为“屋顶上的考古”,也成为后来故宫考古的一大特色。
吴伟也意识到记录和研究需要服务于修缮工作。比如,大高玄殿的一座配殿的木基层残损严重,由于它在不同时代都经过修缮,有很多种不同的形制做法混在一起,传统图纸要求“按原制”却难落实。由于吴伟的团队事先对木基层进行了详细的测绘记录,对现存的每一种形制做法按照考古类型学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研究,最终确定了原始做法,为设计和施工提供精确依据,保障了修复真实性。
在修缮过程中,吴伟认为自己的工作并不仅仅是个行政事务的管理者,更是一个信息记录员,跟着工匠,哪里有修缮就记录到哪里。但是他也深知,必须打破专业间的鸿沟,才能取得更深入的研究成果,也才能更好服务于修缮,保护遗产。因此在他修缮宝蕴楼、大高玄殿期间,他又是多学科协作的发起人和联络人,他邀请故宫相关部门以及各大科研院所的老师专家来修缮现场,对砖瓦、灰泥、木材、纸张、石材、金属、油饰彩画、甚至微观环境都有针对性开展合作研究,这些研究成果多数也反哺于修缮施工,提供了很多科学数据和依据。因此,多学科合作在他负责的宝蕴楼、大高玄殿修缮项目中得到充分施展,取得了丰硕的科研和修缮成果。
除此之外,吴伟并没有丢下自己的老本行,他依然坚持在遗产修缮保护工程的现场,此外,他又是一名专业的考古领队。他在工作中发现,古建修缮项目往往要动土,特别是建筑周边和院落,这些部位往往能发现更早期的建筑基础、道路排水和院落地面基址,在以往的修缮中这些现象并不受重视,吴伟除了参与修缮保护工作之外,其余时间则把自己的考古重点放在了故宫修缮保护项目的配合性考古上,他认为地下的考古工作同样重要,考古地下遗留的痕迹能揭示地上建筑在不同历史时期历经营建、改建、拆除、废弃的过程,能补足缺失的历史记载,同时也能给修缮中地下管网建设提供更科学的走线依据,以避免对地下遗址造成破坏,而他最重要的收获就是,通过考古发现了元、明、清三个时期宫殿建筑叠压痕迹,进一步证实了元、明、清中轴线的延续和存在。
吴伟在故宫的地上遗产修缮保护和地下考古工作中,有很多工作亮点,这些亮点也是故宫博物院建筑遗产修缮保护和考古工作的亮点,作为中轴线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吴伟为中轴线遗产的修缮保护和考古研究,以及多部门和多学科协作贡献了自己的力量,这也是中轴线遗产保护工作的一大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