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北京市文物局联合中国文物报社开展2025年度“寻找北京最美文物守护人”宣传推介活动,面向北京市各区文化和旅游局(文物局)、北京地区世界文化遗产管理使用单位、北京地区各博物馆,征集北京文物守护人先进事迹,旨在引导广大文物工作者爱岗敬业,鼓励社会组织、志愿者和其他行业人员参与和支持文物工作,提高人民群众对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全社会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助力推进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在此,让我们共同了解2025年度“北京最美文物守护人”——北京市回龙观街道办事处社区建设办公室科长白洁的事迹吧!
文物作为文化遗产,既承载着一方水土的历史记忆,更传承着世代生活在这方水土的人们的价值认同。在当下,很多文物通过活化利用成为融时尚与历史于一体的文化表达和家园印记。坐落于北京市昌平区回龙观街道辖区内的两座古寺庙,在其守护人白洁的巧思妙想下,成为众多文物活化、融合保护的探索之一。
玉光寺庙和菩萨庙,位于昌平区回龙观街道1818街区龙域东一路道路南北两侧,分别建于明末清初,是区级文保单位。2022年之前,这两座古庙长期处于关闭状态,掩映在周边社区的高楼大厦中,每个朝阳与黄昏之间,周边楼宇玻璃幕墙将金色阳光折射在门墙紧闭的灰色古建之上,衬得古庙愈加沉寂和格格不入。
文物保护不止于安全
怎样让矗立数百年的古庙融入现代社区、繁华商业?如何将前人故事告诉今天的回龙观人?这些问题,成为摆在古庙守护人白洁面前的重大难题。白洁,昌平区回龙观街道办事处社区建设办公室负责人,作为街道文物保护科室负责人,最初,她牢牢将文物安全放在第一位,厚达数十页的安全巡查记录、每月一次的消防演练,重大节日的巡检……都成为文物安全无死角无漏洞的坚实注脚。
白洁经过对1818片区反复的踏勘思索,提出了一个新想法:对两座古庙最好的保护传承,就是打开古庙大门先让文物“走出来”,再挖掘历史禀赋让文物“活起来”,最后将文物融入周边社区和商业区“用起来”。她从历史中找答案、在实践中解题目,在与专家共同谋划下,两座古寺庙、一条商业街成为街区更新的重点,浓缩了街道工委、办事处、广大居民的智慧和巧思。“两庙一街”的画轴逐渐展开。
白洁选定了龙域东路一路,由玉光寺至菩萨庙段为起始点,开展全面的“两庙一街”城市更新。在这个贯穿历史、古今交汇的区域中,以历史为锚点、居民为触点,打造第三空间、提振商业氛围、塑造城市性格五位一体的提升方案逐渐成型。
龙域东一路位于京藏辅路西侧、西二旗北路以北、龙域环路以南,贯穿昌平区和海淀区,是1818街区的主干道。其东侧有龙域中心和昌发展万科广场等办公和商业,共有金域华府、回龙观村、蓝天嘉园、融泽家园等9个社区组成,人口约6万人。道路两端玉光寺(南庙)和菩萨庙(北庙)南北呼应,全程约700米,步行15分钟。
点亮回龙观IP让文物“活起来”
一个优秀的地理IP,应是拥有无限想象空间和巨大影响力的招牌。就像提到白塔寺能想到“白塔之光”下的老城居民,提到前门能想到“北京坊”大栅栏。而提到回龙观,让我们闪回明代弘治年间,孝宗皇帝命在此凿二井,建观宇一座,正德年间,又扩建玄福宫,供皇帝及诸臣谒陵驻跸。如今,玄福宫早已消湮,仅剩一碑两井。经过充分论证,白洁决定用足地区历史禀赋,在“一街”更新中,以重构玄福宫历史印象为切入点,伴随龙域东一路四眼井升级和武宗碑归安,龙域东一路承载历史记忆焕新亮相。
这些新的历史场景打造亮相后,白洁欣喜地看到:络绎不绝的居民们近前探查,充满了对这里的兴趣。带着孩子的老人、游园的年轻人,不再是对回龙观一无所知、漠不关心的楼宇关门族,他们好奇地走到古井和古碑前,超近距离阅视着这里曾经的辉煌过往。尝试着解读碑文,了解到了这个记录在四库全书中、早已湮灭无踪、少人知晓的玄福宫。似是恍然得解、又似闻道不论先后,带着这样的情绪,漫步在龙域东一路的公园中。
如今,龙域东一路通过联动1818街区9个社区和清华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华北电力大学等多所高校以及周边企业商户,以“一月一主题”的形式,分别为居民和游客带来丰富多彩的文化盛宴,构建了新回龙观人的文化记忆和情感寄托的重要载体和物理空间,让人们产生了对这片区域的“家园归属感”和“场所认同”。该项目带动区域游客量突破210万人次,并获评“2023年全国最美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创新案例”“北京市文化创新示范案例”。
“两庙一街”构建新概念城市公共空间
曾经,“两庙”修复后一直没有对外开放,养在深闺无人识。这使得地区历史资源无法与周边居民产生交集,怎么办?白洁考虑将文物工作与街道重点工作结合,以议事协商为触点,在群众意见中汲取养分。
最终,借势于“回天有约”,街道依托1818街区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通过协商议事将玉光寺功能升级,打造“寺锦”回龙观城市会客厅。2022年6月,街区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组织规划设计单位、社会组织、社区代表、周边商户代表、专家等多次共商共议城市会客厅功能分区和运营方向,最终形成“城市智囊团”“城市议事厅”“城市后花园”“城市先锋场”4大模块。“寺锦”回龙观城市会客厅不仅为周边人群提供优质的文化服务,也为大家活动、交流、协商、共享提供了平台。寺锦自2022年7月开馆以来,寺锦累计进馆超10291人次;开展公益群众文化活动311场,活动直接参与77650人次;被评为“最佳公共空间”。
有了玉光寺的成功经验,在反复打磨修改下,正在改造中的菩萨庙,将围绕“让古建得以新生,让生活更多妙趣 ”这一主题进行活化利用,同时对其周边绿地进行提升改造,通过围墙内和围墙外两个层次打造以“庙趣·回龙观城市岛屿”为主题的公共文化空间。将拥有榫卯主题书店、诗词刺绣坊、文字墙、飞跃围墙的咖啡车、星空音乐厅、农夫市集、骑车驿站、揭瓦滑板场、植物托儿所、自然营地和乐在围墙下共11个主题空间,将极大满足周边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
通过历史禀赋+现代设计,在回龙观,“两庙一街”,玉光寺庙——龙域东一路——菩萨庙沿线,正在与居民们产生越来越多的共鸣,历史与现代,生活与休闲,流量与留量,正在不断交织融合。从玉光寺的第一块古砖修复,到龙域街头的咖啡飘香;从菩萨庙的残垣断壁,到滑板少年在古建飞檐下的跃动身影——白洁用生动实践证明:文化遗产的终极生命力,不在于将其供奉为标本,而在于让每一块古砖都成为现代生活的见证者、参与者。在她手中,两座古庙重现辉煌,一条新街古意涌动,而比建筑更动人的,是十六万新回龙观人眼中重新点亮的文化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