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香漫过街角,月儿逐渐圆满,中秋的仪式感正悄悄酝酿。这个中秋,让团圆不只停留在餐桌的月饼里,还有一场场藏满心意的活动:从手作花灯的巧思,到月下猜谜的乐趣;从亲子共制月饼的甜蜜,到汉服拜月的雅致,每一个活动都为“团圆”写下新注脚。无论你是想和家人共度温馨时光,还是带亲人感受节日氛围,都能让你在月光下,收获属于中秋的独特记忆。
01
“北京博物有‘吉’市”活动
在举国同庆与阖家团圆交织的双节佳日里,北京市文物局精心组织20余家博物馆和文博机构共同参与,不仅为公众带来上千款人气文创新品,更打造了丰富多彩的研学活动和互动惠民体验,助力大家在这个长假中“吉”遇不断、“博”趣满满,为双节假期注入浓厚的文化活力。
文成古韵·创见生活
市集现场,首都博物馆、中国园林博物馆、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北京艺术博物馆、北京大觉寺与团城管理处、北京市白塔寺管理处、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北京天文馆、北京工艺美术博物馆、西藏自治区布达拉宫管理处等20余家重点博物馆和文博机构的特色摊位齐聚。活动现场上千款文创新品精品琳琅满目,工作人员耐心细致介绍每件文创背后的文物内涵和文物故事,观众直呼“眼花缭乱”“钱包不保”,小小文创传播历史底蕴,衬托节日气氛格外热烈浓厚。
每一件文创都紧扣原型的文化内核,从馆藏文物、历史元素中汲取灵感,既传承博物馆的千年“古韵”,又跳出“馆藏复刻”的固有思路,用现代设计语言重构历史元素——比如把古建藻井的繁复纹样转化为简约耐看的日常装饰,将天文仪器的原理融入便携摆件等。本次市集,逛一馆即览数馆风貌,赏一物可略百年风情。这些不断创新的文创,早已不是静态的“文物衍生品”,而是能融入茶余饭后、案头窗边的“活态文化载体”,让千年文脉在贴合当代需求的创新中,焕发更贴近生活的新光彩。
活趣古礼·研学新知
琉璃,是中国传统工艺的璀璨明珠,是中国古建不可或缺的“建筑华服”;月饼作为中秋的“文化图腾”,承载着团圆与思念的情愫。其中冰皮月饼则以皮薄馅足、外皮光滑细腻著称,在视觉和触感上,均与琉璃烧制后呈现出通透莹润的质感有异曲同工之妙。
值此双节,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劭农堂研学空间推出“琉光璃彩月满先农”研学课程,节日期间到馆观众可报名“琉璃月饼”琉璃施釉课程、“冰皮月饼”劭农耕读五谷课程。在揉面、施釉间触摸农耕文明印记、感受古建工艺魅力,让中秋的团圆温情与国庆的喜庆氛围,在明清两朝帝王祭祀先农神和举行亲耕典礼之处,化作兼具历史厚度与节日温度的独特体验。
为进一步丰富现场观众的互动惠民体验,市集还特别组织三大活动回馈每一位到来的文博爱好者!
一是投壶互动体验,还原了从先秦延续至清末的“投壶”古礼,观众可亲身参与这场风雅趣致的互动——指尖发力、箭矢离手,在箭矢落壶的清脆声响中,触摸千年礼仪的温度,尽享节日欢愉。
二是中秋灯笼DIY福利,为每一位在市集任意消费的观众朋友奉上免费限量DIY灯笼材料包,先到先得哦!现场组装完毕即可把这盏缀满光影的灯笼带回家,让团圆的暖意随灯笼的微光流转。
三是工行助力文化消费,在活动现场任一市集商户使用微信支付绑定工银信用卡,支付满50元即可享受10元立减优惠,让文博爱好者“花小钱办大事”,在品味文化韵味的同时尽享实在优惠。
“北京博物有‘吉’市”不仅是一场文博文创的集中展示,更是一次传统文化与现代节日生活的深度对话——它让博物馆的文物文化遗产走出展柜,让厚重的历史走进寻常生活,让古礼雅趣融入假期氛围。活动将持续至10月6日,每日9:00-17:00,我们在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拜殿西南侧等您来!
02
2025“卢沟晓月”中秋文化节
2025“卢沟晓月”中秋文化节
2025年“卢沟晓月”中秋文化节定于9月26日至10月8日举行。整个文化节期间,精心策划12项特色活动,将节日氛围感拉满整个假期。
特色活动
以“首发、首秀、首展、首演、首店”五首经济为核心,将历史文脉与现代潮流深度融合。打造一场可玩、可赏、可传播的金秋文化盛宴。
票务信息
出行信息
卢沟桥文化公园配有车位400余个,自驾游客可导航卢沟桥P1、P3停车场;乘坐地铁出行的游客可在16号线宛平城站C口或D口出站;公交出行游客可乘坐339、309、458、459、310等公交在抗战雕塑园站下车。
温馨提示
宛平吉市开放时间为:9月27日至10月8日每日10:00—22:00。
宛平城城墙常态化运营的时间为:旺季(4月1到10月31日)9:00—19:00;淡季(11月1日至3月31日)9:00—18:00。
月满人团圆,万事皆“丰”玩!让历史可触可感,让文化有颜有趣。带上这份指南,约上亲朋好友,9月26日至10月8日,我们在丰台不见不散!
03
北京天文馆「月悬窗外,家是蓝星」活动
这个中秋,你准备好换个姿势赏月了吗?10月6日,北京天文馆带你跳出地球视角,置身中国空间站,从环地轨道遥望故乡蓝星——科技与传说相遇,月光与星光交织,我们一起过个“离宇宙最近”的中秋节!
【苍穹序曲·天象厅沉浸之旅】
时间:14:00-15:00
地点:A馆天象厅
- 聆听航天科普达人讲解:在空间站如何赏月?太空中的中秋节是怎样的体验?
- 国庆期间,球幕大片《窗外是蓝星之太空旅行》大陆首映——由中国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轨实拍,8K影像+全景球幕,带你沉浸式漫游中国空间站,亲历载人航天宏大现场!
- 从“嫦娥奔月”神话到“嫦娥工程”探月,从月相科学到文化符号,读懂月亮的科学与浪漫。
【文化解码·互动体验时光】
1、月满天文馆
时间: 15:00-16:00
地点:B 馆二层中厅
中秋怎能没有灯笼?我们备好材料包,带你手作一款天文主题灯笼。绘玉兔、描星轨、画团圆……提一盏自己做的灯,漫步于天文馆的星空下,把月光“提”在手里,把宇宙“装”进心中。
2、跨时空解码之旅——月壤寻忆
时间:16:00-16:30 、17:00-17:30
地点:B馆问月展区
这不是普通的展览,而是一场穿越时空的科学解密。你将化身月壤研究员,从清代女科学家王贞仪的月食实验,到嫦娥五号采样现场,亲手模拟月壤采样,揭开月球地质之谜。剧情式引导+实物操作,带娃必冲!
【人间共话·赏月实践】
时间:18:00-19:00
地点: 室外广场(雨天转室内模拟观测)
专业天文望远镜已就位!在天文老师指导下——亲眼辨认环形山 寻找月海区域 看清月球表面的明暗交错、陨石坑与月陆……原来月亮,比传说中更真实、更震撼!就算遇上下雨天也不怕,室内 “模拟观测” 照样能带你 “近距离看月亮”。
当暮色降临,室外广场的月光洒在每个人身上:有人捧着亲手做的花灯,有人聊着空间站里的蓝星,有人还在回味望远镜里的环形山 —— 这就是北京天文馆想给你的中秋:不只是 “赏月”,更是 “懂月”;不只是 “过节”,更是 “与太空对话”。
在这里,科技不是冰冷的公式,文化不是遥远的传说,它们都藏在 “从空间站看蓝星” 的震撼里,藏在 “亲手做花灯” 的温柔里,藏在 “抬头见月光” 的团圆里。10月6日,北京天文馆,等你赴约。一起把中秋过成一首航天级的浪漫诗篇!
温馨提示
1. 国庆假期,客流量较大,建议提前规划出行路线。
2. 场馆内无停车场,建议绿色出行。
3. 北京天文馆可能采集并使用参与活动者的肖像(包括但不限于照片、视频),用于北京天文馆对教育服务的存档和宣传。报名参与相关活动者视作同意北京天文馆以上行为。
4. 北京天文馆对本次活动拥有最终解释权。
04
月满运河·中秋古韵游园会
中秋节作为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凝聚着团圆和谐的文化内涵,承载着深厚的历史与情感记忆。北京市通州区博物馆以馆藏珍贵文物“军粮经纪密符扇”为切入点,深入挖掘其与大运河文化密切相关的历史符号,策划推出本次中秋主题活动。
活动以将文物阐释、传统节俗与地域文化有机结合,通过非遗市集、文化展演、互动体验、手工实践等多种形式,展现通州历史与大运河文化的独特魅力。让公众在沉浸式体验中,感知文物背后的历史智慧与文化精神,提升博物馆作为文化窗口的教育功能与传播力,为广大市民营造一个融历史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节日文化活动。
活动时间:10月6日上午9:30 - 12:00
互动体验与手工坊
符韵绘扇手工坊:以“密符”为灵感,参与者可在素面团扇上绘制专属符号与中秋图案,体验传统符号与现代创意的融合,寓意“执扇寄情,符绘团圆”。
中秋灯笼制作:结合运河文化与密符元素,制作玉兔、明月等主题灯笼。
非遗互动展示:邀请6个通州非遗项目进行现场展示与互动,如面塑、风筝、剪纸等,突出中秋与传统民俗主题。
猜灯谜:设计灯谜区域,悬挂灯笼谜题,破解3题可获得奖品。设置嫦娥npc发放奖品
组织
主办单位:北京市通州区文化和旅游局
承办单位:北京市通州区博物馆
注:活动内容与环节以现场实际活动发生为准。
05
“白浮古韵·迎中秋”灯会
白浮古韵·迎中秋活动,拉开帷幕,这场融合大运河源头文化与中秋民俗的盛宴,以市集、灯会、演出、非遗体验四大板块,为游客打造了一场兼具传统韵味与互动乐趣的双节文化之旅。
“白浮古韵·迎中秋”灯会以“月亮、白兔、鲤鱼”为主题的灯组在草坪上舒展,现代灯光技术让传统图案灵动起来:玉兔灯的长耳随微风轻晃,鲤鱼灯的鳞片泛着粼粼波光,龙灯蜿蜒在古桥旁,与远处的白浮泉遗址相映成趣。
《水调歌头》《看月亮爬上来》等中秋曲目传递团圆意境。
杂技表演的惊险动作、变脸演员的快速换脸引得观众阵阵欢呼。
舞台旁的古风游园会猜灯谜区,市民们围着灯笼下的谜题驻足思索,猜对者领取小礼品时的雀跃,为现场增添了更多互动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