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县宋家庄镇宋家庄村距离蔚县县城向南6公里,是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电影《甲方乙方》中,叶京饰演的生活富裕闲得蛋疼的大款尤老板吃鸡的村口,就是在宋家庄取景拍摄。宋家庄村有三处大院最值得一看:邹家大院,明清风格富商院落,在村子的穿心戏楼旁院;韩家大院:明清院落,在堡子中心主街道左侧北端,现为民居,保存完好;韩家镖局大院:明清镖局大院,在村内东南角,现为民居。村堡在北魏时期就建村,方圆不足一平方公里,后人习惯性地称其为“旧堡子”。当年旧堡子是由宋姓人家所建,所以称为“宋家庄堡“。旧堡子在经历了千百年的风雨侵蚀之后,只剩一些残垣断壁,已经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今天我们能看到的宋家庄村堡是“新宋家庄堡”,据《蔚州志》记载,宋家庄堡建于明洪武初年(1372年),古堡长168米,宽166米,坐落于蔚县南北通商大道上。在旧堡子中有宋,史,韩三姓人家,到了建新堡的时候,旧堡内的宋,史两家已经衰落,韩姓成为堡中的名门望族。后来在明弘治、正德年间陆续迁来苏,邹两姓,韩,苏,邹成为了宋家庄堡的三大家族。倒是宋家庄村堡的名字一直被延续下来,这也是后人对古堡创建人的一种纪念方式。
宋家庄古堡属一类古堡,堡门高大而坚固,由砖石相砌而成,堡门上有一块石匾,上面刻有“昌明”二字,寓意堡内民生祥和、经济发达、文化昌盛之意。所以宋家庄堡又叫”昌明堡“。堡门外左右各有影壁一座。在堡门上建有魁星楼,民间有“魁星点状元”的传说,就是寄希望于魁星保佑堡内人才辈出。古人在建堡时,把美好的期望表达在古老的建筑物上。
在蔚县众多的古戏楼中,宋家庄堡的戏楼是极为独特的一座。蔚县各古堡的戏楼,大多位于古堡南门之外,宋家庄堡的戏楼却位于堡门内侧的主街路口之上。戏楼中间为“空心”,平时通车行人,唱戏时搭上木板即成戏台,因此被称为“穿心戏楼”。如今,这座有着数百年历史的古迹也被修缮一新,成为一处小有名气的旅游“打卡地”。建于明万历年间的穿心戏楼设计精美,造型独特,有很高的观赏和实用价值。古戏楼坐落于南北大街之中,距离堡门5米远,古戏楼为卷棚、硬山勾连搭式结构,面宽三间,进深三间。整个建筑雕梁画栋,非常精美。古戏楼内墙壁有各种精美壁画,栩栩如生。东面有壁画《拜寿图》,西面是《缘牡丹》,后壁是《百古图》。
宋家庄堡的整体格局也十分耐人寻味:堡内“三横一竖”的街道,加上北边的真武庙,组成一个“主”字;堡外关帝庙左右的两条街,形成一个“人”字从高处俯瞰,古堡整体呈现为巨大的“主人”字样,很是玄妙。宋家庄苏姓先祖苏镇,原籍上海人,他的曾祖父在明朝建文元年,跟随燕王朱棣扫北,与北方游牧民族鞑靼人作战时经过飞狐峪来到蔚县,屯兵于飞狐峪北口村,后来继续北上抗敌,将家人留在蔚县居住。在明正德十二年,苏镇袭父指挥佥事之职,并被授予明威将军衔,任龙门(今赤城县)守备,举家迁至宋家庄村堡内,成为堡内显赫的一大家族。苏镇后5代仍世袭军职并授将军衔。苏家祠堂清秀雅致的建筑风格和壁绘,属南方风格。苏家祠堂面积不是很大,呈长方形,正房为供奉先辈的厅堂,堂内东,西,北,三面墙壁绘有明清两朝先祖牌位,共计十五代,院中东西建有厢房。宋家庄村的邹姓先祖叫邹铭,是浙江钱塘人,在明成化年间,邹铭是蔚州知州柴骥的师爷,他随柴骥来到蔚州。邹铭为人正直、豁达、乐善好施,柴骥升迁,邹铭深得民心,经各界人士恳求邹铭留在了蔚州,后来邹铭娶蔚州人王氏为妻,夫妻男耕女织,过上了幸福的布衣生活。明成化二十三年,冀中遭灾,大批灾民涌入蔚县,邹铭捐米120石救济灾民,他的善举受到了朝廷嘉奖,遂下诏“特赐赦奖谕旌为义民”,赐御匾一块“私蓄赈饥”,并允许他“卒祀乡贤,义显乡邦”。邹铭死后,葬在宋家庄,其后代仍在宋家庄村居住,地址在穿心戏楼西侧的四合院内。院内布局整齐,宽阔敞亮,古色古香,是明清风格的富商院落。宋家庄韩姓他们的先祖分为三家:韩家大院为一家,韩家镖局为一家,从外村同姓迁来的韩姓人为一家。所以说宋家庄的韩姓并不是同一家族。韩家大院在宋家庄村堡内正街路西,整座院落大小房共30余间,是现今堡内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明清院落。韩家大院的建筑形式别具一格,共四进院落连环相套,曲径通幽,门楼高大威严、影壁有仿木的砖雕和石雕、窗棂更是布满木雕图案,非常精美。走进古堡里的韩家大院,依稀可见当年韩氏家族的辉煌。整座院落连环相套,有大小房舍三十余间,影壁、门楼、窗门上都装饰着精致的砖雕或木雕图案,堪称北方古民居中的精品。
在里院的西厢房里保留了古代房屋的居住格局,还有古老的雕刻家具,每副雕刻都有美好的寓意,非常精美。原本是一家的大院,因为后代的分家变成了好几家,甚至为此另开出入的大门和相互隔断,也许这是当初老祖宗万万没有想到的。我们来到这里其中一家的主人收了我们区区十元钱,热情的请我们进来参观,并为我俩热情介绍讲解民居中的砖雕、木雕的寓意。临走的时候我们实在不好意思特意买了人家一点蔚县小米,回到家品尝后,十分后悔没留联系方式,这里的小米太好吃了,远胜汾阳和曲阳的味道。和陕北小米有一拼。
我从里到外拍了一个遍,主人热情周到的给我们介绍自家后还详细介绍了整个村子的其他建筑,她是如此热爱这片土地,自豪和淳朴让人深刻又难忘。
韩瑛是镖局的创建人,他自幼家境贫寒,但酷爱习武,十五六岁时便进入本村学武堂拜师学艺,对兵器件件精通,但他最擅长的是阴阳刀。清道光二年韩瑛参加朝廷科举大试,中壬午科武进士。同年开镖局。清朝全国统一,社会安定,经济得到发展,飞狐峪成为重要的通商要道,关内外客商及运输骡帮络绎不绝,由于飞狐峪是山区,路过的商队经常遭到土匪的抢劫。韩瑛看到了商机,在1822年开设了镖局,一身功夫有了用武之地,既能保护商家的生命财产安全,又能赚到钱养家糊口。韩家镖局坐落在宋家庄堡东南,紧挨堡墙的一个街巷里。镖局共三进院落,建筑高大,气势宏伟。进入宽阔的大门,是一座雕刻精美的影壁,再往里走便是宽阔的一进院落,一进院落是用于收镖的地方。此院正房三间,是接镖洽谈业务的地方。客厅有一后门可通往第二进院。西面是厢房,东面是通往后院的通道,在过道旁有马厩,南房也是骡马棚。第二进院是家里佣人、账房先生起居之所,第三进院是主人的起居室,可惜这个院落的房子已另有所属,不能进入参观。
历史与地理的交汇点,使宋家庄古堡成为了文化的宝库。一座古堡能遗留下如此多的古迹,证明古堡也曾繁华一时,宋家庄人能将这些古迹保存下来实属不易,这是给后人留下的一笔宝贵财富。走在古堡内,仿佛能够感受到历史的沧桑和岁月的流转。除了古堡本身的历史价值,蔚县宋家庄古堡所处的地理位置也是山峦起伏,苍翠葱茏,无论是欣赏秋日的红叶如火,还是体验凛冬的银装素裹,都能感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