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转京城美食 | 北京西藏大厦:从藏餐文化衍生出的多维文化体验地

  • 2025-07-21 13:35:00
  • 北京烹饪协会

藏餐作为藏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其食材选择、烹饪逻辑、饮食礼仪、节庆关联等方方面面,都深度嵌入了藏地的自然环境、宗教信仰、生活智慧与族群记忆。从藏餐入手,能层层剥开藏文化的丰富肌理,让饮食成为接触藏文化的 “入口”,让人们在味觉体验中触摸到高原文化的内核。将藏餐的 “味觉体验” 扩展为 “视觉+听觉+触觉+嗅觉” 的多维文化体验——食客在品尝藏餐的同时,还能通过北京西藏大厦“你好西藏小剧场”非遗歌舞演出及文化产业之窗更加深入地了解西藏历史及文化。

味觉盛宴:藏地美食的现代演绎

走进西藏大厦的香帕拉餐厅,酥油茶的醇香与糌粑的独特气息扑面而来。厨师团队在保留传统藏餐精髓的基础上,融入现代烹饪技艺,推出了一系列创新菜品。

推荐体验:

酥油茶配糌粑糕:传统酥油茶采用高原牦牛奶提炼的酥油调制,搭配手工糌粑糕,口感浓郁而不腻。

人参果沙拉:人参果藏族人称“卓老沙僧”,意即“长生不老果”、“延寿果”,生长于海拔3700米以上的高寒地区。富含维生素C和人体所需要的六大营养元素,含17种氨基酸。人参果沙拉是人参果搭配甜玉米粒和沙拉酱,味道香甜可口,是西藏大厦的招牌菜。

朋必:朋必是西藏日喀则地区极具代表性的传统特色小吃,主料使用豌豆粉,配以盐、咖喱、酥油、藏葱等制作而成,口感极其爽滑、Q弹,在食用体验上,朋必搭配特制的辣椒酱,既能感受到豌豆的清香,又能在辣味的刺激下唤醒味蕾,形成一种独特而令人难忘的风味。其独特的制作技艺承载着地方饮食文化记忆,被列入非遗保护名录。

墨脱石锅松茸鸡:西藏墨脱石锅是西藏自治区墨脱县的特产,具有悠久的历史。这种石锅以产于雅鲁藏布江两岸陡壁悬崖上的稀有天然皂石为原料,其颜色多以灰褐色、灰白色和黛青色为主。墨脱石锅不仅具有传热快、不粘锅、不变色等优点。

墨脱石锅的制作工艺在2009年7月份被定位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了藏族人民的智慧和匠心。如今,墨脱石锅已经成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松茸是一种纯天然的珍稀名贵食用菌类,被誉为“菌中之王”,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产自西藏的松茸菌肉肥厚,具有香气,味道鲜美,是名贵的野生食用菌。味道特别浓香,口感如鲍鱼,极润滑爽口。在西藏将此菌煲汤、炖肉、火烤蘸盐吃,松茸菌藏鸡石火锅用的就是林芝的鲜松茸,味道浓香醇厚!

牦牛肉配土豆:低温熟成牦牛肉配藏式特色蘸料,打破传统藏餐油腻印象,成为商务宴请热门选择。

藏面经典套餐:藏面+藏牛肉油饼+甜茶,是一款极具浓郁藏族特色的美食,品一口鲜香四溢的藏面,再配上一个油饼,一杯甜茶,带您领略藏地美食的独特魅力。

视觉震撼:小剧场非遗演出

配合藏餐文化,每周三、周五、周六19:30,周六、周日14:30在北京西藏大厦你好西藏小剧场准时上演非遗文化演出。原生态的藏族歌舞、古老的藏戏选段、为观众带来一场“视觉+听觉+味觉”盛宴。

亮点节目:

《扎西雪巴》藏戏:国家级非遗项目,演员们戴着传统面具,以高亢的唱腔和夸张的肢体动作演绎英雄史诗。

演出互动:观众可受邀上台,与演员共舞,体验藏族舞蹈的欢快节奏。

“我们不只是表演,更希望观众能参与进来,感受西藏文化的生命力。”演出负责人扎巴介绍。

文化之窗:西藏产业创新展示

配合藏餐文化,西藏大厦还设有“文化产业之窗”,通过多媒体互动屏、实物展陈等方式,展示西藏传统手工艺、现代文创产品。

互动体验:

藏香制作体验:藏香体验馆罗列了各大藏香品牌,让食客们了解其制作工艺与文化价值。

西藏特色产品:展示区内有虫草,青稞食品、藏红花等特色产品,助力西藏乡村振兴。

西藏大厦负责人表示,未来还将引入更多非遗工作坊和文化沙龙,让这里成为西藏文化与外界交流的重要平台。

从舌尖上的藏味延伸到舞台上的非遗,再到互动式的文化体验,西藏大厦正以藏餐文化为切入点,打造全方位的感官体验,让高原文化走进都市生活。无论是美食爱好者、文化探寻者,还是亲子家庭,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西藏记忆。

这个暑假,不妨来西藏大厦,开启一场不出京城的西藏之旅吧!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四环东路118号西藏大厦。

  • 编辑:陈玉坤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