矢志追寻精神世界

  • 2025-07-29 14:37:00
  • 光明网

李修文的短篇小说《到祁连山去》延续了他那种“六经注我”“万物格我”式的诗性风格,有着强大的主体性,对普通人的命运表达关切,也强化了叙事的密度和故事的实感,通过讲述、停顿、插叙与闪回等方式,时空交错、虚实相生,勾勒出一代人曲折复杂的经验记忆与心路历程,并以一种对文学传统与青春理想进行接续的姿态寻求出口,在丰富的自我体认与对他者命运的感同身受中获取内心的安宁。

这是关于一个“诗人消失之后”的故事。20世纪80年代中期,作为大学诗社成员的王忍冬和沈东生要跟着诗人海子一起前往西藏,快到祁连山的时候被学校召回。此后两人走上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沈东生在商海打拼,几乎赶上每一个时代的风口,成为叱咤风云的商界知名人士。王忍冬却落下漫长的心结,认为自己一生的郁郁不得志都与此行的中断有关。在技校担任语文老师的他还经历了丧子之痛,一直感觉知音难觅。他骨子里遗存着诗人的品性,当历史微光、昔日遗憾与现实创伤叠加在一起,凝结成他“到祁连山去”的执念与追求。“祁连山”在小说里拥有多重意蕴:接续中国文学的抒情传统,缅怀一代人的青春与梦想,是挣脱现实束缚的诗与远方,又是个体的自我疗愈之地。对于沈东生而言,当年的折返可以视作他人生的分水岭,从此投身商海,不像王忍冬那样把“祁连山”当成一种精神寄托,甚至可以若无其事地在祁连山长跑赛事中弄虚作假。

作品中的其他人物在真诚与谎言、生存与尊严之间进行选择,最终还是对王忍冬有了某种理解和亲近,并彰显出勇于掌握自我命运的主体性。正因为人之为人的主体存在与生命尊严,一切万事万物才有意义,把握此时此刻的自我确认,积极面对人生路上的各种变数,每个人心目中的“祁连山”终将抵达。

  • 编辑:王乙舒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