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不能错过13家“老字号”餐厅

  • 2025-09-17 17:18:00
  • 北京旅游网综合

在北京除了要吃烤鸭、老北京小吃、卤煮、炒肝、老北京涮肉,还有更多值得品尝的老字号!!

这些老字号餐厅不仅是北京美食的代表,更是北京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它们见证了北京从明清时期的繁荣到现代的国际化大都市的变迁,承载了无数北京人的记忆与情感。

以下是对这些北京老字号餐厅的历史介绍:

都一处:清乾隆三年(1738年)

最初为经营酒类的小型酒馆,乾隆十七年(1752年)除夕,乾隆皇帝微服私访至此,品尝后亲题“都一处”虎头匾额,自此名声大振。清末至民国时期,该馆逐渐转向以烧麦为主营,并在同治年间进一步改良制作工艺。抗战期间因物资短缺经营困难,1949年后恢复发展。2008年,“都一处烧麦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砂锅居:1741年

最早以经营砂锅白肉起家,其师傅们将白煮的肉因材施艺,烹制出菜式丰富的“宴席菜”,有“名震京都三百载,味压华北白肉香”的赞誉。

柳泉居:始建于明代隆庆年间

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在清朝,柳泉居连同三合居、仙露居一并被称为“京城名三居”。到了1935年京城三居就仅存柳泉居一家了。其经营的菜以中档为主,选料广泛,精于刀工,讲究造型,烹饪手法以爆、炒、熘、烧、焖为擅长。

惠丰堂:1858年

于北京前门外大栅栏观音寺街一座四合院内开业。“惠丰”取“惠济宾朋,丰己足人”之意。过去饭庄取名很有讲究,能称为“堂”的,一般是规模较大的店铺。

庆云楼:1820年

是北京较早的高档鲁菜酒楼,坐落于烟袋斜街内。庆云楼一度名噪京华,成为达官显贵、文人雅士聚会之所。

同和居:1822年

开业之初,常以客为便,使其有“宾至如归”的感觉,便取“同怀和悦”之意,将饭庄定名为“同和居”。

泰丰楼:1876年

原址在前门外煤市街1号,原是旧北京饭庄著名的“八大楼(东兴楼,还有泰丰楼、致美楼、鸿兴楼、正阳楼、庆云楼、新丰楼和春华楼)”之一。

丰泽园:1930年

是一家以鲁菜著称的老字号。自1930年开业始,丰泽园的名号日益响亮,以至于当年有民谣:“抓药同仁堂,酱菜六必居,穿鞋内联升,吃菜丰泽园”。

峨嵋酒家:1950年

最早在西单商场附近开业,素有“京城川菜第一家”的美誉。宫保鸡丁、夫妻肺片、鸡丝凉面、樟茶鸭、峨嵋汤圆等均是其特色菜肴。

力力豆花庄:1954年

力力餐厅的前身是1954年在前门大街30号开业的劳动食堂,2003年,力力餐厅从前门大街30号迁至广渠门外大街27号,并与北京四川豆花饭庄合并组建“力力豆花庄”。门头上的“力力”是郭沫若题写的,一楼大堂墙上则是他夫人于立群的墨宝——毛泽东的《忆秦娥·娄山关(西风烈)》。

曲园酒楼:1890年

是北京经营湘菜的老字号。195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授衔仪式后,曾在曲园酒楼设办十五桌庆宴。毛泽东主席在品尝曲园酒楼的菜肴后,夸赞是“地道的家乡风味”。

马凯餐厅:1953年

前身是位于地安门外后门桥的马凯冷饮店。1953年,13名湖南同乡买下冷饮店,将其改建为经营湖南风味菜肴的餐馆,并定名为“马凯餐厅”。

同春园:1930年

其名取“同心协力春满园”“花开茂盛,生意兴隆”之意。开业之初,同春园聚集了数名厨艺高手,成为江苏风味名店,享誉至今。

  • 编辑:田建萍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