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撷 英】
《析津志》作者为熊梦祥,元至正十三年(1353)后成书。明代目录著录34册。书中对元大都和金中都的城垣街市、朝堂庙宇、河闸桥梁、名胜古迹、人物名宦、山川风物、物产矿藏、岁时风尚、百官学校、属县等均有翔实记载。全书分城池街市、河闸桥梁、岁纪、物产等18个类目。在众多的关于北京的书籍中,《析津志》堪称历史上第一部记述北京史地的书籍。
熊梦祥(1285-1376),字自得,号松云道人,江西丰城人。他的主要著作除记述北京史地的《析津志》外,还有诗集《松云道人诗》、文集《松云见闻录》等。因熊梦祥学问高深,知识渊博,故曾任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山长(院长)。后来又调到大都(北京)任儒学提举、翰林国史院的崇文监丞。
在明代,《析津志》作为当时唯一一部北京史地书籍,就已经很流行。如明永乐年间编纂的《永乐大典》,就收录了不少《析津志》的内容。大约到明朝后期该书失传。原书虽已失传,但它的很多内容被收入清代的《日下旧闻考》《光绪顺天府志》等书中,为后人留下了珍贵资料。
1983年北京图书馆(国家图书馆前身)善本组重新从《永乐大典》原本、《日下旧闻考》、清徐维则铸堂斋藏书、北京大学图书馆和北京图书馆藏《顺天府志》辑稿残卷及其他有关书籍中,汇集散存的《析津志》资料,加以分类、编次、标点而成《析津志辑佚》,约10万字,由北京古籍出版社出版。
该书具有多方面研究价值,如考证元代官署布局与城市管理机制,还原大都水道系统与桥梁建造技术,记录中都至大都建制沿革及风俗变迁等。有研究者认为,该书填补了元代北京研究的文献空白。(谢云开辑录)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