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匠心、自然景致、市井烟火……乘地铁14号线,玩转不一样的中轴线→

  • 2025-11-11 14:37:00
  • 北京东城

地铁,不只是高效便捷的公共交通工具,它是城市跳动的脉络,也是时光的通道。在东城,地铁线路交错纵横,独特的建筑风格、深厚的人文底蕴、前沿的现代科技、更新的城市布局、新型的消费场景,都在这一条条线路中碰撞、交融。从建国门站里的文艺壁画到北新桥站外的美食云集,从南锣鼓巷站内的老北京人物剪影到崇文门站外的商圈业态,穿过人潮涌动的站厅,每一站都是一扇窗,窗外是流动的东城故事。为了深入探寻东城地铁站台内外的魅力,东城融媒联合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开设“站里站外——地铁经纬看东城”专栏,今天推出第六期《非遗匠心、自然景致、市井烟火……乘地铁14号线,玩转不一样的中轴线→》。

作为北京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重要线路,地铁14号线自2013年首段开通以来,已形成全长约50.8公里、横跨北京西南至东北的交通动脉。14号线不仅串联起了丽泽商务区、大望路CBD等经济中心,还与北京中轴线南段交汇,成为展现古都新韵的生动窗口。如今,循着14号线的轨迹,即可解锁藏在东城街巷里的非遗匠心、自然景致与市井烟火。

永定门外站

园区里探非遗 绿意中访古韵

走出地铁14号线永定门外站,扑面而来的便是北京中轴线南段的厚重底蕴。出C口步行300米左右,一片古色古香的园区映入眼帘,这便是依托百年老字号龙顺成打造的金隅龙顺成文化创意产业园。作为中国红木行业唯一的百年国企,龙顺成的历史可追溯至1862年,这里曾是宫廷造办处的家具供应商,如今更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京作硬木家具制作技艺”的保护传承基地。走进园区,老厂房改造的建筑保留了原有结构,红木纹样与现代玻璃幕墙碰撞出独特韵味,空气中隐约飘散着木材的清香。

作为园区核心,龙顺成京作非遗博物馆是不能错过的第一站。馆内常设京作硬木家具文化展,陈列着数十件明清时期的珍品,其中清代的金丝楠木雕云龙纹顶箱柜尤为震撼,柜身雕刻的云龙纹栩栩如生,每一刀都彰显着宫廷匠人的精湛技艺。颐和园同款的紫檀座椅线条流畅,木质温润,静静诉说着往昔岁月。漫步展厅,细细了解每件家具的历史渊源,更能体会到古代匠人的手艺和智慧。

若是逛累了,园区内的Sly Fox Coffee和MUKU cake是歇脚的好选择。点一杯可爱的小狐狸咖啡,来一份招牌的酥皮奶油卷或是拿破仑,在慢时光中感受传统与潮流的交融。

除了观赏,还可以在龙顺成内的木局文化空间体验木工研学。在鲁班工坊,专业技师会指导游客打磨木料、用榫卯结构拼接成型,亲手制作一件木制工艺品,几个小时便能体会到传统木艺的精益求精。制作完成的作品可以直接带走,作为独一无二的非遗纪念。

从龙顺成园区出来向西北步行10分钟左右,便是永定门公园。永定门城楼高耸威严,一条青白石铺就的御道贯穿南北,成为中轴线南段的标志性景观。如今的永定门公园,是市民游客休闲漫步的好去处。清晨,有老人在这里打太极、练书法;午后,孩童在林下追逐嬉戏,情侣沿着御道缓缓散步;傍晚,夕阳为永定门城楼镀上金边,灯光渐次亮起,古老的中轴线在夜色中更显庄重。

从永定门公园继续向西,与龙顺成文创园隔街对望的是燕墩公园与燕墩北园。燕墩是北京中轴线南延长线的代表性文物,这座始建于元代的土台,是元、明两代“京城五镇”之一,燕墩上的碑文记述了北京幽燕之地的形胜,是研究和展示北京历史的重要实物文献。燕墩公园以“文物保护+生态绿化”为特色,保留了大量乡土植物,搭配色彩丰富的新优品种,形成层次分明的绿化空间。林下开辟了儿童活动场地和健身区域,周边居民常来这里遛娃、锻炼,或是在林荫步道上散步聊天。隔壁的燕墩北园则贯彻全龄友好理念,增设了半场篮球场和休闲广场,与燕墩公园功能互补、景观共融,串联起一条充满生机的绿廊。坐在公园的长椅上,听着鸟鸣,望着远处的城市天际线,便能感受这份闹中取静的惬意。

距离永定门外站东南口不远的沙子口路上,两家驻扎永外多年的美食小店并肩而立。走进缘赵记,总能看到不少几十年的回头客。热气腾腾的蒸笼里摆着皮薄馅大的包子,咬一口,汤汁瞬间在口中爆开,搭配一碗油亮酱红的炒肝,便是地道的老北京滋味。隔壁的韦老俵桃酥王也已经开了二十多年。刚出炉的桃酥金黄酥脆,轻轻一碰便簌簌掉渣,甜而不腻。还有香酥的拿破仑、咸香的牛舌饼,是不少永外人的舌尖记忆。

景泰站

珐琅映匠心 小巷藏美味

景泰站因景泰蓝这一国宝级非遗而得名。站厅内的文化墙名为《景泰京华》,由该站设计师徐恩斌和北京市珐琅厂共同创作,情境化地表现了明朝景泰年间景泰蓝的经典工艺流程。壁画正前方的4根支撑立柱上也设计了景泰蓝的环形装饰,图案是清代双线缠枝莲,连绵不绝,寓意长久。

从景泰站B口出站,步行5分钟左右便可抵达北京市珐琅厂。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景泰蓝制作技艺的保护传承基地,这里集设计制作、技艺展示、精品欣赏、参观购物于一体,是全国景泰蓝行业中唯一的中华老字号企业,也是探寻景泰蓝魅力的必到之处。

走进珐琅厂的手工车间,瞬间沉浸到安静、专注的氛围里。景泰蓝制作的复杂工序在此展开,师傅们正专注地进行掐丝、点蓝等操作。掐丝师傅手持铜丝,按照设计图纸在铜胎上弯曲、粘贴,每一个弧度都精准无误。点蓝师傅用特制的小滴管,将各色釉料小心翼翼地填入铜丝间隙,色彩搭配和谐统一。

最令人惊叹的是烧蓝环节,釉料经过高温烧制后,颜色从火红逐渐蜕变为色彩纷呈,犹如凤凰涅槃。再经过打磨、镀金,一件精美的景泰蓝作品便初具雏形。

三楼的中国景泰蓝艺术博物馆,是珐琅厂的“宝藏之地”。这里陈列着上百件景泰蓝珍品,既有复刻的明清古器,也有现代大师的代表作。镇馆之宝《秦陵铜马车》尤为震撼,按照1:1比例制作,铜马车的细节栩栩如生,釉色饱满温润,再现了国宝的庄严与精美。

来到一楼的体验中心,游客还可以亲自体验点蓝技艺,选择心仪的图案模板,在技师的指导下拿起小铲舀取釉料,一点点填入铜胎的空隙中,看似简单,但想要填得均匀饱满却颇有讲究。完成的作品可以选择购买,经过烧制后带回家珍藏,亲手制作的过程更能让人体会到一代代手艺人的匠人精神。体验中心旁的文创商店同样人气颇高,精致的冰箱贴、可爱的毛绒玩具、实用的文件夹,每一件都融入了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

在景泰路与安乐林路的交叉路口,景泰马记电烤串门前的食客总是络绎不绝。烤串师傅熟练地翻动着肉串,香气扑鼻而来。招牌烤羊肉串肉质鲜嫩,外皮微微焦脆,一口下去,肉汁裹挟着芝麻的香气在口中迸发。家住附近的李先生几乎每周都要来吃上几串,“我一直住在景泰这边儿,从小吃他们家的电烤串,这么多年味道都没变”。

蒲黄榆站

玲珑公园伴闲情 市井烟火暖人心

在蒲黄榆站内,以“蒲黄榆记忆”为主题的壁画采集了老北京不同行当的形象和市井劳作的片段,形成对老城生活的主题表达。

从蒲黄榆站西北口步行10多分钟便来到了玉蜓公园。这座精巧的城市公园形状狭长,东起玉蜓桥,西至景泰桥,北临护城河,南接铁路沿线,是周边居民的“后花园”。走进公园,厚重古朴的影壁雕刻着精美的吉祥图案,两侧的花窗景墙独具韵味,花鸟鱼虫图案栩栩如生,透过花窗可窥见园内绿意盎然。公园内种植了大量北京乡土树种,搭配各色灌木和地被花卉,四季都有景可赏。

占地2600平方米的下沉式广场,是公园的核心活动区域。这里经常举办各类文化活动,总是充满欢声笑语。公园内还设置了健身器材区、林荫步道等设施,满足不同人群的休闲需求,是名副其实的全龄友好公园。傍晚时分沿着护城河步道散步,欣赏落日余晖洒在河面上的美景,可谓惬意十足。

逛完公园,继续向北,天坛东路上挨着的3家“老牌网红店”门前时常排起长队。大懒龙店每天现做现卖猪肉和牛肉两款经典懒龙,刚出炉的懒龙胖乎乎、油亮亮,撕开外皮,饱满的肉馅瞬间露出来,肉质紧实多汁,面皮松软有嚼劲,配上一碗小米粥,便是简单又温暖的家常味道。无论是附近居民还是专程而来的食客,都对这份令人满足又安心的滋味情有独钟。

对门的祥隆餐厅是另一家人气小店。每天限量30份的肘子饭,肘子炖得软烂脱骨,搭配蘸料解腻,分量很足,两三个人吃一份也足够。招牌的烫饭用料丰富,米饭吸满了汤汁的精华,搭配西红柿鸡蛋牛肉、辣椒炒肉、肉末小白菜等配菜,暖胃又暖心。店内面积不大,但环境干净整洁,除了附近居民,还有不少外地游客慕名而来,逛完天坛公园来到这里,想尝尝属于北京的烟火气。坐在店里听着来自五湖四海的南腔北调,别有一番意趣。

隔壁的王老头炒货在玉蜓桥开了近30年,春节前后在这里排上一两个小时长队,是很多人的共同记忆。王老头的门口总是摆满了各式炒货,招牌的糖炒栗子颗颗饱满,软糯香甜,轻轻一剥便脱壳,是每年秋冬的甜蜜期待。现炒的瓜子咸香入味,让人越吃越上瘾。还有松子、榛子、大杏仁、琥珀桃仁等,每一样都用料扎实,味道正宗。排队的人群中不乏满头白发的老人,“吃了二十多年了,家里孩子一直爱吃他们家的栗子,每年到时节就想这一口儿”。

  • 编辑:陈玉坤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