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星红旗你是我的骄傲,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为你欢呼我为你祝福,你的名字比我生命更重要……”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吸引了全国人民的目光。每天都有来自全国各地游客自发来到天安门广场,期盼着与即将升起的五星红旗共同迎接黎明。

自2018年1月1日清晨起,升旗仪式有了巨大变化,第一次由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队完成整个升旗仪式。新的升旗仪式调整变化后,仪式感更强,气氛更庄重威严,充分展示出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奋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的时代风貌。

升旗仪式过程
每天清晨,8名礼号手在天安门城楼吹响升旗号角,升国旗仪式正式开始,解放军仪仗队30名着陆海空军礼服的礼兵从天安门城楼券门出发,在金水桥南侧两侧列队。96名着陆海空礼服的护旗队员挺拔威武,从天安门城楼券门出发,齐步通过汉白玉的金水桥。护旗队由前至后依次为陆海空军国旗组3人、陆海空军分队长3人、陆海空军队员90人。出金水桥后,96名护旗队员由齐步换正步,端枪护卫国旗行进。铿锵有力的正步足音激荡在观众耳畔,这是中国军队迈向崭新未来的坚定步伐,彰显着中国军人的气质和风貌。护旗环节由原来的肩枪改为端枪,这一动作象征着既护卫着国旗,也向国旗敬礼。“向国旗敬礼!”护旗队3名分队长齐下口令,同时行举刀礼。3人升旗组着陆海空军礼服,代表全军官兵。“接旗、转体、安旗、解旗、按钮、展旗、立正、敬礼”八个动作一气呵成、分毫无差,升旗手右臂一扬,鲜艳的五星红旗舒展在天空中,伴随着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迎风飞扬。国旗缓缓升起。
伴随着《歌唱祖国》的乐曲“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护旗队、礼兵依次齐步返回。承载着5000年华夏文明的国家博物馆、镌刻革命先烈不朽功勋的人民英雄纪念碑、见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人民大会堂,构成一幅贯通时空的壮美画卷。
天安门广场升降国旗仪式六大变化
今年开始天安门广场升国旗仪式与以前相比,主要有六个方面的变化:
一是服装的变化,国旗护卫队队员在升降旗时的着装,由原来的武警礼服改为陆海空礼服。
二是人数的变化,每月1日升国旗的队员由过去36名增加为96名。
三是编成的变化,护旗队由前至后依次为陆海空国旗组3人、陆海空军分队长3人、陆海空军队员90人。
四是动作上的变化,96名队员从金水桥走出之后,齐步换正步的同时由肩枪换为端枪,护卫国旗通过长安街。
五是增加了礼兵,仪仗队30名着陆海空军礼服的礼兵,在金水桥南侧列队,护旗队通过时行注目礼。
六是升旗组的变化,升旗组由原来的4人调整为3人,分别着陆海空三军礼服,代表全军官兵,擎旗手和升旗手由同一人担任。
升旗仪式编队方案
平日升旗和每月第一天的升旗是有所不同的。每月第一天升国旗按126人编队方案实施,其中护旗队员96人、礼兵30人。护旗队由前至后依次为国旗组3人、陆海空军分队长3人、陆海空军队员90人,队员90人编为6路15列行进队形。重大节日升国旗仪式,一般参照每月第一天升国旗方案执行,特殊情况根据任务需要增加编队人数、鸣放礼炮。平日升国旗由66人编成,国旗组3人,分队长3人,队员60人编为4路15列。降国旗全年按66人编队方案实施,列队形式和行进动作与平日升旗仪式相同,不安排军乐团或录音伴奏。
2018年升旗时间

升旗仪式历史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天安门广场升降国旗仪式经过多次调整。1982年12月28日,原武警北京总队第六支队十一中队五班担负天安门广场升降和守卫国旗任务。我国有了第一套规范的国旗升降仪式。35年来,武警国旗护卫队用挺拔的军姿、威武的气势,向世界展示着国家和军队的形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