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三座青龙桥:京张铁路上的“青龙桥车站”最广为人知

  • 2020-02-24 13:04:12
  • 北京日报

户力平

京张高铁新近开通运营,新老京张铁路跨越百年在青龙桥车站“握手”。说到北京叫青龙桥的地方,人们多会想到颐和园西北的青龙桥。其实,北京历史上曾有过多座青龙桥。

颐和园西北的青龙桥是最出名的一座。如今这里有京密引水渠,颐和园及城内三海的水源就来自这条水渠,渠上横跨一座单孔桥,名“青龙桥”。这一带原名七里泊、碾庄,后因桥而改称青龙桥地区。

早年青龙桥不在今天的位置(京密引水渠上),而是在距现桥西南百余米的北旱河上。当年北旱河的河道犹如一条青龙南北而卧,水从南往北而流,明朝时在旱河入口处建有一座单孔青石桥,就像一把斩龙之剑插在龙的脖子上,初称“斩龙桥”,意为抑制河水泛滥,后因“斩”字不吉而改称“青龙桥”。

现在青龙桥的位置在清代时形成较大的聚落,人口密集,街市繁华,称“青龙桥镇”,青龙桥镇东西街中间的河道上修建了一座平面石桥。民国时这座桥因年久失修已很破旧,二十世纪60年代修建京密引水渠时,在水道上新修了一座单跨钢筋水泥桥,称“青龙桥”。而今古镇已拆迁,但青龙桥尚存。

延庆区也有一座青龙桥,位于城区东南部,也就是八达岭的南边,因京张铁路上的“青龙桥车站”而广为人知。据《北京市延庆县地名志》载:“青龙桥火车站坐落在青龙桥村,传说该村原名董村,被山涧隔开,一次山洪冲来一块青石横跨山涧,村民以青石当桥来通行,取名‘青龙桥’,并以桥名改称了村名。修筑京张铁路时拆毁了石桥,青龙桥村名沿用至今,站借用村名。”

青龙桥的来历还有一个传说。据当地盛传,有一年遇大旱,过了夏至节气也没下一场雨,眼看着庄稼要颗粒无收。为了祈雨,乡民们在村前建起一座龙王庙,远近的百姓都来这里为龙王神像烧香,盼望天降甘霖。乡民的祈祷感动了上天,三天后一条青龙从天而降,随后大雨降临。秋后乡民们收获不少庄稼,人们感念青龙搭救,故将村北山涧上新修的石桥称为“青龙桥”,村子也改称“青龙桥村”。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铁路工程专家詹天佑在此修建京张铁路,将破旧的青龙桥拆掉,建起一座车站,因处在青龙桥的位置,车站称“青龙桥车站”。1919年詹天佑先生逝世,为纪念他的功绩,青龙桥车站旁竖立起他的铜像,供人们凭吊。

西城区也曾有一座青龙桥,大致位置在复兴门外真武庙四条东口附近。早年间玉渊潭的下游有一支流与西便门外护城河相接,这条水道时而有水时而无水,无水时可行人,雨季洪水一来河水暴涨,经常淹没附近的菜地,河道两侧的人员往来也中断了。河水肆虐犹如一条喜怒无常的青龙,难以控制,于是人们在河道上修建了一座三孔石桥,取名“青龙桥”。

这座桥的修建时间和废弃时间说法不一。有的说建于清乾隆年间,毁于光绪年间;有的说建于道光年间,毁于民国初期,难以考证。此后随着地形地貌的变化,河道逐渐向西移动数百米,也就是今天玉渊潭的下游出水与西护城河相连的河道。二十世纪50年代在河道北侧兴建居民楼时,曾在真武庙四条东口的施工现场挖出青龙桥的基石。1957年在附近兴建了一所学校,因邻近青龙桥旧址不远,故称“青龙桥小学”,现在并入育民小学。

  • 编辑:张晓芳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