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郭镇,原属安邑管辖,“安邑福馍”也是安邑馍文化的一种。
2021年2月7日,到东郭镇赶“年集”的李克强总理站在了商户王岚的年货摊前,王岚激动地介绍着:“咱安邑福馍没有任何添加剂,颜色是水果和蔬菜的汁液,红色是红心火龙果,绿色是菠菜汁,吃了保证安全!”李总理拿起两个安邑福馍,笑着掏出10元钱递给王岚。王岚如获至“宝”,把总理买馍的钱装进贴身的衣兜里。
外乡人看馍,与“馒头”并无二致,但安邑人却把馍当作千百年来的乡愁。它养育了尧、舜、禹、汤,也孕育了华夏昌盛。
馍,俗称蒸馍。安邑馍,分为烙馍、油馍、蒸馍、福馍(也叫花馍)四大类。其中福馍又分满月馍、生日馍、婚庆馍、寿诞馍、归天馍、节日馍。名目繁多的馍,不仅是一种舌尖美味,而且各有典故,寓意深长,吃着香,看着喜庆和艺术。
制作福馍,讲究技艺,包括揉面、成型、着色几道工序。当地百姓编了流传已久的顺口溜:“三发四投九分揉,七拧八捏出彩头。”
捏福馍前要做好3件事:一是把面发好;二是把干面投好;三是揉面时要做到手光、面光、盆光。如此,揉出的面才有光泽,蒸馍时才不易裂口。福馍蒸熟以后还要着色,多种颜色用酒调匀,色泽耀眼,分外妖娆。
福馍的寓意都很美好。如满月馍,又称蒸饼馍,是将发面擀成圆片,抹上食用油连叠三层,在顶层撒上白芝麻,蒸熟后涂以红色点缀,连蒸2个。满月那天,丈母娘将满月馍摆放在婚房窗口,寓意苍天为儿女遮风挡雨,无病无灾;生日馍,是依照安邑的风俗,在1岁、3岁、12岁时都要蒸生日馍。男孩蒸的是老虎馍,寓意虎头虎脑,虎虎生威。女孩蒸的是莲花馍,寓意俏丽如莲,恪守家规。12岁蒸的是项圈馍,男孩的馍坯上有两条龙;女孩的馍坯上有两只凤。寓意孩子从此能自立、自强,项圈馍前捏有长命锁,寓意长命百岁,早成栋梁。婚庆馍,又称龙凤馍,也叫上头糕,由男方制作。馍坯上饰有龙凤,左龙右凤,中间配饰有石榴馍,寓意龙凤呈祥,好事成双。石榴馍寓意早生贵子,多子多福。寿诞馍,蒸成寿桃形,寓意吃寿桃馍能延年益寿,彰显儿孙们对长辈的美好祝福。喜庆馍,即为福禄寿喜馍,鱼馍寓意连年有余;鸡馍寓意吉庆有余。
凡此种种,无不彰显了古都安邑福馍文化的丰富多彩。
武安亭 王志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