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安一直在看着天色,开始昏暗时准备把招牌灯打开。他觉得夜晚打开灯的时候是最美的。也像是在提醒着人们:“Hey,你的目的地到了。”
这几年有很多老外来到天津,有的人,对这个城市一见钟情,来后便不愿离去。他们之中,有人在这里结婚生子,有人开起了小店当起了老板。这些外国人沉浸于中国文化的同时,也为天津这座城市贡献了更多“洋气”,把他们国家最好的东西带到了这个他们热爱的城市。
01.
外国人自己经营一家小店这事在北上广还挺普遍的,但是在天津则十分少见。毕竟据统计上海有45万的外籍人口,而天津只有数万人,能够留下来的不多,而选择在天津开一间小店的更是屈指可数。所以当我发现这里后忍不住就跑来看看。
这家店的主人是个意大利的90后,意大利人的名字都很长,所以他给自己起了个中文名字叫小安。小安给自己的小超市起名叫彩饌,估计这个店名很多中国人都不明白这个“饌”的意思,至少当问起这个字的含义时我是被问住了。“饌是吃吃喝喝的意思,我开店时就立刻想到我要用这个字。”小安跟我解释说。小安来自意大利的博洛尼亚,来天津已经5年了。在天津做了多年的服装设计后他决定在天津开一家专卖意大利食品的小超市。
起初他想开一家专卖意大利烤鸡的店,但是后来发现之前租的底商位于居民楼楼下,排烟成了大问题,但是他又想推广意大利的美食,因此决定开一家小超市。
小安的中文好到离谱,每每遇见新的中国朋友,他一口流利的中文总会让对方吃惊好一阵子。而且与小安交谈是非常愉快的过程,交谈时,他会睁大眼睛,专注的盯着你,一动不动,好像只有这样才能够表达尊重。
小超市不大,却处处体现了小安的精心设计。他特地在不大的屋子里放了台电视,专门放他在自己老家博洛尼亚录的街景。这段街景他专门找了拍摄视频的团队为他制作,前后录了两个星期,他让我猜这个视频花了多钱,我猜花了1000欧元,小安说:“牛逼!是1000欧,不过不要发票,800”。
在这段视频里能看到博洛尼亚最著名的双塔,还有来来回回走过的路人,他把这台电视做成了像窗户一样,对着电视里的街景他就像回到了家一样。这也成了他的得意之作,来了人他都会让大家一起看电视,讲讲博洛尼亚的风土人情。
02.
这个招牌是小安的女朋友自己手绘的,画完后还会认真的擦掉招牌上涂画后的抹痕。
开店,对于本地人来说,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更不要说对于一个外国人。从开张到现在的一个多月,小安遇到过各种问题,目前困扰他最大的就是知道他这里的人还不多。他也选择去滨江道这样的闹市去发发传单,结果发现效果没有预期的好,很多人的兴趣只在于和老外说几句话,最好加个微信什么的。虽然这些事情真的很棘手,但是每当到这种时候,周围人的热情总是让他重新认定在天津开店是一个完全正确的选择。
小超市刚开了一个月,人还不是很多,有时街坊邻居会过来看一眼,大家都好奇这个外国小伙子是想干嘛。
小安说有一次来了一个90岁的老太太,路过门口跟小安说:“小伙子你扶我一把,我进去看看。”离近了才发现不对,说:“你不是中国人吧?”老太太进屋转了一圈,最后买了一瓶店里最贵的商品价格100多的红酒走,“我就这么走了不合适,买瓶红酒给我老伴喝。”这件事让小安激动的不行,觉得天津人都太好太友善了。
尽管目前困难还很多,但是他觉得按部就班做好自己的事就一定能成功,小安选择货品的要求是:1、必须是意大利原产的;2、他自己必须吃过觉得好吃才卖。所以当我在意大利留学的朋友来这里看过后惊呼:“这里也太正宗了!”
小安还会全国到处去找意大利人开的餐厅去吃,然后发现有什么好吃的都会想办法找到进口商,然后用老乡之情来打动对方,让他们用最低价给他这个小超市供货。所以在彩饌这里可以看到十几元就一大瓶的意大利苏打水和平价的食品,连红酒都才100出头。而且小安全部都吃过,拿不准的时候问他的建议就好了。
这个薯片小安介绍说,这是他从小吃到大的,而且很多年前这薯片里会附赠小玩具,所以很多小孩子很喜欢。
彩饌这里卖的最好的就是意大利手工啤酒系列,来喝过的人都一买再买。
很多小店也许只有店主一个人坐镇其中,但是它们如同主人身体的一部分,散发着浓浓的个性。这就是大城市中的趣味所在,也是人们对于生活在这座城市的归属感的源头吧。小安的店和他的人一样,专注又专业,这样的小店可以生存下去才能让天津的洋气指数追上北上广。
下面是彩饌的地址,停车也很方便哦~
地址:天津市和平区营口道与山西路交口贵都大厦底商83-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