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文物和档案故事网上征集!邯郸这些精彩佳作集中展示!

  • 2019-09-27 10:57:12
  • 邯郸发布

为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省委网信办在全省组织开展了河北省文物和档案故事网上征集活动,以短视频等多媒体形式讲述一件文物或一个档案背后的故事,从而生动展现70年来新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目前,河北省各单位各地市制作的作品140余件,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下这些精彩佳作!

追溯尘封的往事,唤醒不朽的回忆!一件古老的文物,怎样描绘波澜壮阔的古往今来!几页泛黄的档案,如何诉说跌宕起伏的精彩故事!先来看几个精彩佳作!

辛集市委网信办牵头,创作了短视频《军歌嘹亮——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的创作历程》。

《新中国70年农村变革之路》由长城新媒体集团出品,全片讲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几代人传承红色基因的历史实践,以一个又一个具体实例展现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塞罕坝展览馆收藏了一组年代久远的照片档案,它们记录了塞罕坝生态环境的沧桑巨变,也见证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飞速成长。

黄志宏——河北省石家庄晋州市祁底镇管洽村人,他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也曾参与1949年开国大典观礼,并担负警卫任务。一起去听听他讲述的这些功勋章背后的故事。

《红色元氏•胡家庄抗日保卫战》

千年古县,红色元氏。元氏县黑水河乡的胡家庄村在揽紫沟山脚下,西倚太行、三面环山,历来是兵家屯扎之地。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元氏县委、元氏抗日县政府、朝鲜义勇军都在此驻扎。秦基伟、杨秀峰等革命先辈,曾在这里居住指导全县抗战,领导元氏人民与日寇开展艰苦卓绝的斗争,留下了可歌可泣的抗战故事。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文物局派工程技术专家祁英涛和罗哲文实地考察后,将维修赵州桥列为国家文物局的直管工程。1953年,国务院拨付30万元专项维修金,国家文物局和当地政府一起组成修缮委员会,邀请梁思成等古建、桥梁、工程专家,在详细勘察的基础上,制定了详尽的保持隋代原貌的修缮方案,启动了赵州桥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修缮工程。

《与共和国同岁——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之印》

在花先生父亲的众多藏品中,有一件盖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之印”的历史文件格外引人注目,时隔近70年,那庄重而古朴的国印痕迹依然透发着威严和神圣。

《回望过去,欣赏年画——年画陈列馆》

坐落于石家庄灵寿县的年画陈列馆主要展出的是建国后的年画、宣传画。这些年画浓缩了新中国初期的日新月异和沧桑巨变,看到这些年画,会有一种幸福的感觉,好像一下子回到了那个年代,那一段段历史让我们难以忘怀。

《井陉秦皇古道》

井陉古道,位于河北省井陉县。是我国的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从古至今,井陉古道便是连接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的交通纽带。建国之后,井陉交通从原来的“束马悬车”到今天的“四通八达”,已形成以高速公路为快速出口,国省干线公路为主要通道,农村公路相互连通的路网体系

《晋察冀边区通行证》

这张通行证详细记录了持证人身份特征及经过路线、有效时间等信息,红色的“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大印异常清晰,虽历经70多年风风雨雨,但印泥没有丝毫晕散。这张通行证存世十分罕见,是研究晋察冀边区政府抗战时期安全工作和交通管理工作的重要实物资料。

《李金钢的革命故事和他的七枚功勋章》

现年89岁的李金钢精神矍铄,身体硬朗,他珍藏已久的立功证书,分别是1951年的土桥场战役荣立二等功、1955年的洪川江战斗荣立三等功,七枚功勋章上斑斑驳驳的痕迹,将我们带回了那个战火弥漫的年代……

《记录荒漠变绿洲 见证辉煌七十年》

塞罕坝展览馆收藏了一组年代久远的照片档案,它们记录了塞罕坝生态环境的沧桑巨变,也见证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飞速成长。

《红色记忆——中共平北县委旧址》

1948年5月26日平泉全线解放,同时恢复平泉县名,平北(平凌)县委政府在石洞子村工作时间一年零三个月,虽然时间短暂,但是对平泉的解放乃至承德的解放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时代印迹》

承德县博物馆收藏了一件特殊的文物,它,就是“承德县朝梁子村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账本”,是祖国七十年岁月中的一段印迹,成长中的一段青葱岁月。这些珍贵的历史资料,不但记载了朝梁子村合作化的发展,同时也承载了中国合作化运动之路。

《喜峰口长城》

喜峰口位于宽城满族自治县桲罗台镇,是世界文化遗产——万里长城的精华部分之一,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喜峰口长城不仅景观独特,它的身上更是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和中华儿女抵御外辱的民族气节。

《抗日英雄孙永勤》

在承德兴隆历史的长河中,最为悲壮、惨烈,最让人难以忘却的就是兴隆抗战史。说到抗战史,兴隆人民最先想到的就是民族英雄孙永勤。

《副将沟战国铁范》

1953年10月17日,家住副将沟村中部北山坡的村民吴琢,在自家房屋的一侧搭建驴棚,夯打木桩时,发现地下埋着不少铁器,铁器上长满黄锈上下交叉堆成了70厘米的马莲剁状。随后考古人员进行发掘。铁范的发现,改写了我国古代农业开始使用铁器的历史,为研究我国的农业史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金山岭长城》

承德市滦平县境内的金山岭长城素有万里长城金山独秀之美誉。除了长城的雄浑壮美,它还有一段特别的故事,国歌《义勇军进行曲》词作者田汉在创作国歌之前,曾经来到这里,在了解了长城抗战的英雄壮举之后,激发灵感,创作出了鼓舞华夏儿女抗击侵略的国歌!因此,金山岭长城还是国歌缘起之地!

《一幅年画串起“亲人”半个世纪的牵念》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到来之际,张家口宣化区围绕46年前的全国公开发行的一幅年画《祖国处处有亲人》展开叙述,讲述了一个发生在46年前的军民鱼水情故事。

《明砖窑里的时光印记 》

在张家口市西北方向10公里处的山间盆地,矗立着一座拥有六百多年历史的古城,它就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万全右卫城。烧窑文化将一城一村的命运紧紧的联系在一起,记录了这片热土上用辛勤汗水创造美好生活的人民,见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来飞速发展的历程。

《抗日战争时期拥军英雄模范赵顺》

在抗战时期,平北有这样一位英雄,他没有轰轰烈烈的英雄事迹,但是同样用亲情、鲜血、生命支持着平北的抗战事业,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曲“军爱民、民拥军、军民鱼水一家亲”的壮丽诗篇。他就是——赵顺。

《抗日英雄武士敏将军》

武士敏字勉之,1892年出生于张家口市怀安县柴沟堡镇,早年投身辛亥革命,在几十年的戎马生涯中成长为国民革命军第98军军长。在抗日战争时期,他率部驰骋于太行山、 太岳山、中条山,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历经血战十余次,屡建奇功,成为名震中外的抗日名将。武士敏将军牺牲后,晋冀鲁豫边区政府追认他为革命烈士,全区举行追悼大会,并决定将他的牺牲地沁水县改为士敏县。

《密羽寻踪秦皇岛》

秦皇岛港口博物馆镇馆之宝《秦皇岛开埠海图》,作为百年岁月的亲历者,见证着秦皇岛港从无到有、从青涩到成熟、从落后到繁荣的发展历程,更让我们看到了通过一代又一代港城人的艰苦奋斗,秦皇岛市日新月异地发展变迁。

《碣石山下,那红色的五峰》

多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五峰山李大钊革命活动旧址在建设、管理和使用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成为党员干部了解党的历史、加强党性修养的重要场所,广大群众培养爱国情感、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阵地,青少年学习革命传统、陶冶道德情操的重要课堂,年接待参观者近10万人次。

《回眸洋河》

在秦皇岛抚宁区档案馆,有几组泛黄的老照片,真实记录着,当年洋河水患。那些老照片中的建造者,有的或已永远的离开了这个世界,有的或容颜老去,但洋河大坝,那道驻守安全的防线中,永远留有他们的烙印,他们是载入抚宁发展史册的一代,抚宁人民,正在继承和发扬这种“艰苦奋斗、奋勇向前”精神,奋笔书写“二次创业、振兴崛起”时代答卷!

《一渠百库承伟业 瀚海游龙润粮川》

“一渠百库”,是水利事业的壮举,是足以改变卢龙历史的伟大工程。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卢龙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自强不息、拼搏奋斗,先后掀起四次水利建设高潮,建成了一条主干渠长52.3公里、分干渠147公里、以及遍布全县的121座水库和181座塘坝,控制灌溉面积46万亩的引青灌溉渠系,让“孤竹旱海”变身“北方粮仓”。

《刘胡兰式的女英雄——冀东抗日“三女杰”之王翠兰》

王翠兰出生于唐山滨海镇老王庄东北街村(1928年-1946年),1944年5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了年轻的共产党员,曾担任妇救会主任,1946年12月25日英勇就义,牺牲时年仅19岁。我们将以王翠兰烈士为榜样,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意志,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献礼!

《三条驴腿闹革命》

20世纪50年代,唐山遵化县(现遵化市)西铺村“三条驴腿”闹革命的先进经验享誉全国。1952年,一穷二白的“穷棒子”们在王国藩的带领下,创办农业初级合作社,靠着“三条驴腿”,自立更生,艰苦奋斗,一改过去多年的缺粮村面貌,成为中国农业合作化运动的一面旗帜。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见证者”——乐亭李大钊纪念馆一件文物》

在乐亭县李大钊纪念馆第二展厅内,收藏了一对特殊的文物,它们不仅是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工作的“陪伴者”,也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见证者”,它们就是一对“樟木书箱”。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国共合作,是由李大钊与孙中山二人促成的,历史上称为“巨人的握手”。

《中国北方农业的一面旗帜——遵化沙石峪》

遵化市沙石峪村四面环山,只有村南一个入口,缺土少水,自然条件十分恶劣。1952年,沙石峪村民在党支部书记张贵顺的带领下,“学愚公,搬穷山”,硬是肩挑臂挎,从石头缝里取土,在青石板上造田。周总理赞扬沙石峪为“中国北方农业的一面旗帜”。

《冀东狼牙山——遵化甲山》

在遵化东南部有一座山峰甲山。那里曾是258名战士浴血奋斗过的战场,遵化甲山被当地人们称为“冀东狼牙山”。

《冀东“小延安”——遵化鲁家峪》

遵化境内素有“江北小井冈”、“冀东小延安”之称的鲁家峪,抗日战争时期是冀热辽抗日根据地的中心。现在,鲁家峪恢复重建了鲁家峪抗日纪念馆、纪念碑、文物室、司令部、政治部、冀东八路军无名烈士墓群等诸多抗战遗址,以教育后人,祭奠那个年代为抗战英勇牺牲的人们。

《走进喜峰雄关大刀园》

今日看喜峰口,那巍巍耸立的长城抗战纪念碑、栩栩如生的大刀壮士雕塑、长达29米的巨型战刀……不仅生动再现了一段可歌可泣的抗战历史,更集中展现了一种为民族独立自由而奋斗的“大刀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大刀精神”永驻!

《忆廊坊车站 看城市变迁》

历史上,有很多城市的命运因交通而改变。在广袤的华北平原,京津之间,就有这样一座“火车拉来的城市”——廊坊。

《抗日英雄林峰》

1916年,林峰出生于廊坊安次县中响口村。1938年,林峰先在葛渔城区任干事,后调县政府工作。1939至1940年,安次县大部沦为敌占区,林峰转战于永清、安次边境,并于1939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成为冀中十分区第三联合县第一联区区委书记。1943年,因汉奸告密,年仅27岁的林峰被敌军逮捕杀害。

《家史传承 民族记忆》

2015年8月的一个清晨,原店子务村书记马洪德老先生在打扫房间时,发现了与母亲的一张合影,追忆当年日军当年侵略店子务事件,马老虽年过七旬却依然满腔热血,说起那段历史,仍然铿锵有力,义愤填膺!

《学运领袖 抗战先锋——黄诚》

在廊坊市安次区调河头乡,一位英烈的名字至今被人们传颂。他就是出生于调河头村的黄诚。

《岁月如歌 初心如故——走近98岁老党员刘库盈》

“不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年代,我们都要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如入党誓言那样,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着刘库盈的缓缓讲述,我们跨越历史的长河,被带回到那段峥嵘岁月。

《衡水军休干部丁萌午》

在衡水军休干部丁萌午家里醒目的位置,一个红色丝绒盒子里摆放着一枚铜质奖章,旁边是几本厚厚的老相册,这里珍藏着老人半个多世纪的军旅记忆。

《景县92岁复员军人孙长春》

在部队,他出生入死,保家卫国;复员后,他深藏功名,淡泊名利。景县广川镇大富村革命复员伤残军人孙长春,用自己的朴实纯粹,书写了一个革命老兵的坚守。

邢台市委网信办

《一条永不褪色的头巾》

一条头巾在冀南区烈士陵园的英烈堂展出,它所体现的共产党员的本色永远不会褪去。

《冀南烈士纪念塔》

冀南烈士纪念塔,凝聚着革命者艰苦奋斗、不屈不挠、勇于斗争、甘于奉献、依靠群众、团结统一的冀南精神。正是这种精神,时刻提醒着我们,不论走到哪里,不论取得了多大成就,都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新时代奋勇前进。

《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杨春增》

杨春增1929年出生在河北省沙河市周庄办事处西八里庄村一个贫苦农民家里。解放后,为了保卫胜利果实,他十六岁就参加了人民解放军。抗美援朝战争开始后,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部队历任通讯员、班长、副排长等职,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潮起清河岸》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重新回顾“中国羊绒之都”——清河县这段奋斗历史记忆,就是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实现中国梦的征途上撸起袖子加油干!

《重温战友革命情:一条毛毯的故事》

在邢台新河县董振堂事迹陈列馆广为传颂着《一条毛毯的故事》,这件毛毯现存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它是一条缀着许多补丁的红底黄花毛毯,它看似普通,却有着非凡的经历,是朱德元帅一家的传家宝。

《最忠实于中华民族解放事业的战士——范子侠》

全国抗战爆发后,范子侠组织抗日义勇军,在河北无极、藁城、新乐、行唐一带打游击。

《锦旗》

在冀南区烈士陵园的英烈堂中,有一面锦旗,“赠给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等功臣一级战斗英雄,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志愿军模范党员,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杨春增烈士家属。‘英雄之家,无上光荣。’中国人民志愿军步兵020部十三大队全体指战员敬赠。”

《平原上的模范伏击战》

1939年2月10日,八路军129师386旅新一团、补充团、骑兵连,在香城固西北沙滩一带设伏,以骑兵连引诱驻威县城内的日军出城,诱敌进入伏击圈,经过8小时的激烈战斗,歼敌200余名,俘8人,缴获迫击炮一门,山炮三门,烧毁敌人汽车9辆,八路军仅伤亡50余名。

《徐向前用过的办公桌》

在冀南革命斗争纪念馆里,陈列着徐向前副师长在南宫用过的办公桌。桌子看上去比较简陋,它却深深烙上了徐向前在冀南这片土地上的红色革命印迹。

《电影百年博物馆》

该馆通过展出不同时期的老电影、老放映机、老唱片等,放映各种经典老电影,不但唤起人们对往昔峥嵘岁月的回忆,以此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更有鞭策后人、奋发图强的现实意义。

《太行奶娘》

在八路军一二九师纪念馆里陈列着这样一组照片,这是一个特殊的英雄群体,她们用甘甜的乳汁,无私的母爱,甚至用生命呵护着八路军将士的后代。她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太行奶娘。

《魏县抗日英雄——裴香斋》

在邯郸市魏县东代固乡东代固村,村民自发为该村抗日英雄裴香斋建起一座祠堂。每年清明节,十里八乡的群众都自发组织到祠堂,悼念这位为国捐躯的抗日英雄。视频为我们讲述了这位英雄的故事。

《照片的故事》

在邯郸成安县档案馆,珍藏着一张泛黄的老照片。这张照片是周恩来总理来成安视察时的合影,视频讲述了这张合影的故事!

《贾书堂与红色记忆展览馆》

在邯郸市曲周县白寨镇滏阳集村,有一座红色记忆展览馆,馆内珍藏着许多红色记忆。藏品展示了从建党一直到改革开放等不同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珍贵图片资料等,对人们了解党史,传承红色基因,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棵古槐的传奇故事》

在邯郸市峰峰矿区峰峰镇,有一棵古槐树,取名“将军槐”。这棵古槐,见证了刘伯承、邓小平两位伟人的卓越功勋。在解放战争时期,刘、邓两位元勋曾多次在这棵古树下商讨战事,在这里指挥了一场军事史上著名的战役——平汉战役。)

《军歌嘹亮——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的创作历程》

辛集市委网信办牵头,创作了短视频《军歌嘹亮——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的创作历程》,视频围绕中央军委1988年颁布的第24号命令展开,介绍了由该市公木作词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的创作历程。

《母子英雄 名垂青史》

一位是尽忠报国的英雄儿子,一位是大义凛然的钢铁母亲,他们用生命书写的国家大义、民族大爱,如江河行地、日月经天,将永远闪耀在中华民族历史的长空!一起来看抗日英雄马本斋的故事。

张寒晖和《松花江上》

时光流逝,《松花江上》被一辈又一辈的炎黄儿女吟诵传唱。这跨越时空的号角,那顽强不屈的声音,将永远激励着我们为了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

《山河无恙 帮烈士回家》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向牺牲的革命英烈致敬,长城新媒体推出了《山河无恙 帮烈士回家》宣传片,该视频依托河北省档案馆珍藏的66份处于未送达状态的烈士证,通过河北省档案馆、河北省委网信办等7个参与单位和各媒体的共同努力,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号召大家为烈士寻找后人,并把烈士证送达后人手中,让英烈精神薪火相传,广受群众关注。

《新中国70年农村变革之路》

《新中国70年农村变革之路》由长城新媒体集团出品,采用视频实拍、远景航拍、历史影像、延时摄影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以恢弘大气、奋发昂扬的风格,通过精心包装制作,全景式呈现建国7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农村改革的积极探索与成功经验。

《解封红色档案 打开青春冀忆》

在河北省档案馆的珍藏中,一件件珍贵的与青春有关的红色档案,串起了一段段河北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时光,致敬那一个个青春身影,致敬那一段段闪烁的历史瞬间。

《翻身农民喜当家》

平山县西柏坡纪念馆内,讲解员袁晶结合实物与历史照片,为我们讲述《中国土地法大纲》诞生的过程。

《一封战火家书 致最亲爱的你》

在河北省档案馆珍藏着一封家书,写就于上个世纪抗日战争的烽火中,七十多年了,它纸短情长,仍如新至。

《金嘴机枪》

这则视频讲述的是一挺机枪的故事。这挺机枪是1941年五一大扫荡的时候,被冀东八路军十二团二营营长姜士林和他的战友们在一次战斗中缴获的。为了缴获这挺机枪,姜士林同志在这场战斗中壮烈牺牲。

  • 编辑:王腾飞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