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有个说法:三千年历史看西安,八百年历史看北京,百年历史看天津。在天津市众多历史风貌建筑中,提起位于鞍山道70号的静园,天津人几乎无人不晓。

庭院深深,静诉历史
静园,听起来像哆啦A梦里静香的花园,但是它的前世今生,却远没有那么梦幻。

位于天津市和平区鞍山道70号,建于1921年,占地面积约3016
平米,建筑面积约1900平米,为天津市特殊保护级别的历史风貌建筑、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
全院为三环套月式三道院落,即前院、后院和西侧跨院。前庭院建有西班牙式二层(局部三层)砖木结构主楼一座,主体建筑属于折衷主义风格,带有日本木构建筑特点和西班牙建筑的样式,是天津租界时期庭院式私人宅邸的典型代表,西半部为通天木柱的外走廊,东半部为封闭式。

静园分布图
静园
2007年开始修复。修复后的静园,不但维持了清末民初的老家具、饰品等,就连庭院中心的水池喷泉,西侧平房图书馆及其旁边的湖山叠石、竹林景观,西跨院的鱼形壁泉、藤萝架、游廊也都还原成静园当初的景观,颇具特色。

图源:网络修复后的静园在功能上有所增加,现已成为展示溥仪在津生活和政治活动全过程的历史博物馆。
皇上是地球上最孤独的男孩
静园初名乾园,1929年7月2日溥仪迁居乾园后,将“乾园”改名“静园”。当然并非想在此求清静,而是要“静观变化,静待时机”,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心如秋江静”、“静以养吾浩然之气”,是承载着他梦想的地方。

溥仪卧室

溥仪饮茶、观景之地
然而,生活远比戏剧更富有冲突性,静园也并不平静。1931年8月25日,淑妃文绣突然从静园出走,住进了国民饭店,通过律师向溥仪提出离婚。一时轰动全国,各报纸纷纷刊登消息,因为文绣是第一个敢跟皇上离婚的人,故而称之“妃革命”。

原文绣房间
1931年11月10日晚,溥仪离开了静园,秘密到达东北,而后经过一系列的波折当上了伪满的康德皇帝。今夕何夕,历史悠长,静园在溥仪离开之后,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安静之园。溥仪离津之后,静园几番易主,历经变迁,承载着近百年的历史与记忆,建筑主体保留了大量珍贵的历史遗存,主楼室内完全依据上世纪二十年代,溥仪居住时期的生活场景和历史事件进行复原展示。
展厅陈列
如今的静园,没有”颐养千年“,也没有”静观其变“,似乎才真正配得上这个名字——它是静园,闲得一方安静。走进静园,仿佛时空交错,城市中心的喧闹被高高的院墙阻隔在外,只余阵阵鸟鸣如背景般意味悠长,无怪当年溥仪居住于此时,会发出“静以养吾浩然之气”的慨叹。
贴士
地址:天津市和平区鞍山道70号
交通:地铁1号线鞍山道站等均可到达
门票:20元/人
开馆时间:9:00-17:30,周一闭馆,全年节假日期间正常开放
文/赵彤
责任编辑:刘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