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艺廊坊】永清县南五道口村:享誉全国的刘氏飞叉(上)

  • 2019-11-02 15:47:49
  • 非遗廊坊

永清县南五道口村刘氏飞叉起源于清光绪年间,至今已经有120多年的历史,四代人中,涌现出飞叉高手14人,其中7人为各地杂技团专业杂技演员,外姓弟子中专业杂技演员更是数不胜数,分布于全国各地。刘氏飞叉在中国杂技界享有盛名,并曾为国家、民族作出过贡献。

第一代传人刘东林追随大刀王五   不为日寇演出清朝末年,刘凤自永清县大刘庄村迁至永清县南五道口村定居,先后生下四子:刘东海、刘东河、刘东山、刘东林。第四子刘东林(1886-1961年)自幼活泼好动,最爱舞枪弄棒。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左右,刘东林在自家门前玩耍,一位在文安县西码头某寺院挂单的李姓道士云游至此,见刘东林虽然只是顽童戏耍,身手却敏捷异常,是个难得的可造之才。老道就留在南五道口村的寺院中,教了刘东林两三年飞叉功夫,见刘东林已经掌握要领,又云游而去,不知所终。与刘东林一起学艺的还有同村少年王运、邢国贤等人。

刘东林年纪渐长后,到北京天桥以耍叉卖艺谋生。刘东林虽然年少,但飞叉技艺十分出色,鲜有出其右者,得到了观众和江湖朋友的赞许。且刘东林人品端方,深得著名武术家“大刀王五”王正谊的青睐,对刘东林多有提携指点,使刘东林的飞叉技艺更精。王正谊一生侠义,曾参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的戊戌变法,刘东林对其极为景仰。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王正谊又参与义和团运动,后被捕遭枪杀。刘东林也曾追随王正谊抗击洋人,王正谊遇害后,刘东林离开北京,在各地耍叉卖艺为生。

清末民初,南五道口村就已经成立了“南五道口飞云会”。刘氏家族,不仅在自家子弟中传承飞叉技艺,还在村中传授此技。1920年左右,刘东林在南五道口村培养了刘月亭、齐万友、邢国山、马惠林、邢国海、马老虎(赵家场三村)等有十多名飞叉传人,是南五道口飞叉的第二代传人。

上世纪20年代末,一个偶然的机会,刘东林与同村的王运、霸州煎茶铺的冯万德及董家铺一位顶坛艺人,一起漂洋过海,远赴日本表演杂技,并加入了日本松下马戏团。刘东林精彩的飞叉技艺,也赢得了日本观众的喜爱,演出所得维持着南五道口家人的生活开支。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寇侵略中国东北,刘东林和三位老乡都不愿再给侵略者表演,重又回到家乡。此后,刘东林与侄子刘月亭一起参加了一家杂技团,在全国各地演出,战乱之中艰难维生。

刘东林之子刘月新为唐山市杂技团演员,擅长飞叉、晃梯、顶坛,1962年,因支农返回南五道口村。

刘月新之子刘志才也是飞叉高手,是南五道口飞云会的主要演员。

刘月亭(1907-1979)为刘东河之子,民国年间,长期跟随刘东林在全国各地演出,新中国成立后,刘月亭先是在沈阳杂技团任主要演员,不久,山西长治市也要创办杂技团,慕名邀请刘月亭担任团长,创建了长治市杂技团。长治市杂技团文革前解散,1972年重建,至今仍为我国著名的杂技表演团体。

第三代传人刘志平

刘月亭共有三子,依次为刘志平、刘志安、刘志铁,均为飞叉高手。新中国成立后,长子刘志平(1930-1952)报名参军,成为中国空军杂技团的一名飞叉演员,后转入东北军区政治部文工团任飞叉演员。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刘志平于1952年随团援朝鲜慰问演出,遇敌人袭击,不幸牺牲于朝鲜战场,年仅22岁,安葬于沈阳市。

刘月亭(前排右一)、刘志平(后排右二)

爱子牺牲对刘月亭打击很大,一度精神恍惚,加之多年表演杂技,身体多有旧伤,于1952年返回南五道口村务农。

刘东林、刘月亭叔侄一生致力于创新飞叉技艺,形成了刘氏飞叉丰富而独特的表演体系。刘氏飞叉被总结为“一招八式,八八六十四式”。八个基本招式为缠腕、担山、小背剑、地躺叉、前踢、后踢、左踢、右踢。每一个基本招式,又能演变出更多花样招式,仅担山就能演变出担山、大担山、小担山、二郎担山、双花担山、前踢上担山、后踢上担山、倒踢紫金冠担山等。刘氏飞叉的招式远远不止六十四式,更有“就地十八滚”、“燕青十八翻”等刘氏飞叉的独门绝技。

刘月亭的弟子分布于全国各地,多为全国闻名的飞叉高手。如弟子徐海亭为东北地区著名的飞叉演员,弟子郑培礼曾任陕西省咸阳市杂技团团长。据刘月亭之孙刘胜利回忆,1980年,他在甘肃省演出,郑培礼听说有一位表演飞叉的小演员,特意从咸阳赶到甘肃,看了刘胜利的表演,郑培礼一眼就认出了这是刘氏飞叉,跑到后台与师侄相认。刘月亭去世时,因消息闭塞,弟子们都未能赶到送葬,上世纪80年代初,常有弟子从各地寻到南五道口村,为师傅上坟扫墓。

上世纪40年代中期,刘东林、刘月亭在南五道口村又培养了第三代飞叉传人,主要有刘志平、靳宝才、王文雅、张殿才、王新义等十几人。其中,王文雅参加了革命,因有飞叉功底,身手超群,多次荣立战功。这批传人中,靳宝才、王新义都曾成为专业技术团的演员。靳宝才曾在辽宁省锦州杂技团任飞叉演员。王新义曾在山东省德州杂技团任飞叉演员,电影《红牡丹》就是由德州杂技团协助拍摄的。

  • 编辑:王祖心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