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合拳据传由武圣岳飞创编,属于传统长拳。该拳以古代哲学思想“六合”为基本理论,包括拳术、器械、单练、对练、技击、功法等内容。因曾用于军事战争,较为重视器械套路与对练。清末沧州人刘德宽手持一柄六合大枪闯荡江湖,人称“大枪刘”。在他进京任清廷神机营武术教官时,将六合拳带入京城。
拳谱记载,东、西、南、北、上、下为六合,“合”是其拳理核心,练习实战中处处皆有体现。习练时先有其形,后有其意。练好架式套路只是学拳的基础,师父手把手定型基本架式,配合速度快慢和重心高低的训练,从外三合逐步达到内三合。“外三合”为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内三合”为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六合拳法不只是外在的打拳踢腿、舞刀弄枪,最终要通过内三合、外三合,使人与自然融合为一体,内功和外力相合才能实现技击、健身的目的。
六合拳传人刘彩臣所传拳谱。刘彩臣清咸丰三年(1853年)生,随刘德宽学习六合拳。后经多位名家指导,兼习太极拳、形意拳等,成为承前启后的一代六合拳大师
六合拳重视功力训练,有其特殊的技艺练法,如“七星桩”“九星躲闪桩”“木人功”等。其动作运行“宁在直中取,不在曲中求”。套路以矫健敏捷、干脆利落、动静分明、刚柔相兼为特点。
在不断的发展融合中,北京地区现保留拳械套路20余趟,拳法包括小六合拳、大六合拳、七星拳、六路短拳、岳式连拳、六合八打等。器械套路以六合双枪、六合大枪最为著名。对兵器称谓也有讲究,如“一刀分五伦”,以天、地、君、亲、师分别指代刀背、刀刃、刀锷、刀把、刀鞘五部分,暗含兵器与人之间的关系。
刘德宽作为一代名家,为六合拳在北京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被京师六合门尊为始祖。其弟子在京城开枝散叶,将六合拳发扬光大。
大枪杆粗把满,长过4米, 重8斤有余。要求持枪稳活,前管后锁,身势均匀,是长功夫的练习方法。
岳式拳法中较有代表性的一趟短拳,重在技击,实用性强。其拳路介于散手与套路之间,以短小精悍、动如崩弓、发若炸雷、势如闪电为特点。左为马步挑打,右为背步撑捶,由北京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曹凤岐演练。
属护手钩,钩身似剑,钩尖锋利,握手处有一月牙形护手刃。其技法丰富,招式舒展,有“钩起浪势”之说,对身形步法与器械的协调配合能力是很好的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