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方言:竟故意(yǐ)儿

  • 2019-11-11 20:14:43
  • 老庄呔儿语聊吧

唐山人习惯将“故意”说成“竟故意儿”,“意”读作“yǐ”,唐山有些地区甚至还简称为“竟意儿”。例如:“说是不小心弄坏了,我看他是竟故意儿的。”“跟他说多少遍了,可就是不听,竟意儿反着来!”“故意”一词,带有存心、有意的含义,唐山话还叫做“成心”。那么,唐山话是怎么把“故意”说成“竟故意儿”的呢?

其实,“竟故意儿”就是“竟故意”,取“竟然故意、居然存心”之意。第一,“竟”为副词,加重语气,以表示出乎意料,意然想不到。如:“你竟故意气我?”其实这是一句半文半白的话,唐山白话就是:“你‘竟故意儿’气我”。第二,虽然存在上述讹音,但唐山有些地区依然保持着原声“竟意儿”。从“竟意儿”这种发音来看,就是来源于“竟故意”,省略了故字。第三,唐山话各种词性均可儿化,儿化韵既在字词末尾,也在词的中间。这种现象在全国范围内是不多见的,甚至以公认的全国儿化之最的北京也望尘莫及。儿化之后会导致变音,无论有无鼻韵母,或者前鼻音、后鼻音,即舌尖音以外的声母与韵母i、in、inɡ构成音节时,儿化之后都会省略掉n、ng,直接从韵头i+e后再加卷舌动作儿化。

如唐山话把“后尾”读若“后以儿”,“尾巴”说成“yǐ bɑ”等。又如把“炮引”说成“炮引儿”,把“引信”说成“引信儿”,把“电影”说成“电影儿”等等。儿化之后近乎都认读成[ier]的儿化韵。所以,“竟故意”就是成了“竟故意儿”。唐山话发音有把个别字去声和上声互换的习惯,如把去声变为上声,或者把上声变为去声。如“发卡(qiǎ)”,唐山说成“发qià”。又如,“创作”的“创”,本读作chuànɡ,唐山话会把读成去声的“创作”读若“闯作”,变成上声chuǎnɡ。再如,老辈儿唐山人以及当代的港台人,多把“法国”读成“fà国”,把“企图”读作“qì图”,大概也属于这种音变的现象。

“意”读作“yǐ”,“竟故意儿”一词并不是孤例,还有一个词语也是这种读法。如“得意儿”“得了意儿”,其中的“意”也读若“yǐ”。当“意”读作“yǐ”时,“得意”并不表示称心如意或感到满意的意思,而是说言行愈加放肆,说白了就是蹬鼻子上脸。

  • 编辑:王祖心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