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德荣,汉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蛋雕(蒲氏蛋雕)代表性传承人,生于1968年10月,河北省涿州市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河北省民间工艺美术大师,世界蛋艺术家联盟[WEAA]特邀会员,北京手工艺术协会会员。河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河北省工艺美术协会会员,河北省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河北金融学院艺术教育指导专家,多年来在蛋雕艺术的创作及创新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蛋雕艺术对于很多人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熟悉在于它的载体是我们日常所见的各类蛋壳,陌生在于不知道如何利用脆弱的蛋壳去雕刻如此复杂和精美的图案。
蛋雕艺术深有渊源,早在明清时期,民间在喜庆婚娶、祝福庆寿、喜得贵子时,为图吉祥如意,就有有赠送红鸡蛋的习俗。于是就有一部分人摆摊设铺,专门卖红色染过的鸡蛋,称其为“彩蛋”。后来,商贩们又在彩蛋上画些花鸟、鱼虫、脸谱等图案,以图生意兴隆。
经过多年演变,彩蛋工艺逐步提高。如今,人们在各种禽类蛋壳上通过精雕细刻后形成画作,它融雕刻与绘画于一体,运用阴刻、阳刻、线刻、浮雕、透雕、影刻、点刻、拼雕、套雕、衬雕、镂空、镶嵌等诸多复杂多变的雕刻技法。
蛋雕为什么能流传至今呢,许多人有着蛋壳易碎的怀疑,其实这是大家对于蛋雕认识的一个误区,蛋壳成分为碳酸钙,创作之前,会提前把蛋液抽出去,清洗干净之后再风干,由于蛋壳材质和形状的原因,蛋雕作品是不会轻易坏掉的,如果保存得当,可存至几百年乃至上千年之久。
蛋雕的特点就是它不添加任何色彩,完全是凭刻刀的用力程度、缓急来体现出它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蒲德荣自95年专业从事蛋雕艺术创作以来,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不断地进行着创新。他尝试着打破蛋壳原有的形态,创造出很多新的技法。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加之独特的装裱工艺,对艺术品的魅力又有了一个较高的提升。最终使之成为具有极高收藏价值的艺术珍品。
二十多年来他的作品得到广泛的认可,先后被中国体育博物馆、北京自然博物馆、中国农业博物馆、中国航海博物馆等收藏;
并多次接受来自央视、凤凰卫视、台湾中视,香港本港台以及美国、欧洲,韩国等来自各地的新闻媒体采访和报导,在国外展出期间更是广受社会各界赞誉和收藏,并荣获诸多奖项,堪称“民间艺术,蛋雕一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