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冰窖深几许

  • 2022-08-05 16:29:00
  • 北京日报

冰窖是用于贮藏冰块的建筑。古人一般头年冬季从河湖中采取冰块,而后藏于冰窖中,以备来年使用,或用于食物防腐,或用于消暑纳凉。我国有着悠久的采冰贮藏历史,《诗经》“豳风·七月”记载:“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凌阴”即冰窖。《周礼》“天官冢宰第一·凌人”记载:“凌人掌冰正(政),岁十有二月,令斩冰。”即有专职官员,负责在十二月采冰。我国至少在周朝就已有冰窖藏冰的做法。

紫禁城里亦有藏冰用冰窖。《大清会典》卷七十四“工部”之“藏冰”,载有“紫禁城内窖五,藏冰二万五千块”。紫禁城在历史上曾有冰窖5座,现存共4座,坐落在隆宗门外西南约100米处,每座建筑的形制完全相同。各冰窖均坐落于院墙内,南北向布置,外表呈现为硬山屋顶、灰瓦面样式,内部则为半地下室形式,室内外地面高度差约2米。

每座冰窖建筑内部长约11米,宽约6.4米,地面满铺大块条石,一角留有沟眼,融化的冰水可由此流入暗沟,暗沟附近有旱井,以利于暗沟排水。室内四周的墙体由下往上首先为1.5米高的石质墙体,而后往上砌筑约2.6米高的条砖墙,再开始起拱,做成拱券顶棚形式。券顶与屋顶最高点的高差约2米,其间用灰土填充。建筑墙体厚约2米,不设窗,仅在南北两侧设门。冰窖内部在2015年被改造成了餐厅,增设了楼板及支撑楼板的木柱,将内部空间临时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但是冰窖的内部原始空间并未受到扰动。

目前关于紫禁城冰窖建筑的建造档案很少,但是同为皇家建筑的畅春园冰窖建造却有详细的档案。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六月,康熙下令在畅春园建造冰窖,4排共24间,每排冰窖长约23米,宽约6.1米,能够容纳3万块冰。

根据档案记载,畅春园的冰窖采用了与紫禁城冰窖类似的半地下结构,圆拱门,有厚厚的墙体和瓦顶屋面。畅春园冰窖采用豆渣石铺墁台阶和地面。豆渣石又名麦饭石,其主要矿物质是火山岩,是一种对生物无毒、无害并具有一定生物活性的复合矿物、药用岩石。当冰水融化时,豆渣石可将水中的游离氯和杂质、有机物、杂菌等吸附、分解,同时供给水中矿物质,防止水质腐败。紫禁城冰窖地面当年的石材材质或与畅春园冰窖地面材质相近,或有着相同的净化冰水功能。

古代无制冰设备,因而冰窖里的冰均采自天然,史书中称“打冰”。清人富察敦崇撰《燕京岁时记》中这样描述:“冬至三九则冰坚,于夜内凿之,声如錾石,曰打冰。三九以后,冰虽坚不能用矣。”这段话说明打冰的最佳时间为三九天,此时冰最坚硬;打冰宜选在夜间进行,夜间冰不易融化,易于保存。

这些冰块源于紫禁城周边的河湖。清人潘荣陛撰《帝京岁时纪胜》中记载:“腊八日,御河起冰贮窖,通河运冰贮内窖,太液池起冰贮雪池冰窖,开謻门运之。”“謻门”即古代冰室门。由上可知,“御河”“通河”“太液池”均为打冰之处。冰块的大小亦有规定,《大清会典》卷七十四“工部”记载:“取其明净坚厚者,以方尺有五寸为块。”即每块冰的尺寸为0.5米见方。

第二年天气变炎热时,冰块被取出,供宫廷人员消暑用。《帝京景物略》卷二“城东内外·春场”记载:“立夏日,启冰,赐文武大臣。”《燕京岁时记》“赐冰”也说:“京师自暑伏日起至立秋日止,各衙门例有赐冰。届时由工部颁给冰票,自行领取,多寡不同,各有等差。”

冰块从头年冬天入藏至第二年夏季使用,其间大约有2/3会融化。古人考虑到这个问题,《周礼》之“天官冢宰第一·凌人”记载:“三其凌。”就是储藏三倍所需要的冰块,以“备消释”。

  • 编辑:朱怡心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