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看稻菽,礼赞丰收。在这个丰收的季节,农产品的销路问题再次成为焦点话题。8月21日,拼多多推出“在线时长”达24天的“超级农货节”,覆盖全国20万款农产品、10万余家涉农店铺,累计投入15亿元扶持资源。
在“超级农货节”逐渐进入高潮之时,9月13日,由农业农村部、商务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联合发起的2022年中国农民丰收节金秋消费季活动在京启动。来自河南洛宁、四川广安、江西石城等12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县区通过接力直播,为家乡农货“代言”,同时也拉开了2022年中国农民丰收节金秋消费季的序幕。
金秋消费季是中国农民丰收节的品牌活动,2018年以来已成功举办4届,各类市场主体踊跃参与,组织了丰富多彩的促销助农活动,累计带动农产品销售超800亿元。而今年的中国农民丰收节金秋消费季活动,旨在搭建农产品产销对接平台,促进优质农产品消费,做强农业品牌,促进乡村产业发展。本届中国农民丰收节金秋消费季的启动仪式,不仅邀请了海南琼山、河南西峡、成都新津等地农民视频连线庆丰收、迎盛会,还组织了拼多多等电商企业发布《产销对接倡议书》。同时,启动仪式现场还设置了全国脱贫地区产销对接专区、北京特色农产品展区等,甚至还举办了电商助农直播活动等等。据悉,今年金秋消费季活动将持续 3 个月,拼多多等电商企业、抖音等直播平台以及新发地等农产品批发市场、物美等商超企业,将通过打折让利、流量倾斜、减免费用等方式,开展农产品促销,激发市场消费活力。
“农货节”接力“丰收节”
农产品销路问题不用发愁了
自2019年8月起,拼多多已连续4年举办“超级农货节”,辐射产区从2019年的500个、2021年的逾1100个扩展至如今的近2000个。在今年的农货节上,拼多多除了累计投入15亿元扶持资源,一如既往地在农产品“零佣金”基础上投入百亿补贴、秒杀万人团等资源外,还投入资源助力各大产区的“农货直播”,拉动优势农产区的销售,提升品牌农货、地标农产品的声誉和影响力。
在今年拼多多“超级农货节”启动时,琯溪蜜柚核心产区小溪镇旧楼村的两个蜜柚商家江咏和杨思知有了新目标。这两个30多岁的小伙子希望今年能在拼多多平台农产品“零佣金”、百亿补贴、秒杀万人团等资源的加持下,将琯溪蜜柚卖出3000万斤。
在2020年,靠着一根网线和一台电脑,杨思知开了一家拼多多的店铺,拉了一个小队伍,当年卖出7万多斤的柚子,这让他充满了信心,但苦于自己没有电商经验,销量一直无法提升。2021年春节一过,他找到了返乡过年、有电商经验的江咏。在他们两人合伙做电商的第一年(2021年),就卖出了2000万斤的柚子。
今年农货节期间,平和琯溪蜜柚已登陆拼多多农货节专区。江咏和杨思知两人也做了充分准备:在整个农货节期间,他们的团队成员达到了近200人,并且一共投入9个仓库,可满足日销量4万到7万单。而下一步,他们希望在拼多多各项惠农资源的助力下,将高品质的琯溪蜜柚打造成“超级农货”。
与江咏和杨思知两兄弟一起备战今年“超级农货节”的,还有将云南宾川县“土货”通过电商平台卖出去的晏林英。
2020年疫情期间,宾川当地的大蒜一度滞销,宅在家里上网课的晏林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开始在拼多多上卖大蒜。最初的时候,每天顶多三五单,但当晏林英摸索出电商运营的窍门之后,店铺的订单持续飞涨,为当地很多农户的大蒜打开了销路。
通过在电商行业的学习和摸爬滚打,晏林英一度成为拼多多平台大蒜品类TOP1的商家。而现在,她又萌出了新的念头:既然有了一些经验,那干脆把宾川的其他品类也搬到网上,卖出去。今年,她的店铺新增了一个品类:宾川软籽石榴。
在晏林英看来,中秋节前后,软籽石榴在拼多多平台是一款爆品。“现在又是拼多多农货节期间,如果我们能够尝试成功,坚持去做,那对带动社员增收,以及锻炼我们自己的团队,都是很有帮助的。”
现在,晏林英的电商团队已经发展得小有规模,其中主播就有10人。在仓库旁一株石榴树前,直播就此展开。主播们熟练地介绍着石榴,甚至还在直播间“徒手榨石榴汁”,向消费者直观地展示着宾川软籽石榴的特点。
“我很幸运,站在父亲的肩膀上,创业起点比较好。”晏林英介绍,当地很多年轻人有运营技术,但缺乏供应链基础,如果能整合他们的能力,一起加入电商创业的大军,一定能促进宾川的各种特色农货再上一个台阶。
“好农货不仅要产出来,更要卖出去。我们以农起家,创新‘农地云拼’推动优质农产品的大规模‘产消对接’,一直以来都是平台的工作重点,每年一度的农货节更是有效的抓手之一。”拼多多农货节负责人表示,以本届“超级农货节”为起点,下半年,在柑橘、苹果、芒果等“超级单品”的基础上,平台将围绕石榴、葡萄、猕猴桃、大闸蟹等品类,打造一批销量过亿件、增速较快的品牌“超级农货”。
12地县长联袂助农
携手农民代表走进拼多多直播间
横跨处暑、白露两个“秋实”的重要节气,覆盖全国20万款农产品、涉农店铺超10万家,拼多多“在线时长”达24天的“超级农货节”虽然已经落幕,但是悄然开启的“丰收节”又成为农产品销路的重要阵地。诸多优质的原产地农产品,已在拼多多上迎来了属于它们的销售主场。
“来凤藤茶,是您‘早晚’要喝的茶。”湖北省来凤县委常委、副县长杨锚拿起一只透明玻璃杯,取一小撮藤茶,倒入沸水,茶叶表面一层白色的“薄霜”弥散开来。镜头前,杨锚向网友卖力推介:“喝来凤藤茶不用洗茶,第一杯泡出来有淡淡的金色,这是藤茶里特有的黄铜物质,非常好!”
近年来,丰收节节庆活动的内涵不断丰富,不仅庆祝农业丰产丰收,也通过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等方式实现区域农业品牌出村,助力乡村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启动仪式现场,河南省洛宁县、四川省仪陇县、湖北省来凤县、湖南省永顺县、湖南省龙山县、贵州省剑河县等12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区县接力参与助农直播带货活动。各地政府有关负责同志携手农民代表走进拼多多直播间,为全国观众推介当地的特色农产品,来凤藤茶、龙山百合、长顺苹果、石城客家酒酿等50余款优质地标农产品亮相直播活动。面对镜头,河南省洛宁县人民政府副县长何渝矩向全国消费者力荐当地的特色辣条、石磨面粉和洛阳水席八大碗。“我们洛宁县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近年来,上戈苹果、金珠沙梨、艾草制品、竹编工艺等特色产业依托电子商务都实现了有力的支撑。”何渝矩表示,此次参与丰收节金秋消费季的大型直播活动意义非凡,未来也将继续利用好电商“新农具”,为当地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助力。
“本次参与直播的县区,既有产粮大县、畜牧业重点县,也有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同时还覆盖了土家族、苗族、布依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区。”拼多多相关负责人表示,一方面通过直播活动助力优质、小众的农产品出山,对接更广阔的市场;另一方面也要借助直播镜头,宣传推广优秀的农耕文化和乡村传统文化,传播乡村之美。
上线时间持续三个月
“多多丰收馆”补贴50万款精品农货
中国农民丰收节已经走到第五个年头。作为农民自己的节日,丰收节既彰显着广大农民奔向更加美好生活的干劲,也推动营造全社会关注农业、关心农村、关爱农民的浓厚氛围。
作为中国最大的农产品上行平台之一,拼多多已经连续多年参与承办丰收节金秋消费季,助力全国优质农产品出山进城。今年“多多丰收馆”上线时间持续三个月,将涵盖米面粮油、肉禽蛋奶、蔬菜水果、农副产品等四大类别农产品,辐射30万商家、超50万款农副产品,全面覆盖全国主要农产区。
“今年丰收节期间,平台将在去年的基础上,继续加大资金资源的投入力度,针对活动将提供包括优惠券、流量在内的共计50亿消费补贴。”拼多多相关负责人表示,消费者可通过拼多多app搜索“丰收节”关键词,在“多多丰收馆”领取专区补贴,购买全国各地的优质农品。
在丰收节金秋消费季启动现场,与会人员纷纷体验一键下单好农货。事实上,每一款看似平凡的农产品背后,都蕴藏着广大农民的勤劳与辛苦,淳朴与厚重。以最受活动现场观众欢迎的洛川苹果为例,经过近10年的探索,洛川苹果产业已经上线了国内最先进的物理保鲜工艺,同时每一颗果子都有专属二维码,在电商和现代化物流的加持下,不仅实现全年供应,还可实现品质溯源。据悉,到2021年,洛川苹果线上销售额已达12.5亿元,品牌价值稳居全国水果前列。
长期重投重补农业
拼多多代表行业发起助农倡议
“丰收节”启动仪式现场,拼多多作为电商行业代表发起三项产销对接助农惠农倡议,围绕“凝聚力量,争做消费助农的倡导者”“踊跃参与,争做消费助农的践行者”“广泛宣传,争做消费助农的助推者”三个方面,呼吁全行业继续深入推动农产品上行,加强产销精准对接,在扶贫助农、服务乡村振兴、推动科技创新等方面积极努力,贡献自己的力量。
“拼多多的成长充分得益于中国农业的发展,我们始终与中国农民、农业在一起。”拼多多高级副总裁王坚表示,重投重补农业板块,是拼多多的长期战略。平台从成立之初就实行农产品商家零佣金政策,为农民农商减负降本。以今年丰收节为契机,平台还将围绕增供给、扩消费、稳产销、培人才、强科技、帮基建等6个方面深入推进助农惠农,给更多中国农民带来实惠。
在扩大消费方面,除了持续补贴农产品以外,今年拼多多还推出了“寻鲜中国好农货”“超级农货节”等项目,通过产地直连餐桌的方式,助力应季农产品及时打开销路,进一步满足消费提质,促进农户丰产增收。在人才培养方面,平台将利用在线“多多课堂”,培育更多本地化新农人。同时,依托“百亿农研”专项计划,支持前沿农科技术在种植端落地,持续践行农业科技普惠。
据悉,作为此次金秋消费季承办单位中的唯一电商平台,拼多多将在9月1日至11月30日期间上线“多多丰收馆”,在50亿平台惠农消费补贴投入的基础上,与全国各大农产区和近9亿平台消费者共庆丰收节。 文/刘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