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锡芬,河北省省级非遗项目“石家庄休门吹歌”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付锡芬出生于1948年, 5岁开始随父兄学习吹歌。因为喜欢所以从来不会叫苦、叫累。6岁时他已经是十里八乡的“名人”,很多乡邻慕名来看这个小孩演奏。
休门吹歌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民间音乐,主要流行于石家庄市区休门及鹿泉、正定、无极、藁城、栾城、井陉等县(市)。休门吹歌以管子、唢呐为领奏,配以笙、笛、龙头翁子、大弦、锣鼓镲、面锣、镗子、木梆等乐器。代表曲目有《锔缸》、《青天歌》、《豆叶黄》、《金字经》、《小放驴》、《小二番》、《大家乐》、《小放牛》、《海情歌》等总计约四百六十三首。
休门吹歌在中华民族的文化艺苑中充当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它的存在与发展和当地人民生活、精神气质、风俗习惯有着密切的联系。“吹歌叠发,凉入翠绡,怨生瑶瑟,边声跌宕,壮气激烈。”吹歌古老的艺术需要保护和传承。
从一个谋生手段到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在吹歌的艺术道路上,付锡芬不断地蜕变和升华,一路做着自己喜欢的事业,不知不觉越干越上瘾。虽然资金短缺,却丝毫没有影响付锡芬对休门吹歌的热情。
在传承休门吹歌绝活的基础上,付锡芬通过钻研为休门吹歌加入了新的元素。付锡芬吹歌有“三绝”:吹、拉、弹、唱,活儿最全;音域最低;咔腔嗓门最高。
付锡芬还创造性地继承了休门吹歌三度吹法、五度吹法,即别的吹歌大部分乐器是同一声部,而休门吹歌至少有三声部吹法。不仅如此,付锡芬还将周边鹿泉、正定和栾城等地的吹歌特色融合进休门吹歌,走出了一条继承、创新与融合的发展之路。
可以说,这些年来付锡芬把自己的积蓄都用在了吹歌事业上,并凭着自己对吹歌事业的执着追求,让休门吹歌日见生机。他成立河北吹歌艺术团;录了《百年大事唢呐》专辑;受邀赴香港交流演出;带领休门吹歌团队赴上海世博园演出30余场,轰动上海世博园;用乐器管子、唢呐、笙以及吹卡戏交替演奏在《中国首届吹歌艺术节》上大放异彩……
同其他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民间音乐一样,休门吹歌一度濒临灭绝的危险境地。“这么个好东西,随着老艺人一个个离世,一些曲谱面临失传的危险。”付锡芬说,“当时休门会吹歌全活手艺的老人只有三个,都八九十岁了,我天天去拜访他们,讨教绝活。他们年岁大了,有的曲子他们已经吹不了了,我就让他们哼出曲调,然后把谱子记录下来,这也算是抢救性地挖掘吧。”
虽然经过努力,休门吹歌已走出濒临失传的境地,但在付锡芬看来,培养传承人、继续保护发展休门吹歌仍是当务之急。“吹歌艺术团里现在有三四十人,我的学生不分老少,几岁的娃娃来学吹歌我更欢迎。”在几十年的吹歌艺术生涯中,付锡芬整理出了几百首吹歌曲牌并刻录成光盘,还将传统的记录吹歌的“尺工调”变成简谱,以方便传承人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