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重仁尚德、文明达礼”来概括千年历史的齐鲁文化,这种儒家文化也让“鲁菜”声名远扬。人们常说民以食为天,一个地区之所以能够形成其特有的饮食风格,与当地的文化不可分割,人们在满足饮食这一本能需求的过程中,文化的创造力也得以不断推进。
如果把如今火爆全国的淄博烧烤当作是山东市井烟火气代表的话,那么在北京的这家“满堂·新鲁菜”则是对于传承千年的鲁菜在另一种高度的呈现。因为这个菜系的形成是一个由古代宫廷逐步延伸至庄园、食肆,最后融入市井民间的过程,因此造就了其“大方高贵而不小家子气,堂堂正正而不走偏锋”的风格。
满堂红,经典与大师的双剑合璧直指人心。
战国时期,爱国诗人屈原在《九歌》首篇《东皇太一》中写道:“芳菲菲兮满堂”,为祈望春神赐福人间,给生命的繁衍与农作物的生长带来希望,意义非常。“满堂”出自这里,期望“整个厅堂都能被芬芳的香气溢满”,这是“满堂·新鲁菜”的初衷,希望每一位来用餐的宾客都能被佳肴美酒,香气环绕沉浸其中。
在“满堂”,恪守传统鲁菜制作技艺这一核心标准从未松懈,在你翻开菜单的第一刻便能相信它的精益求精。烹饪大师郝保力作为厨艺顾问赫然在列,让“满堂”的鲁菜品质褒以经典与完美。郝保力大师在钓鱼台从厨四十余年,任行政总厨超过二十年,是国宴级别的厨艺大师。曾服务过四代国家领导人,并参与过数百位国家总统、元首服务接待的菜肴设计与制作,更是业内备受尊敬的鲁菜大师。
得益于此,来到这里的每一位食客都能在“满堂”的宴席上亲自感受这份以传承和发扬为标准的齐鲁饮食文化。汤、扒、烧、炖、焖等鲁菜的技艺手法都如同一段段历史中会心的表达,从不同的角度把鲁菜的精髓娓娓道出,有时间的沉淀,也赋予其新的生命力,精湛火候的把握更将鲁菜包含的绝妙口感发挥到最佳。
都说国人喜欢“以食会友”是一种生活的哲学,而在满堂也以同样的感受向食客传递美食的社交属性。菜单里的每一道菜品都以色、香、味、意、形兼具的标准成为餐桌上的一道道佳肴,而技艺精湛的厨师团队和历久弥新的地道风味也是“美食”与“宾客”之问的摆渡人,迎来送往中,与更多喜爱这份美食的友人相遇。
满堂彩,传统与创意完美结合皆可经典。
鲁菜,放在历史的流转中,它是一个无比漫长的积累过程,承载它的,是一个个步履匆匆的身影。时代在更迭,人群也总有聚散,但总能在食物中得到称之为经典的印证。齐鲁文化受儒学的影响自古至今遵礼重仁,注重传统文化的深耕也同时推陈出新,因为它的核心恰恰就是创新和不断向前。
在“满堂”,从上桌的第一道美食你就能感受到他们对于承袭传统鲁菜的坚守,对于这种饮食文化的透彻了解和对自身技艺的信心。为了更加贴近食客们在口味上的需求,在传统的基础上守正创新、大胆研发,让传统技艺制作的菜肴能够得到更多人欢迎而不懈努力。让其符合好吃好看又营养健康,方能在如今竞争激烈的京圈美食中独树一帜。
“鱼”自古都是中国人每一次重要宴席中不可或缺的一道主菜,在“满堂”的这道【家烧渤海湾粉鳎鰢鱼】就更加能体现“鱼”所代表生活优裕,财富有余的好彩头。鳎鰢音同“塔嘛”,是属于比目鱼的一种,粉鳎鰢鱼则比较珍贵。它长期生活在渤海湾18米水压下,粉色的肚皮是其标志。为了让每一位食客品尝到最佳口感,满堂选用的都是7-8年的野生鳎鰢鱼,以此保证鱼肉紧实、嫩滑,吃起来还具弹性,且鲜度十足。
优质的食材是成就美味的基础,粉鳎鰢鱼在渤海湾现捕,并得益于现代便利的运输条件,在最短时间內新鲜运抵北京而无需经过冷冻,保证鱼仍具备最大程度的鲜美。而“家烧”这一烹饪方式则是最传统的鲁菜制作手法,不炸也不煎,将新鲜的鳎鰢鱼和小八抓鱼在葱姜水里腌制去腥汆水,再放入配料和高汤进行烧制,最后大火收汁摆盘,这样烹制能够保持鲜鱼的本味。
在制作这道招牌菜时又大胆创新,加入的高汤是用来替代传统芡汁,打破了鲁菜传统制作习惯以勾芡来增加食物口感的手法。高汤既可以保证色泽、口感和味道,又可以避免勾芡时淀粉带来的高热量,更加符合现代人力求健康的饮食习惯。
值得一提还有在汤汁的制作上,满堂依然严守鲁菜的传统制作水准,选用三年以上的黄油花鸡、排骨、猪蹄和肘子等,经过数小时的淬炼,汤汁咸鲜味美最终都浓缩于这道家烧粉鳎鰢鱼的肉质中,入口便能令人喜上眉梢。
满堂庆,珍馐鲁味未曾入口已令人垂涎。
鲁菜,之所以被称之为经典,也都是源于不同食材组合碰撞后产生的味觉裂变。若以人情世故来看待食材在鲁菜文化中的每次相逢,那么在“满堂”入口的菜会有让你叫绝的天作之合,有让你动容的香气流转,也有令你怦然心动的相见恨晚。
【葱烧伙食海参】
从选料就决定了这道菜的上乘:章丘大葱+日本关西参。在矿泉水中将关西参泡发、加热、几次反复焖泡,直至海参软糯,这是决定口感的关键。章丘大葱过油炸至金黄色,以高汤煨制海参,再和炸过的大葱一起调味,汤汁收至浓稠取代芡粉的厚实感,海参软嫩Q弹,与汤汁相得益彰。葱香浓郁、入味透彻,高蛋白低脂肪,一根下肚,元气满满。
【酒焖红烧肉】
红烧肉各地都有讲究,技艺不分轩轾。在满堂依旧不能错过这道看似家常的菜品。选用带皮精五花肉先炸至金黄后,再放入配料锅中慢炖,待汤汁收紧后再加入山楂增加口味的适度酸甜感。这样制作的红烧肉肉质肥瘦相间,入口即化,五花肉带皮又增加了几分胶质的咀嚼感,丰富了入口的层次。放入山楂则更好的中和油脂中产生的肥腻感,让这道菜看似肥腻,却能意外的让不吃肥肉的人也大呼过瘾。
【明虾熬白菜】
地道的胶东菜,钟爱鲁菜的食客不会陌生,它是山东人家常餐桌上的常见菜品。在满堂,特地选用了渤海湾的大虾和胶东大白菜,荤素搭配,白里透红,味道纯美。它的精华在于会将炒制虾脑,另虾头油在高温里助攻口味提鲜。白菜在吸收了大虾的汤汁后,软烂但鲜香浓郁,令最普通的蔬菜散发无比鲜美的口味。
【茶香猪肝】
这是一道凉菜,乍看类似普通酱猪肝切片,并无特别之处。然而在猪肝入口时定会令人惊喜不断。切片的猪肝质紧实却不干涩,味浓而无腥,咸甜恰到好处。在卤制中还放入了铁观音,让猪肝在入口后,前段浓郁酱香味,而后段就散发淡淡的茶香增添回味。普通的菜做到有惊喜足见烹饪的用心。
【两吃大肠】
鲁菜的经典名菜之一非“九转大肠”莫属,而在满堂却将这道名菜“一肠两吃”,让食客一种食材品尝两种绝佳风味。一吃是满堂特制的脆皮大肠,在油锅中将上好的肠头油炸上色,表皮酥脆,口感香气难敌;另一吃则是传统技艺制作的“九转大肠”,经过调味、炒制后加入调配的大肠汁水再以小火焖烧收汁,这样的大肠无腥味,还能让全部的调味浸透整个肠身。一个软嫩多汁,一个香脆怡人,令人回味无穷。
最具山东标志又接地气的主食,在满堂雅致的餐桌上却也不曾逊色。满堂选用干豆角和五花肉丁为馅儿。先将馅料调味炒制后才进行包子的制作。在这里品尝到的包子有山东面食特有的筋道以及馅料的鲜香,当你一口咬开一个包子后,感受到肉汁浸入包子皮的那种融入感,令人欣喜。
在“满堂”的餐桌上,每一位食客始于美味,并有感于被时间检验过的文化内敛。《史记·货殖列传》有云:“齐带山海,膏壤千里”强调山东的优越地理位置,加上得益于黄河下游气候温和,山海湖泊,丘陵平原等多样性地貌自成一体,让鲁菜的丰富更加缤彩纷呈。来到“满堂”足不出京城就可以品味鲁菜风味,以及挥洒精湛的烹饪技法。
满堂雅,大度与温情刚柔并济懂得内敛。
人因共同的理想或志趣相聚,共进一餐向来都是所有中国人最直接让感情增益的方式,无论高朋满座抑或亲友满堂,都是生活中最值得庆幸的事。千年儒家讲求“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一场精致的宴席与艺术感和视觉美兼具的环境绝对相匹配,也更能凸显鲁菜的博大精深。
走进“满堂”雅致的大厅内,扑面而来的便是中式美学意境。满堂红与墨色相交融的主色凸显大气而不张扬的格调,中庭的迎客松、假山石置景营造园林感的闲趣松弛氛围。一侧以数瓶茅台酒堆叠而成的展示墙彰显鲁菜中酒文化不可或缺的仪式感。
古人云“百里之会,非酒不行”足见自古至今饮酒是与美食相辅相成。而在齐鲁大家孔子编订的《尚书·酒诰》中将酒文化更加有格局的表述为“饮惟祀,无彝酒”,提醒重要场合饮酒是礼节却不鼓励纵酒,这也从另一个维度反映出鲁菜饮食文化中的内敛。在“满堂”小酌怡情,美食为伴,人生乐事。
“满堂”更多的空间用以打造更具私密性的包间,容纳4人至16人不等满足不同用餐人数的需求。包间都是以“满堂”作为标志去命名,既与店名相呼应又让用餐的氛围增添美好寓意,颇有古时“四面雨声笼笑语,满堂香气泛笙歌”的愉悦。
身处满堂,能感受到在设计中紧扣精致的生活美学,在细节里极致打磨优雅品位,这就是它对于鲁菜传统内涵和与时俱进高度融合的高标准。在满堂,高水准的厨艺传承者总是能够以匠心独到稳做行业先锋,让鲁菜从传统文化延续中而来,到创新缔造的责任中而去。
美味的跳动和人群的聚散,总是不动声色却又令人充满期待,在传承系“满堂·新鲁菜”的食谱里,总伴随着偶遇和惊喜。人们不再受地域局限而让“风味”变得多元却也边界模糊,而在“满堂”这份以古老的方式,创新的力量制作的美食里,依旧能感知中华美食的精彩,风味依旧,初心未改。
满堂·新鲁菜(万寿路店)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西街2号文博大厦3层
电话:6828 8858,6827 8858
营业时间:11:00-14:00,17:00-2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