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楼西大街,这家老字号的羊肉汆面,老北京人吃出了浓浓的乡愁

  • 2023-06-04 17:33:00
  • 北京本地宝

京城独特的历史景观,找寻鼓楼西大街,地道北京味儿!

说起咱北京城的钟鼓楼,那可真是火遍全国,见天儿一早儿,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跟这儿拍照打卡,游客们对北京,对北京人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北京人的热情,更是感染了他们,游北京,逛鼓楼,每天人都会有不同的感受,也有不一样的理由。

其中也有不少北京土著,每次回到这边儿,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寻找记忆中的乡愁,并且不禁会想起魔岩三杰,何勇的那首《钟鼓楼》MV中呈现出来的画面,确实记录下了很多鼓楼这片儿的珍贵回忆,不同于外地游客,只会跟鼓楼跟前拍照打卡,北京土著则是边逛边找回忆,一路向西,来到鼓楼西大街,没多远儿,就会看着铸钟胡同。

据说钟楼的大钟就是跟这儿铸造而成的,现如今铸钟厂已经不复存在了,只有地名儿保留了下来,明代的时候,这条胡同就叫铸钟厂,有一铸钟娘娘传说,化仙投炉的凄美传说,流传至今,铸钟厂不见踪迹,唯有钟楼上,63吨重的大铜钟跨越百年,用悠久淳厚的钟声,诉说着老北京的故事。

继续往西溜达,就来到了宽不足两米的后海夹道,这是醇亲王府的外墙,灰色砖墙,用的是老城砖,北京人每次走到这儿,都感觉穿越回了老北京城,,在斑驳的墙壁中,可以直观感受到岁月的沧桑,漫步在这样的砖墙下,似乎在于京味儿历史同行,鼓楼西大街,这儿紧挨鼓楼,但闹中取静,大街上人少了,车也少了,时间似乎也慢了下来。

土生土长的北京人都知道,这条街,有别于北京其他横平竖直的街道,它是一条斜街,因为鼓楼西大街,紧挨着积水潭,过去老北京,这儿是繁华的沿河集市,整条大街就是顺着水域建造而成的,走出后海夹道,您身后就是元代的水运码头,要搁过去,咱就站在了水里。

但随着水退人进,原来的水面儿变成了胡同,码头也变成了高台阶儿,这也是鼓楼西大街独特的历史景观, 话说到这儿,地道北京味儿,自然离不开像样儿的吃食,而接下来要说的这家老字号,伊峰餐馆,承载了很多北京土著的味觉记忆。

尤其针对在鼓楼西土生土长的北京人,某种层面来说,这家餐馆更像是鼓楼老街坊家的食堂,这是一家有几十年历史的清真馆子,店面儿不大,人气却不小,中午一到饭点儿,店里座无缺席,这家餐馆主打涮肉,除此之外,门口外卖的京味儿小吃,以及汆儿面,牛肉,同样是它家的一大特色。

桃酥,排叉儿,品种丰富,价格实惠,不少住在附近的老街坊都是这儿的常客,有不少老人甚至搬离这儿,依然愿意跟这儿买吃食,对于外地人而言,老北京味儿只是纯粹的小吃,但对北京人来说,北京味儿是胡同里的市井气息,只能听到熟悉的乡音,这才是真正的老北京味儿。

除了老主顾,旧街坊,来吃饭的也有不少外地游客,能找着这个地儿,用北京话说,绝对算得上是一位吃主了, 在热闹的景点儿附近,有这么一家北京人认可的京味儿餐馆,也算是一枝独秀,甭管哪儿的人,都可以跟这儿吃着最地道的京味儿吃食,感受不一样的北京风情。

这家清真馆子,主打老北京铜锅涮肉,要说特点,跟宣武牛街的涮肉馆子一样,就是在肉在品质上特别下功夫, 一条羊腿儿,按规矩,分割成五个部位,分别有磨档儿,大小三叉儿,元宝,腱子,除了分割细致,羊肉的处理也特别精心,夸张点儿说,它家的‘黄瓜条儿’生吃都成。

一点腥膻味儿都没有,因为血水放的干净,这新鲜的羊肉吃在嘴里,真的是不腥不也膻,切肉片儿,讲究每片儿肉在两毫米左右,看着倍儿容易,但没个十几年的功夫,连这把刀都驾驭不了,每次上伊峰餐馆,都可以看着有北京人点面条儿。

羊肉汆儿面,这是老北京的家常吃食,也是这家小店儿的人气美食,见天儿能卖出大约150碗,不少北京土著都在社交平台上表示,每次吃它家的羊肉汆儿面,都能吃出浓浓的乡愁,没有乱七八糟的调料辅助,只有老北京的家常味道。

主料羊肉,配得是老北京当家菜‘’大白菜’花椒炝锅儿,下肉片儿,白菜丝儿爆炒,加酱油,调料,上色调味,不加一滴水,白菜出汤儿,正好让羊肉片儿吸足了汁儿水,一大碗羊肉汆配上刚出锅的手擀面,嘿!锅挑儿,那叫一个地道,光看卖相儿就特别勾人食欲。

跟伊峰餐馆酒足饭饱后,您可以上鼓楼西大街溜达一圈儿,阳光下的胡同透着一股子安静,祥和,在一片灰墙灰瓦之间,中国红的对联儿,显得特别喜庆,值得一提的是胡同里还隐藏了一家茶舍,名儿就叫一间茶舍。

掌柜的成曦是个地道北京爷们儿,酷爱书法,擅长草书,门口挂的手写对联儿‘春风大雅能容物,秋水文章不染尘’横批‘一间茶舍’正是出自他的笔下,充满茶香,书香的小店儿,是两口子七年前开的,辞职后自个儿创业,收入不如从前,但俩人一点儿都不后悔,因为在这接地气儿的胡同当中,他们找到了比钱更重要的东西。

后来才知道,整条胡同里的春联儿都是他写的,因为都是老街坊,这就是老北京人常说的邻里之情,这让他们心里多了一份踏实,安稳,而小店儿的顾客们,又给两口子的生活带来了更多的色彩,支撑他们一直到现在,很多一部分原因都是这院子,它给两口子带来了快乐和幸福感。

跟这对北京夫妻一样,因为喜欢胡同,扎根儿在这儿的还有一位扬州大哥钟道龙,二十年前,还是一南方小伙儿,辞去体制内的工作,开起了自个儿的胡同小店儿,在老北京的胡同里,做自个儿拿手的淮扬菜,清炒虾仁儿,淮扬干丝的清香,跟胡同里北京人家炸酱面的浓香融合到了一起。

这烟火气就是钟道龙最爱的老北京味道,夜幕下,鼓楼西大街的胡同越发安静,但就在两百米之外,广茗阁的大厅里,热闹才刚刚开始,这是一个胡同里的小剧场,晚上的相声专场吸见天儿都能吸引不少年轻人,大伙儿常说市井气息,而鼓楼西大街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京城宝藏地,它特别有自个儿独特的魅力,远比那些攻略上推荐的地儿要强。

除了浓厚的京味儿历史文化外,更重要的是跟鼓楼西大街,可以找回久违的乡愁,相较于工体蹦迪,人山人海,人头攒动的旅游景点,很显然,北京人更喜欢这样的北京,这样的家乡!

  • 编辑:玄贞伟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