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轴线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宏大、规划格局最完善、景观最雄伟、保存最完整的传统都城中轴线。2022年10月1日,《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正式实施,为其保护和申遗工作提供了法治保障。
地安门外大街
地安门外大街北起鼓楼,南至地安门,东连南锣鼓巷,西临什刹海,全长约730米,宽约19至26米,是北京中轴线的起点。自元代形成以来,既是北出皇城的必经之路,也是老北京“后市”的所在地,体现了中国古代传统“前朝后市”的营城理念,其历史上承载的商业功能延续至今,是中轴线上形成时间最早、形态最稳定的商业街市。
时过境迁,因为地安门外大街两侧建筑样式杂乱,严重影响了街区风貌。2021年4月,地安门外大街复兴计划启动实施。方案设计以沿街界面风貌恢复为切入点,遵循“微整治、微修缮、微更新”的理念,对中轴线遗产区及周边街区进行系统化提升,塑造完整街道。按照“高品质、重文化、强引领”的理念,推进街区更新与商业业态提升紧密衔接,开展整体业态策划,形成“老场景、新消费”,再现了“前朝后市”古都商业街的繁华景象。
永定门御道遗存
自正阳门向南约3公里,一条开阔的步行空间延伸至永定门,诉说着南中轴700余年的光阴故事。明清时期,这段路是皇帝出行至天坛祭天,或到先农坛扶犁必经的中央御道。2004年,南中轴路建成通车,曾作为城市交通干道,陪伴市民走过15个年头。
2019年,两段御道恢复建设,南中轴实现了步行贯通。第一段是珠市口至天桥段,全长约523米、宽约9米,两侧绿化带约1750平方米。随着2916平方米石材铺成笔直御道,路西建成了6720平方米的行车道,混行了几十年的行人和车辆实现彻底分离。第二段是国家自然博物馆西北侧、紧邻天桥艺术大厦的路中区域,这里一度是占地约3000平方米的110路公交场站。随着公交集团公司完成腾退,御道贯通工程启动,对这片区域进行绿化景观恢复。如今,这里已经形成一座花园,约90米的御道周边国槐、银杏郁郁葱葱。
沿御道徐行,明显区别于两侧的柏油马路,脚下御道由石板铺成,石板上布满细细的凹槽,平添了一份历史的沧桑感。这处景观修建工程处处参照“文物”标准,御道规制参照正阳门城楼下现存御道遗址和《北京城中轴线古建筑实测图集》中20世纪40年代实测数据进行,御道上的石材用料、铺设方式和道路尺度都按老规矩来。石板上每条凹槽都是由人工一条一条凿出来的,俯身细看,不同于机器流水线操作,每条凹槽或深或浅不尽相同,可见修旧如旧的匠心。
作为北京中轴线上一处重要的遗产点,中轴线南段御道的打通,不仅提升了南中轴整体景观风貌和环境,更吸引市民走上中轴线,了解这条世界上现存最长的城市中轴线。
天桥南大街
天桥南大街原称为永定门大街,因其位于永定门正北而得名,后来天桥市场声名鹊起,道路名称遂改为天桥南大街。天桥原是北京中轴线南段上的一座石桥,曾长期作为天子祭天、祈雨等祭祀活动的专用道路,便有了“天桥”的称谓。自上世纪20年代起,经历了龙须沟明渠改暗沟、修建有轨电车、道路拓宽等工程后,天桥最终在1934年被拆除,从此“有名无实”。
2006年,北京市文物研究所的一次勘探中,研究人员发现了天桥的基础,并确定了天桥的基本位置——永安路与天坛路衔接处,即实际中轴线处,从而证明在历史上该地区确实有桥存在。
2013年,曾经作为“龙鼻”守护着中轴线、横跨龙须沟的天桥“归来”。一座青白石拱景观桥和两座石碑悄然耸立在天桥南大街与天坛路交汇处南侧的绿化带上。为了不影响交通,这座历史文化景观桥与原桥相比,往南挪了四五十米左右。景观桥长14.4米,最宽处8米,桥体内径宽只有4.48米。景观桥和仿制的双碑共同构成了天桥历史文化景观广场。
天桥南大街作为中轴线南段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串联起了中轴线南段多处遗产点,也是珍贵的传统地名。保护天桥南大街,不仅是保存和恢复老北京的天桥记忆,也将有助于北京中轴线的申遗工作。
万宁桥
万宁桥位于地安门外大街中部、什刹海东岸,南北跨越于玉河水道之上,是北京中轴线上最为古老的桥梁。自元代始建起,万宁桥一直承担着南北交通的重要功能,是北京中轴线与大运河玉河段的交汇点,是玉河水系进入什刹海的重要门户,也是联系城市南北交通的重要桥梁。
2020年进行的系统勘测评估显示,万宁桥作为桥梁,使用状况尚好,但作为文物,其保护状况较差,桥体石材开裂、风化,勾缝渗水或脱落,桥面沥青混凝土铺装网裂、纵裂,桥体东侧外挂市政管道,所架水泥石墩直接贴附桥体,影响文物修缮。此外,万宁桥周边的景观风貌也较为杂乱、展示效果差,开展万宁桥整体保护与周边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迫在眉睫。
2021年,北京采取对桥面通行车辆限速30公里/小时;限载总重20吨,单轴13吨;调出82路公交车和3条夜间线路;将铰链公交车改为单机公交车等多项举措为万宁桥“减负”。2022年,完成万宁桥一期修缮工程,调整了桥东侧的绿化空间,增加了亲水步道,修整了桥西侧的河道驳岸。
桥体的自来水管道和通讯光缆管道是近年来影响万宁桥风貌的一大问题。今年,北京继续推动万宁桥“减负”工程。2月28日,附着在万宁桥桥体东侧的自来水管道及通讯管路光缆全部拆除完毕,彻底解决了桥体东侧外挂市政管道影响文物保护及展示效果这一问题。
下一步,北京将进一步加快施工整治速度,继续完成桥体修缮及万宁桥周边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真正实现让市民游客亲近文化遗产,感受到文化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