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张家口这些百年沧桑之美的古村落, 您不知道的有几个?

  • 2024-01-16 16:05:00
  • 北京旅游网综合

在喧嚣的城市生活太久,这时候您需要一片净土,为您洗去内心的尘垢。不用走很远,不用花很多钱。在张家口就有这样的古老村庄,它们历史悠久、古朴典雅。有机会,我们一起去那里感受百年的历史沧桑吧。

1.鸡鸣驿村

始建于明代初期,是迄今我国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格局保存完整的古代驿站。鸡鸣驿正门西城楼因《大话西游》而闻名。

位置:河北省怀来县鸡鸣驿乡

2.南留庄村

独特的“穿心堡”空间布局,堡内至今仍保存着明代规划的“丰”字型布局面貌。最著名也最独特的要数“门家九连环”宅院。220多间房屋是由沿街6个东西并进的院落组成,每进院落都有一座雕梁画柱的门楼,且多个院落相互贯通,并形成一个整体。

位置:河北省蔚县南留庄镇

3.北方城村

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是一个平地修筑的城堡村落。保存有明清到民国时期所兴建的住宅、戏楼、庙宇、碾坊、堡门等古建筑。

位置:河北省蔚县涌泉庄乡

4.北官堡村

古迹斑驳的村堡门楼十分高大,距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了。在城门正面,有一大块很厚的铁锈皮儿。原来,这就是蔚县的一项特色的民俗活动——“打树花”的杰作。

简言之,打树花就是把熔炼后的铁水抛洒到高大的古堡门上。在漆黑的夜空,那炽热的铁水,被抛在空中,冲向城墙,经过撞击后再向四周散去,这就是壮观震撼的民俗打树花仪式。

位置:河北省蔚县暖泉镇

5.西古堡村

被誉为“河北民俗文化第一村”,向西两公里即是河北与山西的省界线。古堡建于明代嘉靖年间,扩建、续建于明末清初。

此地集“古民宅、古寺院、古城堡、古戏楼”四大文化奇观为一体,是古蔚州800庄堡中最为独特,保存最为完好的一例。

位置:河北省蔚县暖泉镇

6.上苏庄村

至今已有450多年,堡墙、堡门和堡内建筑大部分保存完好,俯视上苏庄古堡,其形状恰似打击乐器的镛锣模样(用木框做架,界成若干方格,方格内挂有小铜锣)。

东西南北交错的街道是镛锣的框架,一幢幢方方正正的四合院好象一只只镛锣挂于框架之上。所能,上苏庄堡也叫“镛锣堡”。

位置:河北省蔚县宋家庄镇

7.水西堡村、水东堡村

位于蔚县西北10公里处,两村内有真王庙、文昌阁、观音殿等古建筑。

位置:河北省蔚县南留庄镇

8.开阳村

战国时期的赵国代郡安阳邑,泥河湾盆地的“楼兰古城”。它保留了千年古城整体风貌,荒芜与繁荣中隐秘着古老的神秘,历史与现代中流淌着固有的传统。站在村外两侧高地,开阳村美景一览无余,是影友们非常喜欢的拍摄地。

位置:河北省阳原县浮图讲乡

9.黄花坪村

黄花坪村历史上是军事重地和商道节点。黄花坪村的古长城,不过是张北县六代长城的缩影。时移世易,如今黄花坪村域内的古长城已是残垣断壁,只留下雄伟轮廓,还有一个个烽火台,依然孤独而倔强地屹立在那里,见证着那个年代烽火硝烟的历史。

位置:河北省张北县油篓沟乡

10.白后堡村

白后堡村是保存较为完整的古村落,有着300多年历史。有传统民俗文化活动非物质文化遗产“拜灯仙”“逗火龙”。

每年元宵节,即正月十四、十五、十六为活动日,为配合拜灯仙、逗火龙还有活马、旱船、老翁背脏婆、推车、洋鬼子楼、秧歌队等社火。同时还是多部影视剧的拍摄地。

位置:河北省蔚县南留庄镇

11.曹疃村

曹疃村人喜欢秧歌戏的传统流传至今,而蔚县唯一的一支传统秧歌的村级剧团就在曹疃村。曹疃传统秧歌也属蔚县秧歌的一支,有着它独特的艺术魅力和生存价值。从清代以来,逐步完善,充分体现了地方戏的历史价值。

位置:河北省蔚县南留庄镇

12.东沙城村

土城墙成了东沙城村的一个地理标志。历史上是防御元蒙残余势力而修建的一座军事民用为一体的城堡,也是全国罕见的生土建筑的城堡,具有重要的军事防御作用。

位置:河北省怀安县西沙城乡

13.石坡底村

石坡底村的历史是厚重的。先民们就地取材,切坡挖洞建成“崖打窑”,或夯土筑墙碹成“网碹窑”,这些历经千年的古窑洞成为了历史的活化石。

石坡底村的古寺庙、古戏楼韵味十足。明清时期,该村有多座龙王庙、老爷庙。岁月更迭,这些庙宇现保存完整的仅剩一座,村西口的老爷庙早已变得斑驳陆离。

古戏楼位于村中心,饱受风雨侵蚀,坍塌严重,风韵不再。

位置:河北省怀安县左卫镇

  • 编辑:玄贞伟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