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完了颐和园,紫禁城,参观了圆明园,感受了恭王府,这些都代表了北京这座古都的历史。可还有一个地方,它不是那么有名气,却不输给那些皇家园林,这就是北京钟鼓楼。
北京钟鼓楼,南北中轴线的北端,是元、明、清三代皇城的报时中心,也是北京的地标性建筑之一。位于北京东城区地安门外大街,是全国重点保护文物。钟鼓楼的建筑技术水平和带来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出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这里承载着许多的历史,见证了一个时期的文化民俗,更是体现了它独有的人文价值。
钟楼通高为47.9米,底层基座的四面均有券门,内设有75级石阶可以上到二层的主楼,铜钟就在第二层,铜钟通高7.02米,最大直径3.40米,重约63吨。钟楼的钟声洪亮通透,在古时北京城内还没有高大的建筑,钟声可传播数十里远。
鼓楼通高为46.7米,以砖木结构为主,鼓楼东西长约56米,南北宽约33米,表面为两层,实则三层,第三层为暗层,二层大厅有更鼓25面,大鼓1面,24面群鼓代表着二十四节气,1面大鼓代表1年。
尽管现在的鼓楼已经不再为我们鸣钟,但当你走进这巍然耸立的鼓楼面前时,依然可以感觉到流逝的时间,可以体会这座城市曾经的沧桑和变迁。暮鼓晨钟”早已没有,而钟和鼓楼现已成为市民对老北京的记忆,在人们的心目中已成为“老北京”的象征。在城市钟鼓楼的建筑史上,北京钟鼓楼可以说是规模最大,形制最高的,也是见证中国近百年来历史的重要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