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区篇|探寻北京抗战记忆地标,传承红色精神

  • 2025-08-30 08:00:00
  • 北京旅游网综合

1945年9月3日,中国人民经过14年浴血奋战,取得抗日战争伟大胜利,宣告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完全胜利,和平的阳光再次普照大地。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也是一个值得世界人民永远纪念的日子。

一起探寻北京城区抗战记忆地标,传承红色精神。铭记历史,致敬先烈!

京奉铁路正阳门东车站旧址

北平学生南下抗日请愿会集处,即京奉铁路正阳门东车站(前门东站)旧址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前门大街甲2号,始建于1903年,1906年建成并投入运行,1959年停用。车站整体为欧式风格,建筑面积约3500平方米,是清末至20世纪中叶北京最大的火车站。九一八事变爆发,日军侵占中国东北,国民党政府奉行不抵抗政策,北平广大爱国学生无比愤怒,他们会集于此奋力抗争,并发起南下抗日请愿运动。

20世纪60年代,车站先后被改造为铁道部科技馆、北京铁路文化宫;2001年,被列为北京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被改造为中国铁道博物馆正阳门馆;2021年,被列入北京市第一批革命文物名录。

北平学生的南下抗日请愿运动,有力地揭露了国民党政府“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宣传了共产党的抗日主张,鼓舞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

地址:东城区前门中国铁道博物馆正阳门展馆

樱桃沟一二·九运动纪念地

一二·九运动纪念地坐落于国家植物园(北园)樱桃沟景区,由一二·九运动纪念亭、“保卫华北”石刻、雕塑作品、主题展览等组成。2012年9月,被授予“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一二·九运动纪念亭由三座三棱锥立体小亭组成,1985年由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和北京市学生联合会募捐建造,由北京工业大学建筑系师生设计。其寓意是:三棱锥体是一二·九运动举办军事夏令营时露营帐篷的缩影。三个三棱锥体形象组成一个立体的“众”字,寓意着广大民众的觉醒和人民众志成城抵抗侵略的决心。挺拔的建筑线条象征青年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精神。大小三组建筑表示革命传统代代相传,革命事业后继有人。

一二·九运动是在中共地下党组织的领导下,青年学生一场抗日救亡的运动,迅速波及到全国,发展成为全国规模的群众性运动,毛泽东主席对它曾进行过评价,一二·九运动是“动员全民族抗战的运动,它准备了抗战的思想,准备了抗战的人心,准备了抗战的干部”“将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纪念”。

地址:海淀区-香山卧佛寺路北京植物园

卢沟桥、宛平城

卢沟桥和宛平城位于北京市丰台区西南。卢沟桥横跨永定河,始建于1189年,是北京现存最古老的连拱石桥;宛平城地处卢沟桥东侧,始建于1638年,明清时称拱北城、拱极城,民国时改名宛平城。

新中国成立后,卢沟桥和宛平城先后被列为第一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一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及北京市第一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

1937年7月7日,日本军队在卢沟桥一带举行演习,以丢失士兵为借口,炮轰宛平城,中国军队奋起反击,史称卢沟桥事变,亦称七七事变。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的序幕由此拉开。如今,古老的卢沟桥和宛平城仍在诉说着那段刻骨铭心的历史。

地址:丰台区卢沟桥南里10号

赵登禹将军墓

赵登禹将军墓,位于北京丰台区卢沟桥西道口京港澳高速西侧。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国民党军第二十九军一三二师师长赵登禹和副军长佟麟阁率部抵御日本侵略军的进攻。赵登禹将军将师指挥所设在南苑,28日与日军激战时,在大红门遭日军伏击,壮烈殉国。遗体曾和二十九军官兵就地掩埋。抗战胜利后,其部属何基沣等把将军和当年激战阵亡的第二十九军官兵忠骸安葬于卢沟桥畔。

1980年6月,北京市人民政府拨款将墓地重建于现址,并重立一碑,记载将军抗日业绩。

1984年被公布为丰台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2021年3月,被北京市文物局确定为北京市第一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

2021年8月19日,赵登禹将军墓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如今,墓碑静立,既是对先烈的深切缅怀,更启示后人铭记“落后就要挨打” 的历史教训,在传承抗战精神中汲取奋进力量。

地址:丰台区G107与卢沟桥南路交叉口西南方向130米

佟麟阁将军墓

佟麟阁墓位于北京市香山脚下,是抗日烈士佟麟阁将军的安葬地,现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1946年7月28日,国民政府以国葬规格将佟麟阁灵柩从柏林寺迁葬至香山。1979年8月,中共北京市委追认佟麟阁为抗日阵亡革命烈士,北京市人民政府修葺墓地并立汉白玉碑。

2021年列入北京市第一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及第九批市文物保护单位。2023年入选北京市第一批革命史迹名录。墓地为半圆形宝顶,汉白玉墓碑镌刻“抗日烈士佟麟阁将军之墓”。佟麟阁纪念馆‌也位于香山脚下,2005年建成,免费开放,展示将军生平及遗物。

佟麟阁,原名佟凌阁,字捷三,河北省高阳县人,是抗日战争时期为国捐躯的第一位国民党高级将领。他曾言:“中央如下令抗战,麟阁若不身先士卒行,君等可执往天安门前,挖我两眼,割我两耳。”这是他生前的铮铮誓言,也是他以身作则的生动写照。

地址:海淀区香山北正黄旗18号香麓园

黑山扈战斗纪念园

黑山扈战斗纪念园坐落在海淀区百望山森林公园天摩沟腹地,园区由碑文、纪念浮雕和人物雕塑构成。碑文开篇即为杨成武将军题写的“黑山扈战斗纪念”几个大字,正文记述了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国民抗日军于8月22日解放德胜门外监狱,营救党内同志及被困同胞,缴获机枪弹药及9月8日在黑山扈首次与日军展开激战,击溃敌炮兵中队,击落一架敌机,缴获部分枪支弹药的壮举。浮雕墙及雕塑则生动展现了国民抗日军与日军浴血奋战的场景。

据史料记载,1937年9月8日黑山扈战斗打响,首创了民众抗日武装用轻武器击落日军飞机的战绩。这场战斗不仅打击了日军猖狂的侵略气焰,更是增强了中国抗战军民的信心。战斗胜利消息传开后,远在法国巴黎的中共海外抗日报刊《救国时报》对黑山扈战斗进行了报道,盛赞国民抗日军“义声所播,民气大振”,是“北平近郊抗日的中心力量”。

黑山扈战斗后,国民抗日军迅速发展壮大,并于1937年12月25日在河北阜平正式改编为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五支队,继续在平西一带坚持战斗,后又经改编、调离,先后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等新的战场上屡立新功。

地址:海淀区黑山扈路19号百望山森林公园内

罗德俊手稿发现地(妙应寺白塔)

作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白塔寺的历史文化独特而深远。这里不仅仅保存着珍贵的文物遗迹,还曾发现一份由北平市民罗德俊先生留下的珍贵手稿。这份手稿在1937年白塔维修时被藏于塔顶,直到1978年白塔维修时才重见天日。

这份手稿以第一人称视角,无声地控诉了侵华日军的累累暴行,记录了当时北平百姓的深重苦难与不屈抗争。它不仅是一份重要的历史物证,更承载了中国人民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的浴血记忆。

这份被时间尘封的文物,以独特的方式向我们诉说着不能被遗忘的历史,提醒我们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铭记先烈、珍爱和平,并从历史中汲取前行的力量。

地址:西城区阜成门内大街171号

第十一战区受降地(太和殿)

太和殿又称金銮殿、至尊金殿、金銮宝殿,矗立在紫禁城中央,是紫禁城(故宫)中最大的殿宇。

1945年10月10日,风和日丽,秋高气爽。这一天是北平200万市民难忘的一天,北平战区受降仪式在故宫太和殿广场隆重举行。

典礼仅有短短的15分钟,20万北平市民见证了这一重大的历史时刻。

北平受降是中国战区受降规模最大的一次。参加太和殿受降的英军代表约翰·斯坦菲尔德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眼前的这一幕现实太具有纪念意义、太生动了:金色的砖瓦、深红色的围墙、汉白玉的栏杆和欢呼的人群,这样的场景一个时代只会发生一次。对中国来说,这个投降仪式是日本战败的最重要的时刻。这一定是亚洲或许是全世界最壮观、最激动人心的投降仪式。”(汪仲远:《一位英国军人眼里的北平受降仪式》,《团结报》2016年10月19日)

地址:东城区景山前街4号故宫博物院内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建成于1987年,是中国唯一一座全面反映中国人民伟大抗日战争历史的大型综合性专题纪念馆。建馆以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广泛传播抗战历史,大力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以建设成为国家纪念抗战胜利及全民族抗战爆发活动中心、中国抗战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历史展示中心、中国抗战史料收藏和研究中心、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对外宣传中心为目标,广泛开展社会教育活动,深入抗战史学术研究,每年推出专题展览;在中国国家立法设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之后,于2014年7月7日、2014年9月3日和2015年7月7日举办了纪念抗战胜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重要纪念活动。

多年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致力于文物藏品的征集、收藏和研究工作,赴国内各省及美国、日本等地征集文物藏品,并广泛接受社会各界友好人士的文物捐赠。现有馆藏文物2.5万余件(套),文物藏品以1931年至1945年抗日战争时期的各种历史文献和相关实物为主,同时也收藏与日本自1874年侵略和占领台湾的历史相关的各类文物,内容涉及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诸多历史侧面,逐步形成了以“七七事变文物组群、重要抗战人士相关文物、抗战时期纸质文物、侵华日军武器装备”为特点的文物收藏特色。

目前,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是中国国家一级博物馆、中国首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是国际二战博物馆协会、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北京和平教育基金会、北京抗战史研究会秘书处所在地,中国博物馆协会纪念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及秘书处挂靠单位。

地址:丰台区卢沟桥宛平城内街101号

  • 编辑:吴丽文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