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由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主办,中央宣传部文艺局、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承办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活动正在北京举办,这里有一份参演作品推荐清单请查收。
话剧《屠夫》等以国际视角或背景反映世界反法西斯主题的作品,音乐剧《夜幕下的哈尔滨》、沪剧《芦荡火种》等描绘游击队员、中共地下党与敌人顽强抗争的作品,京剧《燕翼堂》、吉剧《积德泉》等围绕抗战时期家族群像反映革命信仰代代相传的作品,话剧《延水谣》《抗战中的文艺》等反映革命文艺工作者创作历程的作品,芭蕾舞剧《归来红菱艳》、歌仔戏《烽火侨魂》等展现归国华侨爱国之情的作品,陇剧《大河东流》、粤剧《驼哥的旗》等刻画人民大众民族精神觉醒的作品,儿童剧《送不出去的情报》等展现战争年代少年儿童抗日事迹的作品……
话剧《抗战中的文艺》
演出时间:9月5日
演出地点:国话先锋智慧剧场
演出简介
《抗战中的文艺》是中国国家话剧院首部搬上大银幕的文献戏剧电影,秧禾之文工作社编剧,田沁鑫导演。该剧以波澜壮阔的笔触,真情再现1931年至1945年胸怀爱国之志的文艺家们的求索与奋斗,他们以文艺之笔记录和抗争外辱侵略,以民族的自尊点亮心灯,照亮前程。
儿童剧《送不出去的情报》
演出时间:9月6日
演出地点:中国儿童剧
演出简介
一个战争年代的小战士、一封至关重要的情报、一次充满艰险的任务……故事主人公满山的冒险就此展开。战争的残酷、伙伴的温暖守护、片刻的欢快和明亮……历史里的英雄人物,也会伴随着孩子们的想象,活灵活现地出现在舞台上。他们强壮、威武、勇敢,但同时也有着孩子气的一面。
和平的年代,战争似乎离我们很远。当跨越时空,重新审视这段历史岁月,满山的冒险,以孩子的视角审视了惯常的抗日叙事,揭开了我们习以为常的儿童抗战故事的另一面……
这不仅仅是一个关于战争的故事,更是关于成长的故事。
不论在怎样的环境里,每一个孩子都是珍贵的,都是被守护着的。
话剧《屠夫》
演出时间:9月6日-9月17日
演出地点:北京国际戏剧中心·曹禺剧场
剧情简介
1938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奥地利被纳粹德国吞并,维也纳的肉铺老板伯克勒一家,也被卷入法西斯专政的漩涡之中。
随着战争局势的迭起兴衰,忠厚耿直的老伯克勒也经历着人生的悲欢离散:儿子汉斯加入了冲锋队,成为希特勒的忠实信徒;犹太友人罗森布拉特由于《纽伦堡法案》的推行,被迫远赴他国;老友赫尔曼因一场与纳粹党徒的殴斗被捕,死于集中营,伯克勒也遭到了无端的猜忌,与儿子彻底决裂。
战争后期,轴心国颓势尽显,汉斯被征远赴前线,死在了斯大林格勒战役中。1945年,希特勒垮台自杀,维也纳回到了和平的氛围之中,伯克勒又能和朋友们一起玩牌了。然而,他们却意识到,战争的威胁还存在着……
歌仔戏《烽火侨魂》
演出时间:9月7日-9月8日
演出地点:天桥剧场
剧情简介
歌仔戏《烽火侨魂》主要讲述出生漳州的归国侨女李林,身处家国存亡之际,不甘沦为亡国奴,毅然投笔从戎。甘愿征战血染衣,不灭倭寇誓不休。她为组建骑兵营,从遭遇挫折到智夺战马,经历了内心的洗礼。不仅与百姓结下深厚的情谊,而且收获了属于自己的烽火情缘。最终,为掩护机关和后勤转移,有孕在身的李林陷入了重围......
芭蕾舞剧《归来红菱艳》
演出时间:9月7日-9月8日
演出地点:中央歌剧院
演出简介
高邈出尘的芭蕾艺术讲述激昂悲壮的抗战故事,纯美震撼更不乏历史的深邃与厚重。《归来红菱艳》最大限度保持了芭蕾的美学魅力,将古典精髓与现代表达熔于一炉,通过舞者的演绎传递出直抵人心的力量。云雾缭绕的山城雨巷、童趣盎然的庙会花灯、惊心动魄的黄包车追踪、激昂雄壮的纤夫汉子、振奋人心的义演舞会,特别是周公馆温暖的灯光、嘉陵江边红色的山岩.…..,足尖上的流光溢彩、浪漫动人,让重庆这座英雄之城的独特魅力跃然舞台。当巴渝风情邂逅西方芭蕾,当战时山城重回魔幻两江,将怎样拨动你的心弦,唤起内心深处的波澜?
京剧《燕翼堂》
演出时间:9月11日-9月12日
演出地点:中央歌剧院
剧情简介
在乾隆皇帝所赐的金字大匾下,“燕翼堂”第十五任掌门人刘合浦立下誓言,保鲁南刘氏一族家业荣昌,人丁兴旺……
然而,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正处于国家危难、民族危亡的时刻,刘合浦的弟弟刘晓浦、儿子刘一梦义无反顾投身革命,用壮烈而短暂的一生践行了共产党人的信仰。两位亲人留下遗愿,革命不胜利绝不入土,刘合浦含泪将亲人遗体浮厝桑行。
外敌入侵,生灵涂炭,先驱的革命精神如火炬般照亮了刘家青年人的心。抗战爆发,他们请命参军,却遭到刘合浦的强烈反对,年轻人据理力争,最终,刘合浦被残酷的现实及孩子们的决绝精神打动,赠枪放行。
几年后,刘合浦的女儿刘增韵被捕,为保全党的机密与父亲的名节而壮烈牺牲。鬼子为征服当地百姓,浇灭蒙山沂水的抗日烽火,逼迫刘合浦做汉奸维持会长,交出“燕翼堂”作为清剿抗日力量的指挥部。无数惨烈的牺牲与无情的现实终于让刘合浦明白了晓浦、一梦为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所作所为,明白了共产党人慷慨赴死的生命价值。为不让“燕翼堂”沦为魔鬼的渊薮,他毅然亲手毁掉了这座曾令他魂牵梦绕的宅邸,与仇敌同归于尽……
燕生双翼飞九天,最终会筑巢在家乡的屋檐,向你诉说着——血与火铸就的平安。
原创陇剧《大河东流》
演出时间:9月17日-9月18日
演出地点:长安大戏院
剧情简介
陇剧《大河东流》讲述了上世纪三十年代末,在烽火连天的抗战背景下,兰州刘王两家筏客栈在民族危亡之际,在八路军驻兰州办事处的引导下,主人公朱槐花和王宝山以民族大义为重,摒弃个人恩怨,共同携手组织筏客队向抗日前线运送物资,演绎了一段尘封在历史深处,却又惊天动地的“羊皮筏子赛军舰”的传奇故事。通过小人物的“大情怀”,深刻诠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展现了黄河儿女团结御侮、百折不挠的家国情怀和英雄气概。
话剧《延水谣》
演出时间:9月23日-9月24日
演出地点:中央歌剧院
剧情简介
抗战初期,一批热血青年怀着对文艺的美好憧憬,从祖国各地奔赴延安,考入了刚刚成立的鲁迅艺术学院。这些年轻人不惧生活条件的艰苦,充满热情地投入到学习和创作之中。然而,他们始料未及的各种矛盾接踵而至,从“山顶上”来的(指井冈山和中央苏区时期的文艺干部)和从“亭子间”来的(指上海等地从事左翼文艺运动的文化人)之间,不可避免地产生了艺术观念上的分歧同时,他们在个人情感方面也出现了难以调和的问题,加之他们精心准备的演出和画展却不被部队官兵和群众接受,一时间,文慧心、林逸萍、竺之奇、杨三妹等人陷入深深的困惑,有的想要退学去追寻所谓的艺术自由,有的想要离开延安回到“亭子间”去,还有的想要回到“山顶上"去..….
毛泽东主席看到了文艺界存在的种种问题,与年轻的鲁艺学子促膝谈心,指出文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问题,我们的文艺是为最广大的人民服务的。鼓励他们到走出小我,走向社会这个“大鲁艺”,到人民群众中去,到火热的斗争中去!
鲁艺师生们在延安文艺座谈会精神的指引下,深入抗战前线,经受了血与火的战斗洗礼和生死考验,创作出《白毛女》等一大批贴近生活、鼓舞人心、无愧于时代的经典作品,在成长中走出了自己的精神困境。当范铁锋团长在战场上的枪林弹雨中喊出“给我们的刺刀尖带上文化”时,他们深深地感受到了文化的力量,感受到了做为鲁艺文艺战士的使命与自豪..…
大型吉剧《积德泉》
演出时间:9月24日-9月25日
演出地点:长安大戏院
剧情简介
吉剧《积德泉》讲述了闯关东来到吉林的齐家先祖,发现神泉开起酒坊。老掌柜过世,将当家权交给续弦之妻。二奶奶积德行善,苦撑酒坊,却被日本人步步紧逼,无奈之下只得远嫁女儿以保全家业。二十年后,在二奶奶七十大寿的当天,竟得知二十年前被日本人逼走的儿子加入抗联被俘。刑场上,久别重逢的母子只能以齐家大娘与抗联战士的身份相见。二奶奶作为一个当家人、一位母亲、一个中国人,知道民族大义高于一切,她拒不为日军提供军需酒,面对日军一再逼迫,她悲叹覆巢之下无完卵的家国命运,发下“待到那国威重振乾坤朗,积德泉老酒飘香永流芳”的誓愿后,遣散家人,自己则与日本人同归于尽。
该剧通过积德泉从二十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二十余年的沧桑变故,展现普通人的人情、人性以及中国人的家国情怀。不仅是一部讲述吉林地域文化和历史变迁的力作,更是一曲弘扬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的壮丽颂歌。
音乐剧《夜幕下的哈尔滨》
演出时间:9月27日-9月28日
演出地点:天桥艺术中心-大剧场
剧情简介
音乐剧《夜幕下的哈尔滨》故事取材于著名作家陈玙的同名小说,这部拥有百万读者和三亿广播听众的经典文学作品,曾以小说连播形式先后在108家人民广播电台播讲,成为几代人的难忘回忆。
1934年伪满统治下的哈尔滨,日伪政府一方面笼络民心,维护地方稳定,一方面逮捕抗日分子,进行血腥镇压。
哈尔滨第一中学教师王一民,既是饱读诗书的教书先生,又是中共地下组织反日救国会的成员。然而,初来乍到的副校长日本人玉旨一郎,却让王一民的斗争工作陷入重重迷雾中。当玉旨一郎渐渐发现了王一民的真实身份,热爱和平的他也日益被中国人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感动着。
粤剧《驼哥的旗》
演出时间:10月9日-10月10日
演出地点:二七剧场
演出简介
《驼哥的旗》由一级编剧刘云程撰写于2000年,2001年9月15日首演,承载着深厚的艺术底蕴与时代精神,成为深圳市粤剧团引以为傲的扛鼎之作,首演至今演出120场以上。曾荣获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第九届“优秀作品奖”, 第七届中国戏剧节“中国曹禺戏剧奖”【优秀剧目奖、优秀编剧奖、优秀导演奖、优秀表演奖、优秀舞美奖(舞美设计、灯光设计、服装设计、化妆造型设计)、优秀音乐奖(作曲、唱腔设计、音乐设计)共计11奖项】,第十五届中国“曹禺戏剧奖•剧本奖”,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提名,2021年入选“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等国家级奖项。
《驼哥的旗》以抗战时期为历史背景,通过“小人物”驼哥的思想变化,传达了民族的觉醒和积极抗战的主题。该剧人物刻画立体丰满,节奏张弛有度,剧情环环相扣,矛盾层层递进,情感丝丝入扣,是粤剧创新剧目的典范之一。
沪剧《芦荡火种》
演出时间:10月15日-10月16日
演出地点:中央歌剧院
剧情简介
1939年秋,新四军转战江南,某部奉命转移,把掩护18个伤病员的任务交给了春来茶馆老板娘地下交通员阿庆嫂。她与当地群众把伤病员隐藏在阳澄湖中的芦苇荡里,日寇久寻不得,乃把搜索任务交给当时已暗中投敌的“忠义救国军”司令胡传奎和教官刁德一。阿庆嫂巧妙应付,使刁的计谋未能得逞。刁下令封锁港口,妄图以此困死伤病员。县委负责人陈天民假扮郎中,来茶馆传达县委指示,在药方上暗示阿庆嫂设法把伤病员转移至红石村。伤病员在红石村恢复健康,重新武装。此时胡传奎公开投敌,与日寇翻译之妹结婚。阿庆嫂身入虎穴,假作贺喜,引游击队假扮的戏班、小堂名大闹喜堂,围歼了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