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鸣山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下花园区境内,海拔1140米,垂直高度570米。占地面积17.5平方公里,是国家级AAAA旅游景区、河北省风景名胜区。因为四大不挨,有着“飞来峰“的美称。元朝诗人郝经更形象地用“一峰奇秀高插云”来形容它的独立与高峻。鸡鸣山顶现存一石碑记载:“唐太宗驻跸其下,闻雉啼而命曰鸡鸣山。”
水景观:水景观是鸡鸣山主要景观之一,溪流从50米高处泄出,沿山体顺势流入水池,左侧是人行小桥,右侧是200米长廊,池鱼戏游,曲廊环绕,情趣盎然。溪流又从一座人造山体飞流直下,形成一道瀑布水景, 湖光山色,轻巧自然,别具一格。
“念佛堂”:念佛堂是鸡鸣山标志性建筑,是佛家弟子修学诵经的场所。该建筑属明清重檐歇山式建筑风格,面阔5间,柱中到柱中长计25米,主殿面积约为583平方米。后续工程还包括禅房、理疗室、居士接待中心、培训中心等。
临济光明塔:1996年前中国佛教协会理事、河北省佛教协会名誉会长释有明大和尚登临鸡鸣山时被鸡鸣山的灵秀之气所打动,将永宁寺收为临济寺下院,并亲笔立字表明到鸡鸣山圆寂的意愿。塔高33米,密檐七层,六角形,对角12米,塔内为螺旋梯式,塔底设有地宫。塔的宝顶为下翻莲花座,整体构造用全不锈钢压制成型,内外装饰汉白玉浮雕,饰以古典式彩绘。
山神庙:亦称狼神庙,供奉的是山神土地、五道将军和狼神,相传是康熙皇帝游山时所封。
阿弥陀佛碑:“南无阿弥陀佛”是观世音菩萨的6字真言,寓意世上的佛就是自己,佛在自己心里。
得道梯:得道梯共有172级,道教以重人贵生为重要特征,登 “得道梯”是慈爱、仁慈、友善、乐成、悯苦、济危的象征。
观音院:观音院始建于清朝同治辛末年间(公元1871年)占地420平方米,门口是镇守佛寺山门的守护神哼哈二将,正殿圆通宝殿上供奉的是观音菩萨、普贤菩萨、文殊菩萨。
永宁寺:始建于辽圣宗太平四年,由天王殿、大雄宝殿和三教殿组成。佛、道、儒三教并存,是鸡鸣山的一大特色,也是游客求财、求学、求平安的圣地。
财神庙:“财神庙”财神殿供奉了三位财神,一个是武财神关羽,一个是公道正义的赵公明,一个是生财有道的大商家范蠡。传说三位财神会保佑人们财源广进,财气大发。
卧龙石:“卧龙石”传说当年康熙皇帝微服私访途经下花园,登鸡鸣山途中休息坐过的一块青石。面对鸡鸣山秀丽的景色,康熙帝即兴吟诗抒情:鸟道盘空近塞垣,洋河如滞绕山根。停銮欲览沿途势,石上藤萝手自扪。
骆驼峰:传说是文殊菩萨驻地山脚下的一块石头,因为经常听文殊菩萨讲经传道,激发了灵性变为一块神石,因其神酷似骆驼,后人称之为骆驼峰。
锁路门:为保护山顶寺院,古人在这里修建了“锁路门”寓意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避风桥:“避风桥”现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桥长二十米,横跨于鸡鸣山顶一断崖之间,悬空而出,十分险峻。虽山高风大,但游人登上此桥,顿时风平气静,堪称塞外一绝。
观日台:凌晨在此观日出,可一睹疏星晓月,万道曙光从地平线上渐渐向外四射,好似万把金剑光彩夺目,美不胜收。
五指峰:“五指峰”是鸡鸣山上的五座山峰,傲然挺立,犹如人的五个手指直插云端。既有北国山峦的豪迈,更有江南青山的秀美。
牌坊:牌坊是现在重新恢复的,过去的牌坊建在“得道梯”第二个平台上,是汉白玉的,四柱三门。四柱上边盘着活灵活现的巨龙。牌坊在这里起了一个山门的作用,两旁雕刻着对联,“知水仁山地,风光霁月天,青山做主人,好鸟为朋友。”横批是“诸神正路”这是汉代光武帝亲笔御题,对联歌颂的是美丽的山山水水,日月风光,告诫人们进山要爱护山水花草,保护一草一木,把青山当作主人来尊重,把鸟当作朋友来对待,创造人与自然的和谐环境。
鸡鸣山景区依托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将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每年举办桃花节、民俗文化庙会、红叶节等大型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