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这个现代与古典交融的城市,密云犹如镶嵌在其中的一块璞玉,风华绝代,仪态万千。密云区作为首都最重要的水源保护地及区域生态治理协作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特色文化旅游休闲及创新发展示范区,始终承担着守护密云水库、守护绿水青山的政治责任,肩负着绿色高质量发展的使命任务。如今的密云,正在以一座生态宜居为目标的新型生态园林城市之姿,不断谱写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绿色新篇章,用心用力打造首都美丽后花园。全区绿色空间持续拓展,宜居环境不断改善,资源保护全面加强,人民群众的绿色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
Part.01
实施提质增绿行动
以更大力度保水保生态
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建设和守护密云水库乡亲们的重要回信中提出了“再接再厉、善作善成,继续守护好密云水库,为建设美丽北京作出新的贡献”“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加强生态涵养区建设,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共同守护好祖国的绿水青山”等殷切期望,为密云区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密云区始终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嘱托,按照市委部署要求,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全力打造“两山”理念样板区。
密云区国土绿化项目
近年来,密云区高质量推进林长制考核工作。健全体制机制,依托“林长制 + 网格”,将1833个网格强化“定格、定人、定责、定图”,切实打通了园林绿化资源保护“最后一公里”。发挥制度优势,深化探索“林长制 + 公安”“林长制 + 检察”“林长制 +法官”协同工作机制,与违法案件查处工作等全面有效对接,进一步提高了执法效率和执法效果,形成了共同保护林业生态资源的良好局面。2022年至2024年,连续三年在全市林长制督查考核中排名前列,每年均获得市级奖励。
密云区有着“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生态格局,山、河、库、林、田生态景观错落交融的自然地貌特征。夯实绿色生态底色始终是密云工作的重中之重。密云区在全市率先开展燕山山地南部生态综合治理项目,是北京市首批国家批准超长期国债项目;高标准完成了北京市密云水库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 , 在全国20个省市(地区)竞争评审中排名第三,为北京市唯一入选区;同步落实了京津风沙源治理、森林健康经营、国家重点公益林管护等工程,密云水库流域生态涵养、水土保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进一步提升。
Part.02
持续绿化美化
城乡绿色空间不断拓展
密云区立足“守好密云水库、打好生态牌、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的战略要求和生态涵养区的实际情况,努力把密云打造成为首都生态涵养区花园城市典范、山水林田特色的人民创新城市样板、美丽中国建设在首都的密云画境,实现新时代密云全域高质量发展。
在推动国家森林城市、森林城镇、森林村庄“三级同创”的步伐下,密云区大力实施扩绿、兴绿、护绿,逐步实现了“推窗见绿、出门见景、四季见花”的美丽和谐新画卷。《密云区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18-2035)》执行到位,创建期重点工程建设良好,各项指标均达到或远超国家标准。2022年11月3日,密云区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的称号。
2024年,密云区园林绿化局组织编制了《密云区花园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和《密云区花园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同时积极向市园林绿化局争取花园城市建设相关项目支持,打造花园式街区。建设思路以市民切实出行感受为出发点,通过园林绿化部门先行建设花园式街道形成骨架,由花园式街道穿插成网络,串联无界公园及多种类型的花园式街区单元,形成花园式街区。2024年,密云区共开展花园式示范街区建设1处、城市画廊2条、口袋公园建设3处、林荫路建设3条、全龄友好公园改造2处。通过建设高质量的路侧绿化带,将零碎分布的小微绿地联系起来,形成网状绿色空间,全线形成自然流畅的景观风貌;增加彩叶植物及彩色覆盖物,丰富园林绿化景观配置,局部形成如画般的景观兴奋点;增设休憩座椅等设施及城市家具,供居民散步休憩,打造可进入、可活动的市民花园,解决居民一刻钟花园生活圈游憩问题。“小孩有地儿玩,大人有地儿坐,走到哪都挺方便,环境还很干净。”“更多人可以呼吸到新鲜空气,小孩有更多的绿地可以玩耍。”在此休闲游玩的群众赞不绝口。
密云区以水源涵养区的功能定位为标准,鼓励全民积极参与植绿护绿、共建共享绿色成果。积极接待中央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高校师生、社会团体、普通市民及各类志愿者开展义务植树活动,每年开展义务植树活动200余次、10余万人次,每年栽植苗木10余万株、抚育修枝20万株,特别是2022年,密云区义务植树工作得到了首绿办的通报表扬。
Part.03
保水富民谋发展
推动绿色产业高效发展
依托丰富的森林资源和生态优势,紧密结合“1+4+N”生命健康产业体系全域发展新格局,密云区生态惠民持续发力,“两山”转化途径不断拓展,实现了生态美、百姓富的有机统一。
冯家峪崖壁蜂场
2024年9月2日至4日,密云区成功举办 2024年国际蜂联亚洲区域研讨会和 2024年国际蜂联亚洲蜂业科技成果展暨首届北京密云蜂业嘉年华活动。汇聚了来自世界33个国家的500余名一流蜂业专家、学者和150多家参展商参展,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北京日报等媒体共计报道54篇(次)。在2024年国际蜂联亚洲区域研讨会开幕式签订了《北京市密云区人民政府、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合作协议》,与中国农科院蜜蜂研究所共同推动资源昆虫高效养殖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落地密云,实现了以“蜂”为首的全国资源昆虫种业和产业做大做强。
围绕全域发展格局,密云区积极推进“密云八珍”品牌建设,实施老北京水果种质资源保护工程,《密云区推动林果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23-2025年)》取得初步成效。与中国农科院果树研究所全面合作,建设高端技术产学研基地,实施林果生产“七项”综合新技术,围绕“五兴乡村”建设,推进特色林果产业发展。
Part.04
守护绿水青山生命线
加强资源保护力度
园林绿化资源是美丽和谐宜居之都的底色,是首都生态安全的主体,必须始终坚持用最严格的制度和最严密的措施保护。
密云区多措并举全力做好森林防火工作,建成集太空卫星遥感、空中无人机巡查、高点探头监测、重点区域视频监控、地面林长制网格化巡护的五位一体森林防火防控网格。全区累计签订防火责任书 5916份、承诺书18万余份,将责任推动至“最后一公里”,做到了责任压实有力度。稳步推进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了防火道路效能。
“九搂十八杈”古侧柏
密云区现有古树名木1213株,丰富的古树名木资源彰显着密云深厚的历史底蕴。依托“九搂十八杈”古柏建成的新城古柏公园,成为全市首个以古树为特色的主题公园。新城子“九搂十八杈”古侧柏成功入选 2023年全国“最美十大古侧柏”称号。2024年建成了3处古树生境保护试点,为进一步挖掘古树资源,打造古树公园、古树村庄、古树乡镇奠定了保护基础,将古树保护与美丽乡村建设、文旅产业相结合。
迁徙候鸟群
立足首都最重要水源保护地的战略定位和生物多样性优势,密云区进一步提升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格局,在全市率先启动野生动植物本底调查,首次公布《北京市密云区陆生野生动物名录(鸟类)》(位列各区第一)。2024年高质量完成水禽保护与栖息地恢复(天鹅湖湿地)项目的建设,恢复水鸟栖息生活环境27.8万平方米。湿地保护率 97.88%,湿地面积达2.1万公顷,为全市最大。吸引中华秋沙鸭等国家珍稀动植物首次现身密云,生态系统多样性稳步提升。
今天,走进密云就像翻开了一幅巨型的绿色画卷,青山秀水与人文底蕴相生相惜,密云水库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碧水如镜,分外清凉。展望未来,山水密云,园林之境,宜居之都正在逐步完善。密云区园林绿化工作将以“两山”理念为指引,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为中心,坚决履行护林保水工作职责,为打造山更绿、水更清的美丽首都后花园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