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州,是一座拥有2600余年建城史的城市。曾是古代“九州之首”冀州的中心,也是中国北方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枢纽。战国中山、两汉中山、后燕先后定都于此,是中山文化的主要发祥地。三国演义里刘备在自我介绍中总言“中山靖王之后”,说得就是定州,这里就是曾经的中山国。
昔日的古城墙早已经不见踪迹,目前只剩下一座孤单的城门矗立在古城中,以外观看也应该也是明清时期留下的建筑,画面体现出历史变迁的沧桑感。
但定州博物馆内众多的历史文物的出土呈现,告诉人们自公元400年这里就称定州,历代设州置府,是历史上辐射周边的经济、文化中心。
本次来定州主要目的是参观定州博物馆,观后还有闲暇时间,故就随便在古城内看了几处古建:
开元寺塔(北宋)
定州开元寺塔,又名“料敌塔”。始建于宋真宗咸平四年(公元1001年),落成于宋仁宗至和二年(公元1055年),塔高83.7米,是我国现存最高的砖塔,享有“中华第一塔”的美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宋朝为了防御契丹,利用此塔瞭望敌情,故又有“料敌塔”之称
开元寺塔经历了千年风雨,于清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六月,塔的东北角从上至下全部塌落。1988年正式实施开元寺塔全面复原维修加固工程,2003年基本竣工。
开元寺塔为八角形楼阁式建筑。由塔基座、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塔身十一级,从下至上按比例逐层收缩,外部每层用砖层层叠涩挑出短檐,檐下悬挂风铃。塔身一至九层四个正方向辟门,门券上彩绘火焰纹,象征佛光普照、香火缭绕的佛门胜景。
四个侧方向辟盲窗。十层和十一层,八面辟门。塔内结构为外塔体环抱内塔体,内、外塔体以回廊相连。楼梯从内塔体穿心而至塔身顶部。塔身内部每层均设置一至六个数量不等的佛龛,龛内彩绘壁画。塔身之上为绿琉璃剪边的屋顶,呈八坡八脊式,每脊边各站立一尊铸铁力士。其上为塔刹,由砖雕莲花瓣底座、束腰仰覆莲纹铁钵、两个铜制宝珠和一个铜制宝顶组成。
开元寺塔雄伟壮观、挺拔秀丽,既具北国山川的雄浑气势,又有江南秀水的柔美风姿。登临塔顶,可“东观碧海连天,西看嘉山虎踞,北视滱水龙盘,南眺银河茫茫”,有“中山巨观”之美称。塔内现有北宋至清代的37块碑刻和数十处名人题记;有称之为“北宋建筑彩画重要遗存”的斗拱彩画;特别是塔内一层回廊上的宋代佛教人物壁画,历经千年而色彩依旧,栩栩如生。塔内还出土了金刚经函等珍贵文物,是一座集建筑艺术、佛教文化、书法绘画艺术于一体的宝塔,在我国古代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悠悠千百年、沧桑天地间,在这奇迹般的古建筑面前,使人陡增深厚、庄严的历史责任感。它的存在本身就是对接历史、传承文明的证明。开元寺塔以它独特的魅力,神秘、深邃的文化内酒,使人产生无限的遐想,流传着许多美丽、动人的传说。它是定州的标志和象征,是定州人民的自豪和骄傲,同时也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
遗憾当时维修不让登塔,没能去登高望远!
贡院(清代)
定州贡院,被誉为科举制度的「活化石」,这座始建于清代的科举考场,不仅是我国北方唯一保存完好的科举场所,更是全球现存规模最大的古代科举建筑群之一。这座占地2万多平方米的考场,分为文考场和武考场,两座考场中间隔着一道月洞门,互不干扰。
古定州蜀(近年新修建)
2017年修建完成的新建古建筑群,还原“定州署衙”庄严肃穆的古容古貌,复现了封建帝制的古州署文化特征。因新建,故进去走马观花一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