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保定西大洋水库

  • 2025-07-05 22:07:00
  • 保定文化旅游

西大洋水库位于河北省唐县境内,大清河系唐河出山口的西大洋村下游1km处,是唐河中游的一座控制性大型水利枢纽工程,水库控制流域面积4420平方公里,总库容11.37亿立方米,为国家大型水利枢纽工程,是河北省第五大水库,现为保定市饮用水水源地。西大洋水库上游河流有唐河、通天河、三会河、逆流河等,但主要水量还是来自于唐河。唐河系海河流域大清河上源或支流,发源于山西省浑源县,经灵丘、涞源、唐县、顺平、定州、望都、清苑、安新,在安新境内汇入白洋淀,后入大清河,入海河,入渤海。唐河古称呕夷、滱水、唐水等,历史上称唐河为大清河的正源。《水经》:“滱水出灵邱(现为丘)县的高氏山。”《山海经》曰:“高氏之山,滱水出焉,东流注于河(改道前的黄河)者也”。唐河滋养着两岸人民,见证着历史变迁,承载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被唐县人亲切地称为“母亲河”。通天河是唐河最大的支流,发源于大茂山北部。《水经注》曰:“滱水又东南过中山上曲阳县北,恒水从西来注之。”这里的恒水指的就是通天河。大茂山,古称恒山,故水称恒水。这里提到的恒山即北岳恒山,由于历史原因,清代顺治十七年“移祀北岳于浑源”,曲阳北岳庙废弃。

西大洋水库早在1958年的7月就开始兴建了,在1960年的4月顺利完工,8县12万人参建的西大洋水库总库容,现在达到12.58亿立方米,库容那么大,可见其规模。

据记载自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至建国前1949年,唐河共发生洪涝灾害66年,其中有16年发生特大洪水,约30年一遇,其中最近的1939年,唐河中唐梅河段洪峰流量高达11700立方米/秒(据洪痕调查计算)。每当大洪水暴发时,汹涌的洪水夹带大量泥沙滚滚东下,出山后,洪流失去山谷约束,水面迅速扩宽,水流变缓,泥沙沉积,抬高河床,造成平原区河道堤防溃决,唐河两岸村庄大量被淹,温仁以下泛区,更是一片汪洋,灾民流离失所。而旱灾方面,从1556年至1939年,唐河流域有记载的大旱就有30多年,区域性的旱灾更是不计其数,频繁交替发生的水旱灾害严重威胁着人民的生产生活。

1958年3月,中共河北省委在行唐县召开沙河治理会议,总结了建国以后治山治水的经验教训,确定了“依靠群众,从生产出发,以小型为基础,以中型为骨干,辅之以必要的大型工程”的治水方针。在组织大量查勘调研的基础上,中共保定地委提出了大清河水系的治理方案,经河北省委批准,确定了根治大清河的规划方案:在沙河上游修建王快水库,在唐河上游修建西大洋水库,在中易水上游修建安各庄水库,在拒马河上游修建紫荆关、张坊水库等大型水库工程。1958年3月,保定地委抽调大批干部和专业工程技术人员100多人,由两名地委书记、9名地委常委带队,分别组成唐河、沙河、拒马河等全区主要河流水利勘察组,着手进行建设水库的勘察工作,前后历时三个多月,踏遍了西部山区的各条河流、各道沟谷,取得了较为丰富的第一手资料,提出了大清河水系的治理方案。1958年6月,根据区域治理规划,保定地委决定兴建西大洋水库;7月西大洋水库工程局提出《西大洋水库初步设计要点》,确定水库设计总库容8.5亿立方米,坝高47米;在报批初步设计要点、组建施工指挥部的过程中,工程已于7月15日先期开始动工。1958年8月西大洋水库施工指挥部成立,正式拉开建设序幕。

当时没有大型的工程机械,也缺乏必要的常规性设备,能源电力供应也没有条件。西大洋水库就是在简陋艰苦的条件下,主要依靠人力来进行施工。溢洪道、输水洞的石方开挖工程主要靠人工抡锤打钎打眼,由于动力和设备不足,几台风钻仅作为补充;小单轮车和双轮车运输石料和石渣,用铁锹和双手搬料进行装卸。土方开挖、大坝回填、土料运输更是以人工为主,用最简单的传统农用工具和车辆进行施工。包括砌石、混凝土工程、钢结构工程等,基本上都是靠人力手工进行。

由于西大洋水库工程浩大,工期紧,任务重,又有季节性施工的任务要求,需要大规模地组织人力,为了保证工程按期按设计要求完成,在保定地委的统一安排下,组织调集了唐县、清苑、安新、满城、徐水、容城、涿县、雄县、新城及保定市等县市的民工,支援水库建设,高峰上工人数接近十二万人,其中有妇女民工达五千人。

1959年8月,正在建设中的水库大坝即拦蓄洪水,经受了唐河2490立方米/秒洪峰的考验,消减洪峰88%。9月保定地委要求西大洋水库工程必须保证在1960年汛前完成。水库工程持续高强度施工,1960年春节民工不放假,连续作战。1960年2月15日,召开了西大洋水库大坝落成典礼大会,4月30日,西大洋水库胜利竣工。水库工程完成工程量1172万立方米,总用工2805万工日,总投资5005万元。

1963年8月特大暴雨,8天降雨量712.5毫米,产生最大洪峰流量达7940立方米每秒。经过西大洋调蓄,最大泄量降到1670立方米每秒,削减洪峰76%。2023年7月28日台风“杜苏芮”北上影响海河流域引发强降雨,海河流域各大水库于7月31日普遍迎来大幅涨水过程。大清河系西大洋水库15时最大入库流量2435立方米每秒,出库152立方米每秒,削峰率近94%,有效减轻下游防洪压力,大幅降低了洪涝灾害损失。自一九九七年起,白洋淀共接收了四十多次补水,其中二十多次来自西大洋水库放水,占了一半还多,足以说明其重要地位,生态效果显著 。

  • 编辑:田建萍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