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式口大街仅仅长三里,但它的面积却非常大。我自小生活在模式口,如今年近八旬,有很多地名快忘得一干二净了,我亦只凭记忆略说“九牛一毛”。
从模式口村北法海寺坐落的翠微山,至模式口村南的杨家坡再至山坡南麓的首钢,都属于模式口村。
翠微山在过去叫白塔坡。石景山钢铁厂(首钢前身)在民国建厂前的那片地儿,名叫“粮食兜儿”,顾名思义就是出产粮食居多之地。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逢五一、十一就在杨家坡山顶上放礼花,它也因此有了新名字“红光山”。杨家坡北山麓是条通向西坟(广宁村)的山沟,叫作“西坟沟”,沟西顶部是个山口,其形状如马鞍,故名“鞍口”。上世纪八十年代,首钢在那里建起高楼,名为“模式口西里首钢生活小区”,“西坟沟”被取代,只留下了“鞍口”这个名字。
我的出生地“赵家大白墙铁匠铺”,如今仍然属于“模式口西里首钢生活小区”,从这里往西,山坡上盖满了三层小楼的地方叫“模式口北里”,那里原名“模式口顶子”,那是模式口村最西端。它的东北处有条道儿与原“平门公路”形成丁字形的山道,此处因产煤,叫“西窑”,新中国成立后,成为解放军驻地。我小时候,每每吃完晚饭,就抱个小矮凳子,坐在家门口,竖起耳朵听解放军战士唱歌。
西窑的斜对面有座叫七合庙的古庙,庙里有一棵笔直高大的古柏。上世纪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这里是磨刀石的加工场地之一。庙旁有口辘轳井,我家和“顶子”诸家都以此井水为生活用水。
过了西窑丁字路口东南行不远处,有一棵古柏,树旁是山神庙,它与“赵家大白墙铁匠铺”遥遥相对。为保交通安全,山神庙下的马路边立着一面直径大约一米的凸镜,村民给此地起个新名字:“大镜子”。它的东面就是通向模式口村西街的大道。
模式口村虽说只有三里地长,但依然有三条明显的街道:西街、中街、东街,坐落在西街的西门洞、中街的双门洞、东街的东门洞旧时是模式口重要的关口及地理标志。
一进模式口村北侧有个路口,实际上是条汛期走山水的沟,村民叫它“西沟”,它对面的坡上是梁家大院。
模式口是京西古镇,据清代《光绪顺天府志·地理志》记载:“顺天府西北三十五里磨石口镇,千总驻焉,典史驻城,管鲁谷等村五十三。”因此,习武成为模式口村的风俗。到了我们这辈儿,“中国式摔跤”占主流。当时,梁家大院内一棵大国槐树下设有沙子围坑,名“摔跤场”。当地的小男孩儿到了六七岁就要上那里学摔跤,我也不例外。总教练叫杨恒,我们都叫他“老叔”。他先教我们基本功,练得差不多了开始教我们招数,待到老叔认可了,我们才有资格像大哥哥们一样穿上褡裢(即摔跤服)上跤场施展本领。
摔跤场对面有一座坐西朝东的庙,地基高于路面,有围墙遮住庙的半身,庙里供奉着关羽,村民管它叫老爷庙。老爷庙附近有一口井,这口井的水,涩且苦,因而叫“苦井”,不能食用,只能供骆驼、驴马以及骡等牲畜饮水之用。为此,在井台上专门设有石槽,供牲口在石槽里饮水。
井台东边是坐东朝西的娘娘庙,供奉着碧霞元君。庙的北侧就是从模式口进京的第一座门洞:西门洞,现在叫过街楼。这一带曾有一家“炕店”,专为被西门洞挡住而留宿的客人。
东行进西门洞左侧,大道北边有半人高的高台儿,叫“薛记台儿”。旧时,逢年过节,一群人在这里打太平鼓。小时候,我家铁匠房的东西山墙上钉着一排排的木橛子,就是专门用来放太平鼓的。
再往东,道北有陈家布店,斜对面有乔家药铺。紧挨着就是田义墓,它有一段时间叫宦官博物馆,现在是石景山石刻文物园的一部分。其实,我们小时候管这里叫“西秀”。那时,里面树木很多,以古柏与白皮松居多。
西秀与模式口小学校为邻。我上小学时,那里是养鸡场。我们偶尔能够碰到鸡场的鸡在这里下蛋。捡到鸡蛋后,我交给“鸡倌儿”徐大姐。她说:“我们这儿鸡蛋有的是,不缺这一个两个的。你们正在长身体,就留着自己吃了吧。”
后来,西秀成了养牛场。养牛场的进出口朝东,不远处挖了两个“口”字形的深坑,是为了青储之用。即将青草于夏天储存在两个大坑内,以解决奶牛冬季无青草而食的问题。一到暑假,我和小伙伴儿们写完作业就背上筐,手拿镰刀打草。最多的一次,我从山上打了150斤青草。青草收购价一斤五厘,一百斤才能挣五毛钱。尽管如此,我们仍然乐此不疲,一个暑假下来,不仅能自力更生挣钱交学杂费,而且培养了热爱劳动的好品德。
西秀与模式口小学校、村公所、粮店、合作社等从西至东一字排列于大街北边。小时候,这几个地方统称:“石香炉”。起因是在路边有座差不多一人高、直径一米左右的汉白玉香炉,两旁各立着汉白玉的石狮子。
石香炉对面有一丁字路口,路东有口辘轳井,因而得名“南大井”,现在“南大井”被“南小街”取代。
再沿模式口大街向东走,就多了以姓氏或姓名命名的店铺。如:宋记大车铺、雷记大车铺、丁记皮子铺、李家大院、王记麻铺、栗家诊所等。
过了中街的双门洞,有一个丁字路口。当年,紧挨着丁字路口有座高大的铁门,上面汉白玉的横梁上刻着民国大总统黎元洪的字:乐善好施。
再往东不远处,路北有座承恩寺,它非常醒目。上世纪五十年代,它是北京九中的分校,到了六十年代成为石景山中学。承恩寺东边石景山发电厂小区大门的位置就是东门洞,挨着的叫西福村(也属于模式口地界),与琅山村的交界处是模式口的“碑上”,相传此地有李陵碑,因而得名“碑上”。(赵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