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北京国际非遗周“非遗对话”成功举办 中外嘉宾共话非遗国际化传播与可持续发展

  • 2025-10-18 09:30:00
  • 北京旅游网

2025年10月17日,作为2025北京国际非遗周重要活动之一,“非遗对话 共创生活”活动在北京城市图书馆成功举行。活动由著名主持人杨澜主持,以“非遗的国际化传播”与“非遗的可持续发展”为议题,汇聚来自中国、意大利、匈牙利、格鲁吉亚等多国的非遗专家、传承人、国际组织代表,围绕非遗在全球语境中的传播与可持续生态构建展开深度对话。

北京实践:以非遗创新赋能城市发展与文明互鉴

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郭怀刚在活动致辞中,介绍了北京在非遗赋能城市发展与文明互鉴方面的积极探索。近年来,北京文旅系统坚持绵绵用力、久久为功,通过构建以《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为基石的“1+N”政策体系,积累百余种非遗丛书、口述史等丰厚版本资源,依托传统节气节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举办千余项宣传展示活动,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守得住”“传得开”。坚持创新驱动、业态融合,通过建立首个市级公益性非遗体验中心,推出首套“一城三带”文旅融合非遗主题丛书与非遗主题线路,深化中国戏曲文化周、京彩灯会等品牌活动“文商旅体”融合发展等重点举措,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活起来”“火起来”。坚持服务大局、讲好故事,通过北京APEC会议、“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主场外交展示,Facebook、Instagram、TikTok等六大海外传播平台主动发声,以及19年走进47国的“欢乐春节”、正在蓬勃生长的“北京国际非遗周”等品牌活动,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寄于情”“寓于心”。

国际化传播:从文化转译到情感共鸣

中外嘉宾从“内容转译”“双向合作”“视觉破圈”“共创活力”等维度,分享了非遗国际化传播的实践与思考。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副馆长苏丹结合“中国非遗大展”“新生万物——中国非遗与当代设计展”等海外策展经验,指出非遗的国际化传播需要将东方文化符号转化为跨文化受众可理解的叙事语言,通过“物”与“非物”的结合,为世界理解中国文化提供“完整密码本”。意大利驻华使馆副馆长、特命全权公使柯瑞思以中意“木偶戏交流周”为例,分享了意大利传统木偶与中国泉州提线木偶同台演出、互授技艺的生动实践,指出非遗跨国活动需通过双向受众调研实现跨文化、跨时代的内容定制,从而打破“传统即过时”的刻板印象。国际知名高定服装设计师郭培从创作实践出发,阐释如何将盘金绣、苏绣、敦煌色彩等非遗元素融入国际高定礼服、实现价值转译,主张非遗不是被设计赋能的客体,而是成就作品独特性的文化根基。格鲁吉亚第比利斯国立艺术学院副院长兼展览策展人蒂纳廷·克尔迪亚什维利分析了格鲁吉亚传统歌舞、北京传统手工艺等不同文明背景下的非遗如何通过联合创作、巡回展览等形式激发共创活力,强调非遗国际化传播需在保持本土文化完整内核的同时,兼顾跨文化受众的情感与共鸣,实现真正的“跨文化对话”而非“表面化展示”。

可持续发展:从技艺传承到生态构建

中外嘉宾就“产业边界”“区域生态”“教育科技”“青年传承”等方向,探讨了非遗可持续发展的经验与智慧。北京崇远集团副总经理便宜坊烤鸭集团董事长司可分享了600年非遗品牌便宜坊在“保持技艺本真”与“良好市场化运营”之间取得平衡的经验,呼吁企业应主动联动政府、行业协会等多方力量,构建“技艺传承—内容创新—市场接纳”的良性生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保护专家、北京中轴线申遗大使唐华德结合黄山、北京中轴线两项世界遗产的保护实践,阐述了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的关键作用,探讨了将黄山“多品牌协同管理”模式迁移至北京中轴线保护时所需的针对性调整。匈牙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秘书长加博尔·索奥斯介绍了匈牙利将传统刺绣纳入中学课程、以VR技术记录民间音乐等“非遗进校园”案例,强调课程设计需超越技艺传授、强调文化内涵,同时应避免技术应用脱离非遗语境。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北京面人郎”市级代表性传承人郎佳子彧基于自身的非遗传承实践经验,指出非遗的趣味性、独特性与社交属性是吸引年轻人的三大特点,青年人群对于非遗的关注,往往始于对作品外观的惊艳,进而关注材料的反差惊喜,最终升华为对文化根基的共鸣,唯有创造有效需求,才能激活传承生态。

与会嘉宾一致认为,本次对话既聚焦学术前沿,又关照现实话题,各方通过共议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共谋文化融合创新发展,切实将世界非遗保护的经验共享、成果分享、智慧聚享。与会嘉宾一致倡议,世界各国、社会各界应携起手来,持续提升非遗国际化传播的共情力、转化力、协同力,推动构建共创、共生、共荣的可持续发展生态,让千年非遗在新时代的生活中、在人类文明的交往交流中绽放更耀眼的光芒。

  • 编辑:吴丽文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