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锁九月新玩法:这些北京展览超有料

  • 2025-09-10 14:50:00
  • 北京旅游网综合

当夏末的余热渐渐褪去,北京的九月正以一场场精彩展览开启秋日的文艺序章。九月观展指南,帮你轻松规划行程,沉浸式解锁京城秋日的文艺浪漫。​

01

无限清凉——丰子恺艺术展

北京画院美术馆上新了非常放松的展《无限清凉——丰子恺艺术展》,在一、二层展厅。丰子恺先生的画作特别让人放松,都是生活的场景,画面清新,配色赏心悦目,越看越有意思,而且极具幽默感,让人笑着就把画看完了。一层阅读区还有丰子恺先生的的漫画集、散文集、随笔、翻译著作,可以坐下来慢慢欣赏。随展印章11枚在二层展厅门口,舒适的桌椅,自备纸或本免费盖。每天前50名观众可领到手帐册和贴纸。

地点:北京画院美术馆一、二层

时间:2025年9月5日至10月12日

票价:免费,需预约

02

王国的艺术·沙特阿拉伯当代艺术展

本次展览设置“沙漠” 与 “文化传统” 双主线,近50件作品用绘画、影像、装置等多元形式,千年文明揉进现代艺术语言。沙漠的粗粝与艺术的诗意碰撞,传统符号在光影中重生,每一件都是“会讲故事的艺术品”!

地点:国博·北3/4展厅

时间:2025年7月31日-10月30日(周一闭馆)

门票:免费(提前预约)

03

草木间 - 多萝西仙草精灵艺术展

本次的展上有多萝西的-仙草精灵,有节气系列,古装系列,微缩景观等等的展示,还有老北京城市的融入,给古建的展览场地带来不一样的风韵。

地点:北京 观中·中轴线在地博物馆

展期:2025年9月7日-10月10日 每日10:30 - 19:00

门票:免费(提前预约)

04

自然契约:技术、媒介、人、自然

本次展览试图在“自然契约”这一思维框架下,探讨人与技术、媒介、自然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七位来自多元文化语境的艺术家——林恩·赫舍曼·利森、梁绍基、麦拉蒂·苏若道默、阿彼察邦·韦拉斯哈古、赵仁辉、曹澍与尹韵雅,共18组/件作品构成展览中的平行叙事的线索。

地点: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三层展厅

时间:2025年8月22日-10月28日

门票:50元/人

05

张晓刚:读者与作者

“读者与作者”是展览的主题,也是展览最主要的线索。它以张晓刚艺术中不断转化的读者与作者的身份,个人与时代、艺术史的关系,呈现张晓刚50年间独特的艺术轨迹。

地点:松美术馆

时间:2025年9月13日-12月4日

门票:早鸟票112元/人,正价票160元/人

06

《如花山海》贾伟艺术个展

历时三年创作,贾伟最新艺术个展《如花山海》,在北京时代美术馆举办。绘画、雕塑、装置、影像、诗歌等形式,100多件作品,8大主题,10个展厅,等你来共赴如花山海之旅。

地点:北京时代美术馆

时间:2025年9月13日-11月16日

门票:早鸟票49元,单人票79元

07

彩陶艺术之巅峰——马家窑文化彩陶特展

马家窑文化彩陶,以纹饰华丽如星河垂野、线条灵动若行云流水闻名于世,其数量之多、工艺之精,被誉为当之无愧的“彩陶艺术之冠”。本次展览精选马家窑文化彩陶59件(套),通过以下四大主题单元,系统地梳理其历史演变与精神内涵,观众不仅可以从中窥见中国史前艺术的巅峰成就,更能探寻“器以载道”的哲学雏形,以及中国书画以线造型的传统起源实证,堪称一场关于中华文明源头的深度对话。

第一单元彩韵悠长:溯源马家窑文化的发现历程、历史脉络及农业根基;第二单元彩陶之巅:领略其造型、图案、线条的艺术风格,品味中国书画线描艺术的独特魅力;第三单元器以载道:探析彩陶如何超越实用功能,成为承载先民宇宙观、生命观与信仰的精神容器;第四单元影响深远:追溯马家窑彩陶对周边区域乃至中亚、东欧的辐射及其深远影响,彰显中华早期文明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部分展品赏析

旋纹双耳彩陶尖底瓶

马家窑类型 甘肃省博物馆藏 1971年陇西县吕家坪出土。

该器施黑彩,颈部绘平行弦纹,肩部以下绘三组连续旋涡纹。小口尖底瓶是仰韶时代的典型器物,漩涡纹是马家窑文化的标准纹饰,两个时代特征的融合,体现了后世对前代文化的一种追忆。这件小口尖底瓶器形不大,纹饰却比同时代同等大小彩陶器的装饰图案要繁缛、华美,表明这件器物不是日常生活用品,可能具有某种礼仪性的功用。

弧线纹四鋬带盖彩陶罐

马家窑类型 甘肃省博物馆藏1966年兰州王保保城出土。

陶罐口沿外饰四鋬,器物整体线条简洁疏朗,粗线条分隔着每组不同的细线条组合,横竖运用得当。马家窑彩陶中带盖的器物少见,因而更显珍贵。

网格纹束腰彩陶罐

马家窑类型 甘肃省博物馆藏1958年永登县杜家台出土。

该器以黑彩绘旋纹,间饰网纹,以白彩绘多组圆点花瓣。束腰造型在同期陶器中较为罕见,展现了马家窑类型陶器的工艺创新。旋纹、网纹与花瓣纹的组合纹饰,反映了先民对自然元素的抽象化表达。

多层连弧锯齿纹彩陶罐

半山类型 甘肃省博物馆藏1973年广河县地巴坪出土。

马家窑时代的陶器多放在地面上或土台上,因此人们以俯视角度观看彩陶。这件半山类型的彩陶瓮从侧面看是用黑红复彩层层描绘连续的垂弧纹,正面俯视则是一朵盛开的美丽花朵。它是甘肃彩陶艺术鼎盛时代华美与绚丽的代表之作。

地点:北京艺术博物馆 

时间:2025年8月31日-10月30日

08

烽火记忆———《晋察冀画报》影像史料展

该展览是积极响应国家文物局、教育部关于开展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为主题的大中小学“大思政课”优质资源建设推广工作的具体举措。

此次展览中,100余张历史照片、20余件珍贵文物亮相,生动展现党领导根据地军民取得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伟大胜利的历史进程。

图为《晋察冀画报》摄影记者高粮使用并保存的照相机、北平解放报记者证,以及《晋察冀画报文献全集》《众志成城——抗日根据地影像纪实》。

《晋察冀画报》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战争年代创办的第一份以摄影作品为主的综合性画报,直观而生动地宣传了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战场和抗日民主根据地的真实历史。展览以沙飞、石少华等晋察冀画报社红色摄影家经典摄影作品为主要元素,涵盖全民族抗战爆发到新中国成立这一历史时段,通过一张张珍贵图片,全方位、多角度展现晋察冀画报社艰难创建、根据地军民支援抗战、八路军浴血奋战、人民解放军夺取胜利、人民欢庆胜利和当家作主的历史瞬间。

图为“烽火记忆——《晋察冀画报》影像史料展”。

每张照片都有故事。展览一开始,沙飞拍摄的《塞上风云》吸引很多观众注意。1939年1月,“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晋察冀摄影展览”开幕,这是根据地第一次摄影展,《塞上风云》就曾在这次摄影展上展出。《晋察冀画报》创刊时的场景也被再现:当时,画报社将村边的牛羊圈用作冲洗照片的暗房,工作人员使用自制的制版机利用日光为《晋察冀画报》创刊号制版。晋察冀军区部队于晓雾中向井陉矿区发起进攻、冀中军区部队在巷战中肃清日伪军等珍贵画面也在展览中一一亮相。展览同时展出了画报社摄影记者高粮使用过的照相机、《北平解放报》记者证等众多珍贵文物。

地点:香山革命纪念馆 

时间:2025年8月28日-10月

09

“万物有灵・工美生趣”动物主题特展

当传统工艺邂逅自然生灵的鲜活意蕴,一场跨越时空的艺术对话就此展开。

1.多元体验 沉浸艺术之旅

此次展览以“自然与人文和谐共生”,全方位解锁动物与工艺交融的独特美学密码。展览通过“四大沉浸”单元,展出的百余件匠心之作,涵盖了牙雕、木雕、玉雕、陶瓷、珐琅、刺绣等多种传统工艺门类,每一件藏品都凝聚着工匠们的精湛技艺与对自然生灵的独特理解,不仅展现了动物的形态之美,更传递出深厚的文化内涵与人文精神,让公众在欣赏艺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自然与人类和谐共生的美好意境。

在手作互动体验区,公众沉浸式参与兔爷彩塑、动物皮影、毛猴制作等以自然生灵为主题的非遗手作体验。在专业老师们的亲授下,完成从技艺研习到艺术创作的升华。通过“手作-感知-创造”的三维互动路径,实现了非遗技艺从馆藏研究到公众教育。

2.标本空间 领略自然奥秘

踏入标本空间,公众能近距离观察动物的形态特征,在趣味中学习到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探索欲望。这不仅是一场视觉盛宴,更是一次沉浸式的科学启蒙。

3.沉浸式投影,解锁互动新体验

当光影在空间里织就奇幻秘境,这片沉浸式投影互动区便成了连接现实与自然魔法的入口。脚步流转的自然画布,生灵在光影中跃动,每一步都像踏入被唤醒的自然史诗,让您瞬间化身奇幻动物世界的同行者。

4.博物馆文创店 升级焕新颜

当博物馆的时光与巧思在文创店中焕发新生。踏入这里,带走的不止是一件心仪好物,更是把博物馆的时光与温度藏进生活。每一件文创品都是流动的博物馆,让您在日常的点滴中,与文明对话,与美好同行。

5.特色集章活动享惊喜

展览期间,集齐限定款印章的公众可至“王府井工美大厦四层”兑换青花瓷盖碗咖啡,将传统纹样与现代生活方式巧妙链接。这一设计不仅精准契合当代收藏文化,更实现了从艺术鉴赏到生活美学的体验。

地点:北京工艺美术博物馆

时间:持续至2025年11月17日

  • 编辑:裴艺欣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