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满生活气息的宋代民窑瓷器

  • 2020-03-04 09:07:56
  • 北京旅游网综合

磁州窑是宋代北方民窑的代表,其遗址位于今河北省磁县境内,因宋代磁县属磁州管辖,故名。宋代磁州窑主要烧造白瓷、黑瓷、褐釉瓷等,装饰技法主要有彩绘、剔花、划花、刻花等。绘画技法娴熟,刻花刀工洒脱。其装饰题材丰富,各种动物、植物及反映民俗生活的人物、诗词曲令等,应有尽有,充满了生机盎然的生活气息,深受人们喜爱。

磁州窑白地黑花花卉纹梅瓶

磁州窑白地黑花花卉纹梅瓶,宋,高39.4厘米,口径3厘米,足径9厘米。

瓶小口,口下出楞,短颈,溜肩,瘦长腹。通体绘有黑彩纹饰。肩部绘双层莲瓣纹与朵花纹各一周,腹部绘主题纹饰缠枝花卉,花瓣肥大,花叶纤细卷曲。画面虽然满密,但花、叶主次分明,清晰可辨。腹下部亦绘朵花与上仰莲瓣纹,与肩部纹饰相呼应。各层纹饰之间以弦纹相隔。

磁州窑中白地黑花装饰的瓷器,最能体现出民窑那种粗犷豪放、雄健浑厚的艺术风格,人们习惯上将这种风格称作“磁州窑型”。它最基本的特征,是在白度不高且比较粗糙的胎体上施一层化妆土,以达到粗瓷细作的效果,然后在这层化妆土上施用各种装饰手法,因而形成了磁州窑特有的风格。

白地黑花为宋、金、元时期磁州窑最具代表性的品种,装饰效果类似中国传统的水墨画,其纹饰均为民间喜闻乐见的题材,如山水、花鸟、人物、婴戏、动物、诗、词、曲、对联、警句等,内容丰富。纹饰绘画用笔简练,线条明快,图案结构自由,带有绘画性的构图则表现故事和传说的情节。所描绘的人物活动、飞翔的群雁、游动自由的鱼、水中摇摆的水草,以及画中题诗等都形式自如活泼,富于生活气息。

三彩剔划花兔纹枕

三彩剔划花兔纹枕,宋,高10.5厘米,面横36.8厘米,面纵17厘米,底横36厘米,底纵14.5厘米。

枕略呈扇形,枕面边缘刻划花叶纹,中心为复线长方框,内有一花瓣形开光,开光内刻划黄兔、绿草、白色的土地。开光外为黄色剔花卷枝纹。施釉至枕侧一半处,釉边沿饰复线装饰。枕背面有一圆形通气孔。素底。

此枕主题纹饰更加突出,设色淡雅清新。

从现存实物资料看,宋代大多数三彩枕以绿色为基调,辅以黄、白、褐等色,几乎不见蓝色,配色清新明快,柔和淡雅。纹饰主要有人物、花鸟、动物等。

白釉剔花花卉纹枕

白釉剔花花卉纹枕,宋,高11厘米,面横25厘米,面纵22厘米,底横21厘米,底纵16厘米。

枕呈腰圆形,施釉至近底处。枕面出一窄沿,前部微低,后部略高,以利于头部枕卧。枕面剔刻出四花一叶,呈钱形分布。枕侧光素无纹,背部有一孔。素底无釉。

白釉剔花工艺是先在胎上施白色化妆土,刻出纹饰后把纹饰以外的地子剔去,露出胎色,外再施透明釉,胎色与化妆土色对比鲜明,纹饰也更加突出醒目。

磁州窑白地黑花“镇宅”铭狮纹枕

磁州窑白地黑花“镇宅”铭狮纹枕,宋,高12厘米,面横24.5厘米,面纵17.6厘米,底横19厘米,底纵13.2厘米。

枕呈八方体形,通体白地黑彩装饰。枕面绘一雄狮,昂首凝目,四肢紧绷,似要一跃而出。左侧以黑彩书写楷体“镇宅”二字。枕边缘以黑彩随枕形描绘八方边线,枕侧面绘缠枝花草。

此枕绘画用笔流畅,动物形象刻画得极为生动,寥寥数笔即让狮子威风凛凛、咄咄逼人的形象跃然枕面。

瓷枕以猛兽为纹,如狮纹、虎纹表达了人们祈求平安、逢凶化吉的美好愿望。此外,磁州窑的瓷枕上还经常选用婴戏、水藻鱼纹、花鸟等题材做装饰。

白釉珍珠地划花折枝牡丹纹枕

白釉珍珠地划花折枝牡丹纹枕,宋,高12厘米,长25.8厘米,宽18.4厘米。

枕呈腰圆形,素底,后部开一圆形通气孔。枕面以戳印的细密珍珠状小圆圈为地,主题纹饰为划花折枝牡丹,两朵盛开的牡丹花各居一侧,卷曲的枝叶充溢其间。枕四侧面开光内均刻划卷草纹。

珍珠地划花瓷器系模仿金银器錾胎工艺烧造而成,起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这一品种在河北、河南、山西的一些瓷窑中可见。目前已知的有河北磁州窑,河南密县窑、登封窑、鲁山窑、宝丰窑、修武窑、新安窑、宜阳窑,山西介休窑、河津窑、交城窑等。

  • 编辑:毋杨梅1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